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
2012-11-21赵翠红
赵翠红
(太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谷 030807)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我国“第一疾病”,严重威胁生存质量和寿命。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有效控制高血压,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决定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为此,就近年社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的状况,山西省太谷县疾控中心对所辖田丰社区内21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体检和问卷调查,对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太谷县田丰社区内年龄在30~59岁之间,无严重合并症,病史在1年以上,遵医嘱需服药治疗,能正常工作、生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照Morisky等推荐标准,采用问卷的方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职、家庭收入、医药费支出形式、医药费报销是否困难等,通过4个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a)您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b)您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c)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自行停药?d)当您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4个问题均回答为否时即为依从性佳,4个问题中只要有1个及以上的回答为“是”,即为依从性差。将所有研究对象按服药依从性佳和依从性差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8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47 例(21.56%),依从性差者171 例(78.44%)。
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及是否在职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病程越短,药依从性越差,不在职者 的服药依从性低于在职者,见表1。
表1 太谷县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对比 例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服药的依从性普遍不佳,仅21.55%的患者能完全按医嘱进行治疗,而造成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除经济情况(治疗费用问题)以外,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是否在职等因素均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血压病知识的积分及服药依从性的积分均有相应提高,说明患者高血压病知识掌握越多,服药的主动性就越高,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2]。
3.1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3.1.1 缺乏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担负着重要的社会、家庭的责任,客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高血压病无充分的认识,特别是部分患者因自觉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病程时间短,认为不痛不痒,不是什么大病,从而不重视相应的治疗,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3]。
3.1.2 不正确的服药方法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压波动规律,及时调整服药种类、服药时间、剂量。降压初期应缓慢,以后维持量按时服药,但有些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就想立即把血压降下来,甚至加大剂量;有些患者凭感觉服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就服,血压一降就停;有些患者睡前服药,平时不测血压。
3.1.3 过分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 有些患者片面看待药物的毒副作用,只要求药物有治疗作用,不能接受药物的副作用。调查表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3.1.4 缺乏医患沟通 患者对医生的降压方案不信任,降压方案太复杂,社区医生未及时随访,不能正确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沟通不到位,缺乏个人影响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服药依从性。
3.2 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措施
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正确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关注,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及并发症防治的知识和技能,树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信念,使高血压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患者认识到位,才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自觉性,有效控制血压,达到防控高血压的目的。
社区医生应重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细心指导患者按医嘱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尽可能选择长效降压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消除疑虑。指导患者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来指导好用药时间。让高血压患者真正懂得服药的七大禁忌(一忌擅自乱用药物,二忌降药操之过急,三忌单一服药,四忌不测血压服药,五忌间断服降压药,六忌无症状不服药,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同时,应充分发挥好亲属的监督作用,让家属参与照顾患者,督促其及时就医,按时、正确测量血压,按时服药[4]。
坚持对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或随诊。社区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居民慢病健康档案,以电话、家访或预约的方式长期跟踪随访,定期询问服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患者也要自觉接受社区医生的指导,以加强医患间良性互动,增强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有效控制血压。对血压反复用药控制不佳的患者,按慢病随访有关规定,转二、三级医疗机构会诊,故应加强双向转诊的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在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桥梁作用。
合理膳食就是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高血压患者宜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还可提高其他抗高血压药的降压效果,减小药物的用量,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蔬菜、水果宜选含纤维素高的,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品,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当运动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量力而行。应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长期饮酒可造成体重增加、脂肪积累,使血压升高,饮酒还可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不利,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
有效的交流与随访,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加强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沉着冷静,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
[1]陈爱华,褚得发,王小男,等.住院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61.
[2]刘春萍,王 娟,张 萱,等.北京东四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5):430-432.
[3]马山珊,郑红卫,王 蓓,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
[4]袁永梅.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