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独头井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抢险救灾对策

2012-11-16田双良毕德光王泽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21期
关键词:井巷风筒降尘

田双良 毕德光 王泽红

(云南地方煤矿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11)

1 事故概况

2005年12月24日 23时 20分, 某矿井播土采区19煤皮带上山(井筒)放炮后,煤与瓦斯延期突出,地面火源引起瓦斯在事故井口燃烧事故,火焰高达100多米,造成12人遇难。突出煤矸量4017t,涌出瓦斯量109万m3。

事故井筒(19煤皮带上山)设计布置在19号煤层底板20m的泥质粉砂岩岩层中,设计长1691米,事故前已施工1381米,巷道净断面为18.3m2,设计为锚网喷支护。

2 巷道内煤矸堆积情况及设施损毁情况

井口往下41.5m段风筒、皮带、电缆烧毁,巷道底部有0.5m厚的水泥灰粉(为碹体烧毁掉落),混凝土剥落后钢筋暴露、扭曲变形。41.5~51.5m段巷道顶部被熏黑、局部剥落,电缆被烧焦。井口30~36m段左井壁有往里挤压的现象,接缝处挤进约80mm,地面相应处也有裂缝。井口往下100~900m巷道没有爆炸痕迹,风筒、电缆等一切物品完好。

920m处开始出现煤尘堆积,920m~1090m堆积煤粉0~0.5m厚,1090m~1204m堆积煤粉0.5~1.5m厚,手捻无粒感。1204m~1257m堆积浮煤1.5~4.2m厚,呈细颗粒状。1257m~1302m满巷道封严,呈细颗粒状。1302m~1382m处开始出现块状煤矸。分选现象极为明显,见表3-1。

3 抢险救灾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置措施

3.1 遇到的主要问题剖析

(1)具有充分补给源的大量的高浓度、压缩爆炸性气体聚集在较狭小的过火面积上剧烈燃烧,产生了极高的火风压和热辐射,在距火焰100米外触人脸还感到烫热。一般的灭火方法已不可能实施和奏效。

(2)煤与瓦斯突出后,产生大量的爆炸性粉末状煤尘极易飞扬,直接洒水无法浸湿、浸透煤尘,稍微碰触就扬尘雾,封堵人体五官,严重威胁救灾安全和影响救灾进展。

(3) 独头井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后,喷出的瓦斯、煤粉充满了整个巷道,且突出点和巷道堵严段围岩裂隙瓦斯补给源十分充足。在清理堵塞物地点顶部裂隙内瓦斯浓度达40%~80%,工作地点瓦斯浓度随时达5%~9%,回风流瓦斯浓度达2%~3%,正压通风需经1~3天的自然排放后方可降到规定值以下。给救灾工作安全、快速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3.2 相应的处置措施

(1)采用泥土分步堆积封堵井口隔绝空气,同时运用高泡灭火技术的灭火方法。运输足够泥土,向井筒两侧堆积,且两侧各配备一台推土机、一台装载机,每堆积一层泥土必须洒水,保持泥土潮湿;待泥土堆积高度超过井筒3~4米时,井筒两侧推土机同时平行向井口推泥土,缓慢逐渐封堵井口;待井口封堵高度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时,观察一段时间后,同时操作,采用高压喷射泡沫和黄土一次将其封闭。

表3 -1 突出煤矸分布

(2)针对直接洒水无法浸湿、浸透,极易飞扬的粉尘危害,采取在巷道底板用透水性好的水工布、稻草席、麻袋等进行覆盖洒水降尘,并采用负压局部通风方式配合降尘。

(3)利用移动抽放泵钻孔抽排突出区域附近瓦斯,采用负压通风方式抽排井筒内的瓦斯。使用ZSM—250型全液压钻机向突出点附近打钻,利用移动抽放泵钻孔抽放突出区域附近的瓦斯,26天内共抽排瓦斯7179m3;采用抽出式局部通风机配合负压风筒逐段抽排清货地点瓦斯和降尘,负压风筒吸气端超前清货地点10m以上。

(4)清理堵塞物整个过程中,救护专家现场监护,技术专家现场指导。经验总结

(1)在独头井巷内,对具有充分补给源、极高火风压和较强热辐射的爆炸性气体燃烧,人员往往无法靠近直接灭火,采用粘性潮湿泥土覆盖窒息灭火法,同时采用机械化操作方式,极易凑效和确保安全。

(2)煤与瓦斯突出后,产生的大量煤粉尘绝大多数成粉末状,稍微碰触就扬尘雾,直接洒水无法浸湿、浸透煤尘。采用透水性好的物料(如水工布、稻草席、麻袋等)进行覆盖后,再洒水降尘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3)独头井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灾时,采用负压风机配合负压风筒抽排瓦斯和降尘方式,因原回风巷道转变成进风巷道,瓦斯、粉尘经负压风筒排出,较之采用正压通风自然排放方法更为安全、快捷。

(4)对于新建的高突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应能保证正常运行后方可开掘井筒。

[1]郝相龙,张福旺.郝天轩.瓦斯地质信息管理及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2009.

猜你喜欢

井巷风筒降尘
小井巷
连云港市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
离心式压缩机异型风筒法兰车削简图的计算模型研究
济南市降尘通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简介
矿山井巷掘进施工中危险源的判别方法
机械通风冷却塔风筒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高瓦斯长大隧道大直径风筒安装施工技术
南京市大气降尘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煤矿井巷工程支护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