APP下载

合肥市助产士疲劳状况调查分析

2012-11-22王惠明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安徽合肥2300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体力

王惠明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1)

贾娟娟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001)

合肥市助产士疲劳状况调查分析

王惠明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1)

贾娟娟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了解合肥市助产士疲劳状况,为探讨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运用FAI 疲劳评定量表对合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76名助产士和74名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助产士疲劳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产科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产房工作年限、职称、行政职务对助产士疲劳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助产士普遍存在疲劳现象且疲劳程度较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助产士的疲劳问题,并根据其个体特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助产士的疲劳状况。

助产士;疲劳;合肥

疲劳是指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虚弱的感觉[1],是一种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2]。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疲劳的高发群体[1-3]。对于护士而言,职业疲劳不但损害自身健康,同时也威胁到病人的安全,影响护理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产房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助产士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对这一特殊群体身心健康状况应予以特别关注。目前关于助产士的疲劳状况缺乏相关的研究,为此对我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76名助产士进行抽样调查,旨在正确评估助产士疲劳水平及个体特征对疲劳状况的影响,为探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助产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这几家医院的产科护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要求在产房或产科工作半年以上,无严重全身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观察组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 有效应答率为95.0%;对照组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 有效应答率为92.5%。两组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助产士组平均年龄为(32.30±8.38)岁,产科护士组平均年龄为(34.07±9.34)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疲劳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社会人口学情况及科别(产房/产科)、产科/产房的工作年限、职称、行政职务、对收入是否满意等与职业相关的情况。

1.2.2 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Scale-14,FS-14) 该量表系英国心理医学研究室多位专家于1992年研制,用于测定疲劳症状的严重性,评估临床治疗的变化以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筛选疲劳病例[4]。该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条目分为两个因子即: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包括8个条目,最高分值为8分;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包括6个条目,最高分值为6分。总分最高为14 分,分值越高,反映疲劳越严重。笔者通过预实验对该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Cronbach'sα为0.81,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3.0 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助产士与产科护士的疲劳程度比较

参照相关文献以7分为界值,7分以上(包括7分)为疲劳,7分以下为不疲劳[4]。助产士组76例中,疲劳者68例,占89.5%,产科护士组74例中,疲劳者53例,占71.6 %。

2.2助产士与产科护士疲劳得分比较

对研究组(助产士组)和对照组(产科护士组)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经t检验两组在疲劳总分及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助产士组与产科护士组的疲劳状况的比较 分

注:与产科护士比较,*P<0.05,**P<0.01。

2.3不同个体特征的助产士疲劳状况比较

以助产士组的一般资料为分组变量做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One-way ANOVA 方差分析比较个体不同特征的助产士疲劳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产房工作年限、职称、行政职务的护士在疲劳各因子及总分上皆存在明显差异,而学历和对收入是否满意末见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助产士疲劳状况的比较 (n =76)

注:个体特征不同的助产士间比较,**P<0.01。

3 讨 论

3.1助产士的疲劳状况分析

国内对护士的疲劳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都说明了护士的疲劳普遍存在[1-3]。本次调查发现,助产士中疲劳者占89.5%,产科护士中疲劳者占71.6%,其中助产士的疲劳总分及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两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产科护士,说明助产士的疲劳状况较为普遍且程度较产科护士严重。这可能与助产是一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高责任的职业有关。助产士的工作维系着母婴生命安危,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完整和社会稳定,孕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和家属对新生儿的高期望的心理很大一部分都转嫁到了助产士的身上,给助产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分娩充满了风险,特别是待产过程情况变化更为复杂,时有险情出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助产士长期连续工作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特殊环境中,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同时产程是个连续的过程,助产士常常不能按时下班,使得其体力严重透支[5],来自生理及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导致助产士的疲劳状况既普遍又严重。

3.2个体特征对助产士疲劳状况的影响

3.2.1 年龄和产房工作年限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年龄越大、产房工作年限越长助产士的疲劳感越重。这可能与助产工作需要付出脑力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体力支出有关。年龄小、在产房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体力较好,精力比较充沛,多从事基础护理工作或是还没有开始独立工作,所需的工作技术含量及复杂性较低,所以其疲劳感较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工作年限的延长,个体在体力上逐渐减弱,躯体疲劳不容易缓解。另一方面,她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承担较重工作任务的同时受家庭、子女等非工作因素影响,使她们在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增加,故疲劳感呈上升趋势。该结果与方进博[6]的研究结果“护龄在中间段的护士疲劳程度最高”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两者调查的样本不同,方进博调查的是普通科室的临床护士,随着护龄增加一些护士逐渐脱离临床一线,转而从事诸如后勤管理等在体力上支出相对较少的工作,因承担的责任有所减轻,疲劳自然有所降低,而各大医院产房人力资源尤为紧张,所以年龄较大的助产士仍工作在助产一线,使得疲劳感随着年龄和产房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3.2.2 婚姻状况和有无子女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已婚有子女的助产士的疲劳感较单身无子女者高,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3]。原因可能是中国已婚女性需要在家庭和事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承担家务、照顾孩子和丈夫的责任,在体力与精力上的付出较多,因而疲劳感较重。

3.2.3 职称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中高级职称者疲劳感较初级职称者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3]。这可能是因为初级职称者一般年轻、精力较好,对工作期望值相对较低,因而她们的工作复杂性和工作压力也较少,所以工作的疲劳感较轻。而中高级职称者一般年龄偏大,多数已婚,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工作期望值较高,又面临着考核、评比、晋升、学习等压力,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容易导致其疲劳感加重。

3.2.4 行政职务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士长的疲劳感显著高于不担任管理职务的普通护士。护士长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常承受来自多方面的较大的压力,如社会、医院、病人、学习、晋升、家庭及人际关系等[7],加之产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护士长作为医护、护护、护患沟通的桥梁,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工作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同时面临着事业竞争带来紧迫感,护士长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促进自身在专业发展,导致其在体力和脑力上付出较多,疲劳感自然较高。

护理人员在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同时,如何使自己也处于健康状态,是值得护理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8]。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助产士疲劳是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现象。建议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助产士的个体特征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根据助产士的具体情况( 如年龄、家庭情况等) 进行合理派班,特别对年龄较大、体力上不能胜任助产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可逐渐安排体力付出较少的后勤工作;实行产房工作定期换岗制,缓解因工作环境特殊所带来的身心疲惫及精神紧张;号召助产人员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自我减压、自我调整的方法,合理安排饮食及睡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与护士长的沟通交流,应针对性地开展放松训练,提高她们正确对待各种疲劳的能力,从而促进助产士队伍可持续发展。

[1]冯贵碧,吴建.儿科护士疲劳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11-113.

[2]方进博,邱昌建.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1-4.

[3]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30-532.

[4]黄小波,李宗信,陈文强,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 687-688.

[5]任亚萍,孙黎,潘玉鸿,等.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57-59.

[6]方进博.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疲劳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9):2274-2276.

[7]王晓梅.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8,22( 6):1676- 1677.

[8]房艳蕊.临床护士心理疲劳原因分析及应对[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8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8.033

R192.7

A

1673-1409(2012)08-R070-04

2012-06-09

王惠明(1958-),女,安徽合肥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产房助产士体力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