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3~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
2012-11-21徐瑞卿
范 芳,徐瑞卿
(五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五寨 036200)
为了解山西五寨县学龄前儿童屈光状况,给弱视、斜视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五寨县疾控中心于2011年3月至5月,用复方托品酰胺麻痹睫状肌的方法,对五寨县城3所幼儿园560例3~6岁儿童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了解其屈光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寨县3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及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共560例(1 120只眼)。男性296例(592只眼),女性264例(528只眼)。
1.2 检测方法
受检儿童先进行健康体检及眼位和眼部常规检查,然后用0.5%的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滴眼,每5 min1次,共4次,半小时后用带状光检影镜对视网膜检影验光。
1.3 评价标准
计算等效球镜值,屈光度0.00~0.25 DS为正视眼;远视屈光度≥0.50 DS为远视眼;近视屈光度≥0.25 DS为近视眼;散光度≥0.50 DC为散光。屈光度≤3.00 D为轻度屈光不正;3.00~6.00 D为中度屈光不正;>6.00D为高度屈光不正。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1.50 D或柱镜≥1.00 D为屈光参差[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年龄组近视眼患病率、远视眼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屈光分布情况
在受检的560例(1 120只眼)儿童中,远视占81.87%,近视占3.39%,混合散光占0.80%,正视占13.93%。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眼患病率逐渐增加(χ2=11.50,P <0.05),远视眼患病率逐渐降低(χ2=29.39,P <0.05)。见表1。
2.2 各年龄组儿童屈光度情况
在受检的560例(1 120只眼)中,各类屈光不正均以轻、中度为主,其中轻度远视眼902只(80.53%),中度远视眼 9只(0.80%),高度远视眼 6只(0.54%),随年龄增长,中高度远视逐渐减少,近视逐渐增加。见表2。
表1 五寨县560例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不同屈光状态患病率比较
表2 五寨县560例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的屈光度分析 只
2.3 屈光不正情况
高度屈光不正眼16只(1.43%),屈光参差11例(1.96%),斜视眼 15 只(1.34%)。
3 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且随年龄增长,远视患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及散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各年龄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近视眼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幼儿教育阶段也存在影响近视的因素,可能与上课时间较长、布置家庭作业、看电视等有关,且有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病增加的趋势,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3.2 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的关系
弱视、斜视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已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显示,高度屈光不正患病率1.43%,中度远视0.80%,中度近视0.45%,斜视1.34%,屈光参差1.96%,提示屈光不正是弱视、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屈光性弱视包括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中高度屈光不正儿童[2]。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高度屈光不正者多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矫治,对弱视、斜视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本组调查显示,中高度屈光不正占2.23%,屈光参差占1.96%。由此推测可能发生的屈光性弱视约为2.50%左右,可见在幼儿时期进行筛查矫治是治愈弱视的关键,有中高度的屈光异常者应尽早到医疗部门诊治。
目前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从幼儿期开始的大规模视力异常筛查尚不普及,多数家长对儿童近视、弱视认识不足,往往在视力严重下降时才引起重视,出现不经正规检查,盲目配镜的现象,不但影响幼儿时期屈光不正的轿治,还对儿童正常的视力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近视、弱视防控工作宣传力度,在各地区开展经常性的大规模儿童视力普查,同时引导家长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儿童近视、弱视尤为重要。
[1]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徐瑞卿,范 芳,吕桂珍,等.配镜时间对儿童近视弱视轿治效果的影响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