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身韵基训课钢琴伴奏的写作
2012-11-22濮鹰
濮鹰
中国古典舞定义由来: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
身韵的定义:
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从基训动作要求出发
古典舞基训中的“单一小跳”与“小射燕”虽然都属于“跳”一类的动作,但还是有不少区别的。小跳也分为很多种,有正部位小跳小八字位小跳和大八字位小跳。“单一小跳”的基本动作就是绷脚和跳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位置的小跳,起跳前和落地后都要有半蹲,(半蹲,后背的尾骨要与脚后跟垂直为一条直线)。跳起时要绷脚,落地时要轻。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单一小跳”更加灵巧和更加富有弹性。在为女班编配“单一小跳”音乐时我时常会选择五声调式作为创作的基础调,旋律简单化处理,少用偏音及代替音和弦,调性明确,终止式果断的回到主音上。这样处理时为了方便在较快的速度演奏下学生能够清晰迅速的找到音乐的拍点,以及在小巧的较为简单的音乐当中更好的将注意力放在动作的处理上,实际演奏时将速度控制在allegro范围内,以便更好的配合舞蹈老师对学生腿部肌肉“弹性”的训练。“小射燕”动作要求:经半蹲,前腿沿地面擦地踢出25°,后腿快速推地起跳,在空中形成射燕舞姿,双手经里分手成顺风旗位置。落地时,保持射燕舞姿。'在重拍上起跳的节奏特点和在空中舞姿的快速形成与保持。“小射燕”与“单一小跳”最大的区别是它在空中有个舞姿的停顿,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我时常选择2/4拍作为首选节拍,4/4拍有时也可考虑,但4/4拍“强、弱、次强、弱”的特点在听觉效果上稍弱些,实际弹奏是将速度控制在allegratto范围内,为学生在“空中停顿”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从艺术想象力出发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很重要的,它们在各种文艺作品的欣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真正艺术家的艺术感觉都能升华为艺术想象,如果不能同时伴随想象,就称不上艺术感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尽管手法各有千秋,内容包罗万象,但都闪烁着想象之光。不管是浪漫派的情感宣泄,还是印象派的色彩描绘,无论是古典乐派的崇尚理性,还是现代音乐的猎奇求新,都少不了创造性想象与联想,只是程度各不相同。舞蹈基训课中钢琴伴奏老师承担着一个为学员们提供一个“土壤”的作用,这个“土壤”让学生通过艺术审美在内心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转化成一种艺术再创造的动力。比如“云间转腰”这个动作,在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形、神、劲、律”是总体要求与突出特征,而这八个字都是通过腰部的运动来演变产生姿态及动律的。腰的运动为中国古典舞的各种姿态、韵律及动势提供铺垫。“云间转腰”正是中国古典舞中以腰为核心的代表性综合训练动作,它独特的阴阳之美、圆游之韵、轻盈之柔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形神结合、相互转化、相得益彰的美学思想。为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及更好的诠释这一动作,我特意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为创作素材。《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尧章根据传统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并易名的一首乐曲,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不论曲风及诗的意境都堪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经典。在调性上我选用降E羽调式,因为这个调的弹奏几乎都在钢琴的黑键上完成,便于大量的运用双手的“滑奏”来模仿古筝中“刮奏”的演奏效果,以“轮指”的演奏方式模仿琵琶演奏中的“滚奏”,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息,让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审美愉悦”更好的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三.从继承与创新角度出发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艺术总是给后代艺术以巨大的潜在的影响,后代艺术总是以继承前代的艺术成就作为基础。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但没有创新,艺术也将很难有发展。在为“含腆仰”这组动作选择音乐时,我依靠创新性思维,结合当下一些流行性元素,大胆的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主题曲《菊花台》加以改编运用到了古典基训课堂上。原曲旋律是用中国最传统的宫调式写成,主歌部分曲风较为舒缓轻柔,我在编配手法上加入较多前倚音以及“轮指”,尽量营造出一种委婉的意境,到了副歌部分,原乐曲的旋律出现了八度大跳,情绪高亢激越,此时钢琴左手在中低音区选用长琶音快速弹奏,右手在小字三组到小字四组将单旋律改为八度弹奏,拉开与主歌部分的情绪对比,也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在实际演奏后,我的这一大胆创新受到老师及学生的一致肯定与欢迎。
结语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在舞蹈创作中就像我们所呼吸的氧气,每时每刻都会感受着它的存在。在舞蹈课堂上,钢琴伴奏老师所承担的责任一点都不亚于舞蹈老师,他们不仅要为舞蹈“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还要为舞蹈学员的“音乐感悟力”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本文作者的工作教学心得能为其他从事这一行业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其他老师能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王芳 从《贵妃醉酒》看中国古典舞的"古典美"[期刊论文]-北京舞蹈学院院报2010(02)
杨德伟身韵元素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应用2008(01)
袁禾 中国舞蹈意象概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