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构成因子分析
2012-11-20张守伟姜立嘉周殿学李宏宇
张守伟,姜立嘉,周殿学,李宏宇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财经大学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117)
篮球竞技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它是由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运动智能等因素所决定的[1]。其中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在诸要素中起到核心和主导作用。通过对2011-2012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16支球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走访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训练中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重视不够,认识模糊,普遍将一般身体训练等同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训练还处于经验认识状态,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联赛前没有专项身体素质测试,这与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情况很不同[2]。大学训练阶段正是专项能力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明确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进行广泛专家咨询基础上,依据运动训练学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理论,按体育评价问卷设计原则与方法[3],设计《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项目调查专家问卷》和《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后,分别对20位篮球专家和2011-2012赛季全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16支球队的30名运动员(其中一级运动员18名,二级运动员12名,平均年龄20.6岁)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专家问卷所确定的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项目,对30名接受调查的运动员进行专项身体素质指标项目的测试。
运用SPSS15.0软件对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指标项目的选择
为保证本次测试指标项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通过对20位篮球专家两轮的调查咨询,从初期选定的30个测试指标中选取认同率在90%以上的16个测试指标,即:100米跑(X1)、助跑单手摸高(X2)、30米跑(X3)、手指手腕力量测评(X4)、1分钟自投自抢定点二分球(X5)、最大负重深蹲(X6)、1分钟定点接球投二分球(X7)、30秒仰卧起坐(X8)、30秒立卧撑(X9)、灵活性定性判断(X10)、全场变距折返跑(X11)、全场运球上篮两次(X12)、3 200米跑(X13)、半场三角形跑(X14)、1分钟接球投三分球(X15)、30秒原地连续跳摸篮筐(X16),作为本研究的最终测试指标项目(见表1)。
表1 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项目专家调查结果统计
2.2 测试结果
将测试30名运动员的16项专项身体素质指标项目所得的原始数据输入到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测试指标项目的平均值(见表2)。
表2 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统计量表
表2充分反映出了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各测试指标项目的平均水平,但未能体现各测试指标项目之间的关系。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各测试指标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互相作用组成了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系统,要明确该系统结构及功能,首先要明确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必须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的样本选择可以满足SPSS15.0社会学统计软件的样本,含量越大所得到结果越可靠的特点要求。因子分析的KMO和球形Bartlell检验结果显示Kmo=0.771,说明样本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Bartlett检验的Sig值为0.000,P<0.01,说明样本数据来自多元正态总体,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表3为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进行因素抽样分析时输入与样本变量相同的数值,提取全部16个公共因子,给出了提取的每个公因子的特征根、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前5个因子,设定为公共因子,累计百分比为78.076%。求得未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再对此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变换,最后求出旋转后正交因子矩阵(见表4)[4]。
表3 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五个主因子,根据每个主因子中的因子载荷量进行聚类,依据聚类的结果将五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专项综合素质因子(F1)、速度素质因子(F2)、力量素质因子(F3)、耐力素质因子(F4)、灵活素质因子(F5)。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建立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图(见图1)。
2.3 我国优秀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分析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综合反映出的基本能力,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方面素质[5]。身体素质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是指篮球运动员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能够符合篮球运动特点的各项身体素质的整合,它是提高篮球训练和比赛的必备的身体素质[6]。我国优秀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由专项综合素质、速度爆发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活素质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素质在结构上表现出如下特征:第一,篮球运动员专项综合素质与其专项身体素质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第二,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呈现出较高的全面发展要求;第三,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各结构之间表现相互关联的系统性特征。
图1 我国大学生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图
2.3.1 篮球专项综合因子分析
第一主因子F1包括X7、X12、X15。主要反映运动员的篮球专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即专项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能力,因此将第一主因子F1命名为专项综合素质因子。其贡献率为19.105%,在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五个主因子中贡献率最大,表明其在专项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也充分说明身体素质与篮球专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根本目的,也是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出发点。
