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牧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2-11-15才让措
才让措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们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之一,对提高农牧民素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群众文化网络的延伸与创新,并为时代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知识的接受方式由传统单一的途径向多元化发展。现如今农牧家书屋已经成为与广大农牧民最为贴近的文化阵地,在农牧民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农牧家书屋的重要性
(一)农牧家书屋是构建和谐新农村新牧区的桥梁和纽带
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牧民,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都应该具备有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这正是构建农牧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我省农牧家书屋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正适合了这种需求。农牧家书屋以农村牧区为根基,面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是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农牧民文化活动的根据地,是村牧委会立足农村牧区、因地制宜为广大农牧民举办的文化阵地。农牧家书屋就坐落在农牧民家门口,大家来到这里,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学习娱乐活动。农牧家书屋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桥梁和纽带。农牧家书屋是群众文化宣传的有力阵地。
农牧民的思想一般比较落后,就是现在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年轻的有生力量纷纷走出农村牧区融入了城市生活,农村牧区大多出现了留守农牧民现象,这些留守者大多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思想比较僵化,一有适应或者与其思想接近的东西,就很可能被感染。为此,这块文化阵地,必须由先进文化去占领,否则腐朽低级甚至反动文化就会很容易去占领。农牧家书屋处在农村牧区文化战线的最前沿,也是农牧区群众文化网络的重要一环,是在村牧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先进文化,引领农牧民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重要阵地。
(二)农牧家书屋是农牧民生活中的精神家园和审美家园
人不但要有物质的追求,还应有精神的享受,有理想、友谊、情感、信任等物质的需求,农牧民也一样。农牧家书屋是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活动阵地,农牧民在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摆脱精神上的孤独感、缺失感,得到安慰和滋养,得到精神上的舒展和自由。农牧家书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从而增进农牧民之间的亲情,能够更加有力地凝聚人心,净化社会空气,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农牧家书屋还可以开展文艺欣赏、创作、演出活动等来满足广大农牧民审美需要。大家在自娱自乐获取的审美经验中获得高品位的文化享受,从而满足自己求乐、求知、求美、求新的愿望,达到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与情感上的交流。
(三)农牧家书屋是农牧民获取各种知识的学校
农牧家书屋里摆放的各类图书资料、报刊、音像等等,可以让农牧民从中学习到所需的各种知识,有条件的农牧家书屋还可以设置有远程信息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数字影视等,让农牧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娱乐享受,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农牧业贸易,现阶段有旅游资源的农牧民还可以自己开办网页,进行招商引资。如此农牧家书屋就成了农牧民获取各种知识的学校。
二、农牧家书屋发挥的作用
我省农牧家书屋建设工程是政府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农牧民群众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愿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我省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农牧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广大农村牧区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2008年4月底前,我省分别在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地区及青藏铁路沿线进行试点,建设20家农(牧)家书屋,2008年下半年,在全省稳步推开,已建设600个农(牧)家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5种、音像制品不少于50套。2009年,建1200家,2010年,在全省又建1230家,2011年,建557家,农牧家书屋总数已达到3607家。累计投入7200余万元。到2012年,还将建562家,至此我省村村都会有农牧家书屋。我省农牧家书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工程建设从最初试点到快速推进,开创了书屋走出城市、面向农牧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的新路子。在全省农牧区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牧区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占领农村牧区出版物市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阵地。
2011年9月,为全面了解我省农牧家书屋“建”“管”“用”情况,我们组成调研组赴黄南州各县对农牧家书屋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看,我省在推进农牧家书屋工程建设突出表现在:一是农牧家书屋逐渐成为了农牧民群众武装头脑的“思想库”;二是农牧家书屋逐渐成了农牧民群众更新知识的“智慧库”;三是农牧家书屋逐渐成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库”;四是农牧家书屋逐渐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联系沟通的“和谐库”。有了书屋农牧民见面的机会多了,邻里吵架的少了,相信科学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相信科学致富的人多了,闲逛的人少了,农牧民群众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农牧家书屋成为了农牧民群众得健康、促团结、促和谐的“乐园”,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农牧民生产之余学习的好去处。
农牧家书屋实实在在丰富了农牧区的文化生活,成了大家共有的书房,为广大农牧区带来了书香气息,提升了农牧民文化生活品味,使先进文化占领了农牧区文化阵地。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农牧家书屋整体运行状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的实际问题
1、在管理上缺乏规范。一些基层组织对于农牧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并不是很热衷,不少农牧家书屋缺乏专人管理,名义上的“专人管理”往往是兼职代管。有些农牧家书屋虽有专人管理,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不熟悉图书管理技能。农牧家书屋一般都建在村(牧)委会或文化中心,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热心的老人担任,但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懂得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图书管理的基本规范,导致书屋管理和服务形式单一,只能满足简单的借借还还,谈不上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2、在农牧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有些地区普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也有搞形象工程的敷衍心态,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意识的淡薄。对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有时流于形式,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并不到位。在此背景下,农牧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农牧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现象也存在。
3、农牧家书屋所配的出版物一刀切,产生了严重同质化。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了农家书屋的必备出版物,这种模式的配置方法往往忽略了各地区的特殊性。在黄南州农牧家书屋调研中反映藏文图书配置量太少,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注重了成人的阅读,忽略了正在学知识的小学生和广大中学生的阅读。因为在我省广大农村牧区的小学、中学是无图书馆的,所以农牧家书屋也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农牧区的基础教育做应有的贡献。
(二)农牧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对策
1、在农牧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管是“农牧民接受程度”还是“资源采购和更新”,都应强调对农牧民需求分析的意义,只有真正符合农牧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牧民接受农牧家书屋。目前国家为规范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采购,采用“推荐书目”的形式对要采购的图书进行限定,但我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各地经济发展和“三农”情况差别较大,很难保证“推荐书目”完全适合当地情况。在今后的农牧家书屋的出版物配送和补充更新上,一定要考虑要适合农牧区需要、合乎农牧民口味,在品种上要以“汉文、藏文为主,以普及通俗为主,以农牧民和学生为主,以实用效益为主”,体现多样性、广泛性,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牧民群众都能一看就懂、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优秀出版物,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2、在配书的内容上要考虑指导价值、实用价值。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牧民所盼、所需的。在形式上要突出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确保农牧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记得牢。
3、要落实书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农牧家书屋在运行中如果更新缓慢,必然会对农牧民的阅读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阻碍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农牧家书屋资金来源是一个大问题,首先投入的资金是一个大数目,而今后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更新,更是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这些资金只有国家拨款,资金来源形式单一,所以资金渠道应及时拓宽,及时更新农牧家书屋出版物,避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恶性循环。
4、要想不断提高农牧家书屋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能,积极与农牧家书屋建立广泛的联系制度,及时对农牧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给予业务指导、培训和帮助。
5、以农牧家书屋为依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农牧民阅读活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吸引更多的农牧民参加阅读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推动农牧家书屋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6、要坚持“建”“管”“用”并举,探索我省农牧家书屋新的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农牧家书屋建设,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用好是目的。要避免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的现象,切实发挥农牧家书屋应有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推进农牧家书屋管理科学化、正规化、可持续化。在农牧民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青海省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