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龙头企业推动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
2012-11-16白华
○白华
壮大龙头企业推动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
○白华
宜都市红花套镇地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端,是通往川东、鄂西的咽喉地带,因古时在长江回环中间地带有一河套,套上盛开红花,故名“红花套”。境内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城背溪古文化遗址、母系氏族繁衍阶段的红花套原始村落遗址,出土了我国最大的石斧。全镇辖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和55个村民小组,版土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9824户28281人,耕地面积11852亩。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0617元,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9.8倍、3.9倍、2.7倍和10.5倍,基本达到了“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到五年大变化”的预期目标。红花套镇经济实力名列全市前茅,阔步挺进湖北省百强乡镇行列,成为宜昌沿江乡镇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一、坚持统筹发展,提升镇域综合实力
近几年来,红花套镇紧紧抓住湖北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建设的良好机遇,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以“一线三片”(公路沿线、周家河、红花套和南桥)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沼液微灌、控水增糖等先进农业管理技术,着力抓好“三园”建设(生态果园、精品果园和老园改造),实施柑桔密改稀1.5万亩,完成精品果园、生态桔园建设和老果园改造2.4万亩。全镇拥有9个科普服务站,12支科技服务队,207个科技示范户,网络全镇7000余农户,大大提升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以清江绿色产业园区为招商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使园区成为项目安家落户的聚集地。近几年共签约项目52个,实际到位投资25亿元,其中32个项目竣工投产、20个项目在建。目前园区企业达到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家,全镇基本形成了以湖北九州方圆新能源公司为代表的光伏太阳能产业,以力帝环保、万鑫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土老憨、天峡鲟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清江绿色产业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一池三改”3460户,完成庭院净化2922户,完成9个村的人口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公路硬化里程达到300公里。全面启动“1525”(1个中心镇、5个中心村、25个中心居民点)城乡建设规划,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集镇“三纵九横”道路整治工程,城镇面貌大幅提升。沿宜华一级公路和318国道重点规划了8个居民点,其中周家河“桔园新村”居民点总占地面积40亩,目前完成150套还建房和8户自建房建设;吴家岗“四荘堰”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172.2亩,已完成7幢140套还建房和36户自建房建设。红花套镇被表彰为“宜昌市环境优美乡镇”。
二、加快产业升级,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红花套属湖北省柑桔大镇,素有“万亩桔乡”之称,且水利资源丰富,境内长江岸线15公里,清江岸线5公里。近几年来,红花套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加工农业”做文章,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开展品牌创建,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提升效益。
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原本是宜都市偏远山区的一个农产品加工小作坊,在短短的五年时期内,依靠品牌立业、质量兴业,现已发展到拥有6家公司和2个中心、总资产达2.5亿元的企业集团,成为湖北省知名的集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型企业。其主导产品有土老憨生态蜜柑、清江野渔休闲食品、土老憨酱料系列制品三大系列,产品畅销沃尔玛、家乐福、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上海百联等国内外知名超市以及宜昌、武汉、上海、北京等20多个大中城市和农产品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鲟鱼驯养繁殖、饲料加工、鲟鱼制品加工与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探索了一整套鲟鱼的繁养与深加工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鲟与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天峡商业模式”,拥有国内外鲟鱼品种最多、种群规模最大的人工种质资源库;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鲟鱼繁养基地,项目总体水平国内领先,多项技术国际领先,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报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获授权,1项获“第十一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