现代篮球发展鼓励激烈的身体对抗,强调高强度对抗下技战术的快速多变。其对抗性、高强度、多变性的特点要求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体能,还要有专项技能和专项体能完美结合的专项综合素质。专项综合素质是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在篮球竞技中有效发挥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反应大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时应贯彻基本技术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紧密结合的训练原则,在保证一定训练负荷的基础上,采用多变化的体能与技术组合训练。从而保证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能有效反应到运动员的比赛中,促进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2.3.2 速度素质因子分析
第二项主因子 F2包括 X1、X2、X3、X4,是反映篮球运动员基本速度和爆发能力的素质因子,故取名为速度素质因子。其贡献率为16.775%。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7]。篮球竞技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时间与空间的较量,谁获得了时间和空间优势谁就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而速度优势是获得时间与空间优势的关键。
现代篮球运动正朝着高、快、灵、高强度对抗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求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信号的快速反应能力;抢断、变向、突破、投篮、传球等技术的快速动作能力;运球、防守、快攻、攻防转换、战术配合跑位等快速位移能力。在高强度、激烈身体对抗和激烈竞争心理压力下,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速度以及攻防转换速度已成为篮球比赛中时空优势争夺的灵魂和比赛获胜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时,首先应贯彻“快”的意识,形成“以速度为核心”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综合训练体系,结合篮球项目特点进行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的组合训练。重点突出运动员的加速度和变速能力训练,而不是最高速度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加速度和变速能力,将是未来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核心。
2.3.3 力量素质因子分析
第三主因子F3包括 X4、X6、X8、X9,是反映篮球运动员的机体肌肉力量能力的素质因子,故命名为力量素质因子,其贡献率为15.663%。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和耐力,是其它身体素质发展和获得运动技能与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篮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专项身体素质[8]。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篮球运动项目特征和竞赛需要表明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素质。
我国篮球运动员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例如在姚明进入NBA的初期,力量素质差是困扰姚明成为世界级中锋的最大障碍,当时火箭队重点为姚明配备了专业的力量训练师,制定了专门力量训练计划。调研发现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普遍较差,力量训练多停留在一般力量训练上,篮球专项力量严重缺失,力量训练不成体系。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贯彻“整体力量”训练的理念,重点突出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注重力量训练效果的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
2.3.4 耐力素质因子分析
第四主因子 F4 包括 X5、X11、X13、X16,是反映篮球运动员进行长时间比赛,保持整场比赛状态,获得竞技效果的能力,故命名为耐力素质因子,其贡献率为13.886%。说明其在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耐力就是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身体耐力[9]。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既要求具有短时间快速动作的无氧耐力,例如快攻、突破上篮等,又要求具有连续不断完成动作的有氧耐力,例如连续防守和进攻的能力等。篮球运动的高强度、对抗性、多变性的特点决定篮球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无氧耐力。其次,大学生篮球竞赛赛制特点也对运动员耐力素质提出了要求。大学生篮球比赛全场净时间是40分钟,但在比赛中由于频繁的换人、技术暂停等各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每场比赛的总时间要超过90分钟,这对运动员长时间保持比赛状态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耐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保持长时间极限、亚极限强度的短距离间歇性运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0]。
调查发现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较差,专项耐力训练不系统,训练方法多以与专项结合并不紧密的长距离有氧耐力跑为主。因此,科学合理进行第四主因子中选取测试指标项目的专项耐力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5 灵敏素质因子分析
第五主因子F5-X10,是通过一系列的灵活性测评手段来反映篮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协调性等,故命名为灵敏素质。其贡献率为8.779%。主要反映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是各种身体素质协调配合能力的体现[11]。篮球的比赛过程中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每一次攻防情境的判断、技术动作的选择应用、战术的安排调整时时刻刻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要求运动员时刻保持身体和心理注意的灵敏性,快速、协调、敏捷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做出各种技术动作反应。这也是当前篮球运动向高强度对抗下快、变、灵技术风格发展的要求。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多以篮球防守脚步移动和变向跑手段为主,缺少结合篮球专项特点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信号综合刺激下的复杂性反应动作组合练习,以及影响灵敏性发展的速度力量的练习。从整体素质观的角度来加强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空间具有重要要作用。
3 结论
(1)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由篮球专项综合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力量素质因子、耐力素质因子和灵敏素质因子共5个主因子,16个测试指标项目构成。
(2)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构成因子特点充分说明,身体素质与篮球专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根本目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应遵循“整体素质观”的理念,在方法选择和训练负荷安排上应满足现代篮球高强度、对抗性、多变性的发展特点要求。
[1]叶国雄.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14.
[2]肖林鹏.第27届奥运会前8名国家竞技体育成功经验及失利教训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13-17.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00.
[4]刘俊一,隋力.我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77-180.
[5]袁伟民.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37
[6]杨桦.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60-62.
[7]袁伟民.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59.
[8]黎涌明,于洪军.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8,28(4):19-20.
[9]马冀平.短期高强度训练对优秀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9(1):40-41.
[10]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2):49-52.
[11]潘力平.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