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

2016-12-16贾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支付农牧区调查

贾虹

摘要:农牧区金融服务尤其是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一直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阿拉善盟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牧区;支付;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阿拉善盟地区农村牧区支付结算服务的基本情况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下设3个旗,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是全区人口最少的盟市,全盟总人口23.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5万人,乡村人口5.5万人。全盟经济主要以资源售让为主,经济支柱产业主要以煤炭、化工为主,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61亿元。阿拉善盟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巴彦浩特、达来库布、额肯呼都格、吉兰泰、乌斯太等经济发达地区,在部分苏木镇还保留有农村信用社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目前来看,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是基层农牧区支付服务的主力军。近几年农村银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牧区的辐射范围,已开办的结算业务项目有大额支付结算业务、小额支付结算业务、省辖汇兑业务、农信银电子汇兑业务、银行卡业务(借记卡业务)等,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水平。截止2016年6月末,全盟共有ATM机369台,POS机3580台(含非金融机构905台)。其中农村地区布设ATM机77台,POS机433台(不含非金融机构)。全辖借记卡发卡量为101.15万张,信用卡发卡量为9.22万张,借记卡占总发卡量的67.65%。

二、阿拉善盟地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支付网点和设施配置不均衡。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全盟金融机构网点基本上集中于旗县或乡镇,真正的基层农牧区多数仍为空白。目前,全盟除三旗政府所在地及乌斯太开发区、吉兰太镇金融机构设置相对较全外,其余20多个苏木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代办理机构,所有嘎查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从农牧区基本退出,目前,农牧区主要结算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办理,基本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以邮政储蓄为补充的农牧区结算业务格局。

(二)助农金融取款点选址困难。一方面一些比较偏远的嘎查、农牧区常住人口少,人员居住分散,设置服务点的业务量小,甚至未发生业务,年业务量少于50笔;另一方面除农忙季节外,农牧区常住人口为原有人口的25%左右,最低的不足10%。从农牧区金融需要的方面看,农牧民只是在生产旺季时有一定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他时段“助农金融取款点”机具使用效率较低。从农牧区消费水平的方面看,由于嘎查村便民超市的经营规模较小、商品种类单一等原因导致农牧民对非现金支付消费意识较低,低效服务点较多。

(三)农牧区支付建设滞后,非现金支付工具功能运用不充分

一是农牧区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健全。首先,商业银行为降低营运成本,结算业务重大中城市、轻乡村城镇,使得农牧区相对完备支付结算服务功能数量大幅减少。其次,金融机构对市场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农牧区市场支付结算需求,没有对其倾注足够的资源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手段。第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担心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后增加风险点,并难以控制成本。第四,是对新型、适合农牧区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和产品宣传不够,导致产品推广不力。

二是受理环境不佳。据调查,阿拉善盟境内边远旗县仅安装有ATM机十几台,POS机百余台,银行卡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商业、餐饮等零售服务业银行卡受理覆盖率仅为46%,并且只能在县级以上城镇小范围使用。另外,银行卡应用领域窄,尚未广泛应用到水、电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缴费领域。

三是基层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一般较偏好传统的、熟知的业务品种,目前边远农牧区支付结算仍以传统的支票、电子汇兑和委托收款为主,且现金支票占比偏高,本票、信用证等业务很少涉及。

(四)农牧民对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不高

虽然现阶段农牧民正逐渐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但限于农牧民的需求因素和文化程度等影响,整体认知程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到位,特别是对支付工具使用的基本知识缺少通俗明了的解释说明;二是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农牧民普遍采用现金结算,现金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难以接受。长期的现金交易使农牧民没有通过转账进行资金往来的意识; 三是对银行卡和手机支付缺乏“安全”感,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交易金额及存款余额,总担心交易是否成功,宁愿用传统的存折办理存取业务;四是调查也显示,虽然在农牧民中尽管多数人持有银行卡,但常年不用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手机支付的经常使用者更属凤毛麟角。而部分农牧民更不懂得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安全用卡的意识相对较弱,遏制银行卡诈骗的犯罪形势仍非常严峻,银行卡的推广、风险防控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五)支付结算队伍人才缺乏,创新业务发展缓慢

基层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才匮乏,现有人员对于新的金融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计算机等运用能力欠缺,柜台业务人员电算化知识和技能亟待提高,人才成为支付结算特别是非现金业务发展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牧民持卡用卡意识

农牧区居民支付知识缺乏,不会操作利用现代支付平台和支付工具,是当前制约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的最大因素之一。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统筹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橱窗、宣传画、现场解说等符合农牧区特点的形式,加强现代支付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并持之以恒,力求实现农牧区大多数居民了解并能使、会用现代支付工具,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农村支付网点和相关设施配置

在支付网点和相关设施配置上,应根据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积极引导、扶持金融机构科学调整布局,并适当向农牧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鼓励农行、联社、村镇银行坚持“三农”服务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支付结算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改善农牧区的设施受理环境。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业务,不断扩大使用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保险费、水费、电费、农牧民补贴等集中代收、代付业务,推广新型支付工具的应用。

(三)大力改善农牧区支付环境,增加对农牧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由于农牧区金融机构网点的匮乏,使得现有农牧区金融机构无竞争意识,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普遍不高,农牧区金融资源无法合理有效配置。建议通过合理布局城乡机构网点,提高基层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可以尝试在银行卡使用较多的乡镇增设自助营业厅或自助设备等,也可以在经济较发达的农牧区增设刷卡设备,既可以方便当地居民自助存取款和缴费,又能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同时应适当加大投入、增加设备、引进人才、强化管理、完善功能,切实做好支付结算相关工作,有效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需要。

(四)加大农村支付业务创新和推广力度

积极研发适合农牧地区使用的金融工具,创新运做管理模式,提高支付效率,拓展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一是立足农牧区实际,开展支票影像系统、网上跨行支付系统使用,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发展。要了解和掌握农村企业办理支付结算的需求,结合农牧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推行适合农村企业的票据业务。二是在农牧区推广和运用新兴支付工具。支持和鼓励银行机构在支付服务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苏木、镇推广使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引导农牧民积极使用电子支付产品,加快电子支付工具在农牧区的普及,逐步建立起以银行卡为主体,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特色支付工具为补充的适应农牧区经济的支付工具体系;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加强安全管理,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支付密码和个人支票业务,鼓励农牧区个体工商户、个人使用支票等,办理转账结算,不断创新和丰富农牧区支付结算工具,四是大力宣传推广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及网上跨行支付系统业务,分散接入农牧区各网点,使其更好地为农牧区提供多种现代化支付结算服务。

(五)加强金融机构人才储备和培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线金融网点尤其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才教育培养的投入力度,打造专业知识强、业务能力精、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勇晓东 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2(10).

[2]阿拉善盟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4月9日.

作者简介:贾 虹(1970-),女,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业务。

猜你喜欢

支付农牧区调查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中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与对策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