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炭企业“零基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2-11-19贺治强
文/贺治强
(作者系河南大有能源新安煤矿矿长)
最新《中国企业绩效管理调查报告》显示,绩效管理已受各大企业普遍重视,但超过一半企业对自身绩效管理效果不满意,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国有煤炭企业所进行的绩效管理仅仅是单一的绩效考核或目标管理, 没能实现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持续反馈的完美结合,从而形成真正的绩效管理。
一、 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报告》认为,国有煤炭企业的绩效管理尚处初级阶段,普遍状况可以概括为“理念领先、制度苍白、执行软弱”12 个字,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管理的时代烙印,走一条全新的绩效管理之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误区。 错误认为绩效考核等同绩效管理,混淆正负激励和奖罚、单位与个人绩效管理,没有按TP 绩效管理模式,即通过“一个平台”“两个循环”和“三个模型”,有效解决激励问题。 对个人任务、态度、 业绩与部门的绩效区别和“兼容”,也没有与个人理财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捆绑。
2.关 键 指 标(KPI)设 计 不 科学,导向性弱。 目前煤炭企业通用“百分制”绩效考核,其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80 多项内容,各项指标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缺失,内涵僵化不变,过分追求量化,忽略过程管控,指标体系设计过于庞杂,重点不突出,结构权重不合理,方向严重偏差,激励有效性没有充分展现。
3.忽视员工需求特点。 采取单纯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一刀切管理模式,刚性过强,忽视了不同层面员工的需求特点。
4.创新与诚信度缺失。 自我管理机制缺失,无问责管理。
当然, 绩效管理还有许多不足,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比如: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情绪对立、组织效能低下、企业信任度不高、执行力偏弱等。
二、“零基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
“零基绩效管理模式”,就是把企业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即完成一个小循环。而每一个新循环开始,KPI(关键绩效指标,KPI 法符合重要的“二八”管理原理,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价值,80%的任务指标则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 ) 就必从零基础重新设计、管控、考核,按照PDCA 模式,使企业和个人绩效全方位实现螺旋式上升,促进精准高效的执行。
煤炭企业员工来源复杂、学历悬殊、素质不同、需求迥异,分别受农耕时代文化、 后工业时代文化、信息时代文化的影响和熏陶,造成特殊群体文化。因此要做好零绩效管理,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清晰概念,推进TP 管理模式,促进绩效“双提升”
绩效考核并不等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相比具有很大差异。
(1)从涵盖内容上看,绩效管理在内容上更丰富。绩效考核更多的是强调考核的结果,而绩效管理强调了绩效信息的分析、绩效的促进与提升。
(2)从实施结果上看,绩效管理更广泛。 绩效考核的结果强调权威性, 管理者利用结果更多的是和薪酬挂钩。 而绩效管理更多的注重利用在开发组织的潜能,以提高绩效。
(3)从实施角度上看,绩效管理更注重从组织战略层面出发。绩效考核的标准更多的是以单个员工和基层组织为基础, 强调工作绩效。 而绩效管理更多体现企业战略角度, 达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
绩效管理目的是为了持续改善和提升企业和个人的绩效,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只有把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持续反馈相结合, 才能实现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同提升,形成“多赢”(见图1)。
图1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关系
2.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引领员工价值取向,优化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设置
理念优先制度, 制度优先技术,文化核心理念对绩效管理举足轻重。绩效管理意味管理变革,改变行为习惯,利益重新分配,改变方面越多, 影响人员越多, 利益变动越大,管理效果的变数也会越大。
引领员工形成以 “感恩文化”为主体,“奖勤罚懒”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体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文化相结合,以文化理念为基础,设置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考核指标中要贯彻企业文化,并接受企业文化的指导,从而统一员工思想与企业战略,推进绩效管理。
目前通用的“百分制”考核,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好。要改变“百分制”考核权重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比如:质量、安全等内容,每项指标5~10 分。如果被考核单位没有完成指标,即使该项得零分, 其得总分数值仍在90 分以上, 不影响被考核者大局, 却足以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所以在设计KPI 指标体系时, 重点考虑KPI 确定之后,需要实现TP 绩效管理体系的团队绩效管理循环和个人绩效管理循环,以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环环相扣、节节提升。 根据年度KPI 确定单位月度KPI 之后,形成周例会制度,每周各单位根据目标情况作出自己的工作计划。 同时,总结上周工作、存在问题及下周计划,对存在问题协调解决,精准执行,闭合管理。重大问题实施重点工作牌板督办制,形成单位和个人在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中积极能动地完成任务。
3.根据需求层次,加大激励力度,把个人理财理念引入KPI 体系之中
