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12-11-21王海波
王海波
门诊静脉输液在近年来的病例逐年增长,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护理操作大多都是由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医护人员由于病例较多,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差。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有效的降低护患之间、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本文主要通过对舒适护理进行研究,对比常规护理总结在临床过程中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过程中收集我院门诊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之间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690例,男性350例,女性340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时间在3~7 d之间,职业覆盖社会各界,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
1.2 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690例随机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5例,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输液时间及病史情况等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给予患者正常的体征检测、药物皮试、完成静脉输液后护理人员拔针;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舒适护理进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步给予患者舒适的输液环境,保持安静、卫生,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或是患者具有其他并发症前兆时进行检查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时保持微笑服务,语气温和,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处理常见问题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审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管理及换班制度,确保护理人员保持充足的精神状态[1]。
1.3 评定标准 在研究当中对两组患者进行的评定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标准,同时统计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完成治疗之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5.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但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护理过程中的环境、卫生、护理操作、护理人员态度、静脉输液中的处理等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为优异,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中不同方面的满意度比较
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情况较为稳定,其中实验组患者出现3例药物反应,发现较早,进行停药处理之后,患者情况稳定,使用其他药物代替治疗之后患者治愈出院;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7例药物反应,患者当中3例发现较早,处理治愈,14例患者情况较为严重,转院治疗。
3 讨论
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的护理情况主要就是对输液的环境、温度、空气流通度、护院人员操作水平、态度问题及常规的护理等,临床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门诊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药物反应等并发症出现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护理过程中,使用舒适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当中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时间,整体效果高于常规护理[2]。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差异明显,P<0.01。实验组患者使用的舒适环境、护理操作准确快捷,护理人员态度温和,对患者的巡视也较为频繁,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是不适时,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处理治疗,这也是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比例差异明显的原因所在,与常规护理不同,舒适化护理更为具体、直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分工也更为准确,在工作当中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各项要求准确表现出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的效果。
综上,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门诊静脉输液可以介入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但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如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临床并发症应对等都有较高的标准,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及处理方法。在现代化医学治疗过程中,门诊较医院其他部分更为快捷和方便,也是临床上接待患者最多的一个方面,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的比例也非常大,使用舒适护理更为人性化和舒适化,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3]。
[1]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3]单伟颖,刘恩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 护理研究,2003,17(12A):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