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2012-11-21黄宏佳陈少娟吴锦珍
黄宏佳 陈少娟 吴锦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2006年GLOD指出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心律失常是COP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因之一,AECOPD常并发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2],本文旨在探讨胺碘酮对AECOPD并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汕头市珠池医院就诊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AECOPD,诊断符合2006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合理氧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解痉平喘、祛痰等综合治疗2 h后心率仍超过120次/min,心电图确诊窦性心动过速,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23例)及对照组(B组,20例)。A组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69.2±8.5)岁;B组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68.7±8.5)岁。
1.2 方法
1.2.1 A组(胺碘酮组)患者继续予综合治疗,同时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胺碘酮150 mg(可达龙,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20 min静脉滴注完,并按胺碘酮600 mg/d的剂量静脉滴注维持24 h,继而可达龙200 mg,3次/d口服,72 h后减量为200 mg,2次/d口服,7 d后改为200 mg,1次/d口服,14 d后停药。监测患者使用胺碘酮前,治疗胺碘酮后24 h、72 h、7 d及14 d时的心率、呼吸次数、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同时监测血压及心电图改变,必要时调整用量或停药。
1.2.2 B组(对照组)患者继续予综合治疗,同时予0.9%氯化钠40 ml+西地兰0.2 mg缓慢静推,12 h后再重复一次,24 h后予地高辛0.125 mg,1次/d口服,14 d后停药。监测患者使用西地兰前,西地兰后24 h、72 h、7 d及14 d时的心率、呼吸次数、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同时监测血压及心电图改变,必要时调整用量或停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A组及B组给药前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A组及B组给药前各项指标的比较表
从表1可见A组及B组治疗前心率、呼吸次数、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A组及B组所有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A组中所有患者QT均延长,但延长均小于35%。
2.3 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 从表2可见A组予胺碘酮治疗后24 h、72 h、7 d及14 d时心率、呼吸次数均有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也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
2.4 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 从表3可见B组予西地兰治疗后24 h及72 h心率、呼吸次数均有改善,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7 d及14 d心率、呼吸次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监测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逐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AECOPD的常见并发症,龙运玲等[3]研究发现AECOPD合并心律失常达59.13%,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8.37%。AECOPD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缺氧,引起窦房结和房室副交感张力增高及心脏交感活动增强,同时缺氧及各种代谢产物剌激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引起窦房结、心房、心室的兴奋性增高从而造成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见的心律失常发生。针对上述病因的综合治疗,能使大部分患者的心率得到控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心率仍较快,如何较好控制这部分患者的心率以及对患者整体的影响如何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由于AECOPD患者缺氧均较突出,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因为负性肌力作用不能用于AECOPD并心功能不全者;β2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仅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支气管收缩作用而禁用于该类患者。胺碘酮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阻断钠通道,还能抑制ATP敏感的钾通道不应期,延长QT间期[4],同时表现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能阻滞α、β受体[5],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因此理论上胺碘酮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资料显示胺碘酮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心率、呼吸次数均有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于7 d后心率、呼吸次数才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胺碘酮治疗组从24 h后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也逐步改善。另外,按本资料中胺碘酮治疗组的给药剂量与方法,监测到该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QT延长,但延长未超过35%,并未引起其他类型的心率失常,因此该给药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值得推广。因考虑到对洋地黄类的耐受性,本资料对照组中使用的洋地黄剂量较少,相比胺碘酮组其对心率、呼吸次数等的控制较差,但也未出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我们认为如AECOPD并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使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仍是安全、可行的。
[1]Ollenschlager G,Kopp I,Lelgemann M.The German Program for Disease Management Guidelines:COPD Guideline 2006.Med Klin(Munich),2007,102(1):50-55.
[2]孙敏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112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1997,9(12):399.
[3]龙运玲,陆海灵.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心律失常分析报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6):569-570
[4]陈炅,索冬卫,付华平.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7-128.
[5]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