制定KPI 时,必须考虑不同层面员工需求的差异性,目前薪酬制度总体兼顾公平的作法,激励因素比例远低于保健性因素。设计薪酬制度和风险性收益方案时,引入个人理财理念,如增加“三违”次数、隐患整改、下井次数、安全管理,加大激励性指标的权重,把激励性因素的比例提至个人收入总额的40%~50%,把考核的重点指标简化到安全、绩效、出勤三个主要指标,让员工清楚工作重点是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该做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条件下,以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低层次需求对员工来说非常重要。在相对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同时,追求高层次需求就会成为优势需求,员工在某一时间段可能同时存在几类需求,只不过需求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设计KPI 时主要依据一个主导需求。
4. 考核项目应注重KPI 的公平合理性
“双突”、水文地质复杂或有冲击地压等矿井,不同工种、岗位、地点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不同。而多年“求稳怕乱”的薪酬制度,没有体现出向苦、脏、累、险的倾斜分配精神,没有计取难度系数或是危险系数,实际上这是大公平现象掩盖下的极不公平。 所以设计新方案时,应按照工作责任、知识技能、岗位性质、工作环境等四大因素,选取不同的难度系数。如在突出危险区的岗位选取K1=0.1~0.2,在带压开掘地点的岗位选取系数K2=0.05~0.1 等等。兑现薪酬时,按如下公式计算:应兑现金额×(1+K1+K2+…+Kn)=实际兑现金额, 真正做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5. 注重指标的计划性和可执行性
上级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可视为企业级KPI。 然后结合实际,由各系统主管和企管、财务、劳资、生产等职能部门按职责范围划分,在单位、 岗位分析评估的前提下,分系统、分部门制定KPI,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目标体系管理。为确保指标导向性,衡量单位和个人的业绩指标, 关键指标要少而精;要做到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相结合, 刻意加大关键指标所占权重, 使指标体系更趋合理明确,被员工易接受;必须把对单位和个人的考核指标区分开;要超越考核指标力求全面覆盖的误区。
6.强化创新管理,增强诚信度
《管理大未来》 一书中指出:“人类被束缚在地球上不是因为地球引力,而是缺乏创造力”。 目前影响企业绩效管理提升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企业自身的创意与创新。
创新就是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导向, 以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通过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可概括为 “三全一协同”: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全时空创新和全面协同,最终实现“2+2>5”的协同效应。
三、保障措施
1.建立科学实用的运行体系
首先,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有配套合理的绩效考核以实现目标管理。其次,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高效团队,发掘并使用既有高瞻远瞩目光,善于制定中长期战略,又有极强执行力的高效领导者。通过企业决策者的影响力, 既要激励和指导下属,又要进行合理有效授权,把下属潜能发挥出来,带领员工快速高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第三,高效配置资源。把合适的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把适当的人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上,给予他们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 创造一种干事创业、积极进取的氛围,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并受到鼓舞和教育,从而健康成长。
2.着手创意,提升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
国有煤炭企业应按照“惟新至尚、敢为人先、行知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从创意着手,建立创新管理的专门组织机构,把该项工作列入绩效管理方案之中,及时兑现物质精神等激励,并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煤炭企业的创新管理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所有员工征求安全生产、后勤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创意),先初步遴选,对主意新、立意高、符合实际的创意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再对项目如实评价,对确实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提升管理水平者,给予适当奖励。 对条件不具备而创意很好的项目,也对创意人适当奖励。
3.实施有效激励,落实问责制度
目前绩效管理最大误区就是视绩效考核为绩效管理,这难以得到管理层和员工个人的满意。有效激励在于尽可能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有效捆绑,但又不能与奖励混谈。 “奖励”强调公平,着眼过去,“激励”注重提高效率,着眼未来,致力于营造企业与个人绩效的提升。
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激励与绩效考核密切结合,并与薪酬挂钩;激励要及时,反馈要迅速;过失问责,提升执行力。 要认定每个员工都是企业潜在精英,组织激励和自我激励的对象,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可创造独特的价值。
绩效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了,员工团结奋战,实现“双赢”乃至“多赢”,做不好,就会走入误区,给企业管理带来混乱。所以,我们要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多悟以人为本之“道”,多遵绩效管理之“法”,多用正负激励之“术”,使绩效管理实现前向拓展、 后向延伸,优化要素,整合能量,确保国有煤炭企业实现和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