三、实施农企联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红花套镇紧紧围绕本地产业优势,按照“选准项目、健全体系、培育龙头、创建品牌、致富百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企联动战略,用现代工业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工业生产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工业经营推进农业,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一)龙头牵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红花套镇立足本地柑橘、清江鱼、畜牧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宜都清江绿色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投资1.3万多元配套了园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以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在园区安家落户。先后引进了丰岛集团、天峡鲟业、土老憨、中宜绿得、贝诺食品等14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组建畜牧、清江鱼、柑桔专业合作社26家,网络全镇6900个农户、176个畜牧养殖户,覆盖面达到92%。全镇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骨架、农户为基础的现代集群化、规模化农业产业体系。丰岛集团年产柑橘等果蔬食品罐头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创外汇1300万美元;湖北土老憨公司以精品宜都蜜柑、清江野渔休闲食品、清江鱼肉酱、肉食腊味制品、野生土特产品为主打产品,建成了省内最大的柑桔交易市场,年交易能力可达30万吨以上;湖北天峡鲟业公司建有鲟鱼研究院、鱼饲料加工厂、食品厂、7个驯养繁育基地,利用清江库区发展鲟鱼品种达17个,建成了全球鲟鱼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人工种质资源库。镇内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生产基地和农民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本地50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过万元。同时带动了运输、劳务、包装、饮食、服务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从事柑橘运输的农用车就达300多辆,餐馆、旅馆等服务业达60多家,塑料周转箱、草帘厂、加工隔板厂10多家。
(二)服务带动,夯实主导产业发展基础
红花套镇紧紧抓住全镇柑橘主导产业这个重点,依托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联合农业技术部门,建立柑橘生产技术支持机制、网络购销机制。一是向农户免费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推广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引入农户,带动农户执行标准化生产,并对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防疫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二是带动农户开展柑橘产业示范区建设,应用无公害生产规范和流程,采用物理、生物技术防虫治病、控水增糖、完熟采收等先进管理技术,带领柑农依靠科技种柑,提升柑橘品质。目前,全镇形成了4.2万亩柑橘种植面积,1万亩精品果园面积,2.1万亩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柑橘产业规模,柑橘产量突破11万吨,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三是与农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最低保护价集中收购柑橘,切实保护柑农的切身利益,为农户应对市场风险加上“保险锁”,吃上“定心丸”。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对社员实行优惠服务,按市场销售价上浮20%-40%收购精品蜜柑,户平增收8000元以上。南桥基地成员户赵中兴,一家5口人,种柑橘8亩,其中精品园5亩,未加入合作社之前,总是增产不增收,还存在卖柑难的问题,加入合作社后,连同分红,平均每年增收3万多元。
(三)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红花套镇积极支持特色农产品开展品牌创建,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提升效益。“土老憨”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湖北省第一件水果类“中国驰名商标”,其系列产品被评为“三峡十大特产”、“全国消费者质量满意产品”和“湖北名牌产品”,其培养的“宜都蜜柑”被评为“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并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畅销到国内外知名超市,走向了第11届国际柑桔大会舞台。湖北天峡鲟业吸引了世界关注目光,成为世界鲟鱼养护大会的参观现场,接待了115名外国专家学者的参观。在红花套区域,“土老憨”、“天峡”、“丰岛”、“宜红”、“宗宜”、“贝诺”等一批本土特色名优品牌集群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清江水产、水果罐头、速冻食品、保健饮料等系列本土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并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特色品牌的创建带动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精品蜜柑价格达到5元/斤,土老憨基地“我的桔园我的树”网上柑桔营销模式,单株桔树每年收入达到2800元,收益比传统模式提高了12倍。
(四)产业延伸,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红花套镇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推广延伸之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天峡鲟业公司成功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鲟鱼产业化养殖模式,将工业化育苗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杨家畈、渔洋溪等村部分农户中推广“楼上住人、楼下养鲟”家庭养殖模式,并获得成功,户平每年可增收6万元以上。公司向农户免费提供鱼苗、饲料、技术服务,以保护价格回购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首期工程带动周边2900余户农民致富,实现产值2.3亿元,户平增收2.1万元;二期工程于2009年2月动工,占地40亩,总投资5000万元,可年产鱼子酱10吨,鲟鱼10万吨,鲟苗1亿尾,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五)村企合作,助推新农村建设见成效
红花套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结对共建、合作互促”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村共谋发展思路、共兴村级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抓环境整治、共商文明乡风,优化信息、技术、资金、管理、劳力、土地等要素配置,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格局。镇域企业积极支持农村发展,帮助村级修建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兴办公共事业。同时,发挥企业的培训资源优势,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优惠招工制度,既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村级组织积极服务企业管理,建立劳务人员档案资料并实行动态管理,主动协调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