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专题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特征及其度量
2012-11-15任保平
任保平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经济发展: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专题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特征及其度量
任保平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总量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分配不平等以及资源环境代价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而关注增长质量、谋求经济平衡增长也成为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热议的话题。本期组织刊发的任保平先生的文章认为,如果经济增长以数量型为主,则可能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实属必然。黄铁苗先生的文章则认为,GDP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片面追求GDP的数量也必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通过制度变迁破除GDP崇拜。他们的文章以及其他作者的观点,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数量型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质量型增长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后果和前景。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实属必然。经济增长质量是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国民经济的优劣程度,包括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和创新能力提高等。经济增长过程中质与量的统一有以下要求:普惠的社会制度、社会福利函数满足萨缪尔森型、权责明晰的产权制度、促进规模报酬递增的制度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指标除GDP指标以外,还应包括投入与产出比、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等。
数量型增长;质量型增长;经济增长能力;经济结构
2012年是中国经济的调整之年。尽管经济增长的引擎——投资和需求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影响,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调整经济结构、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关注增长质量、谋求经济平衡增长也成为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千余位参会的学者热议的话题。从古典经济学开始的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和形成机制,这是一种数量型的增长理论;而经济增长质量关注的则是经济增长的后果和前景。因此,有必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特征及其度量进行研究。
一、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
1.国外学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界定。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已注意到经济增长的质量,但是明确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观点以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为代表,他认为,“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1]。第二种观点以托马斯等为代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增长的质量》指出,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需要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中产生最大的收益,将这些方面的增长综合起来,就可以带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发展的中心不仅仅在速度上,同样重要的还有质量的增长,在有形资本带来的增长之外,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福利,即发展的终极目标。第三种观点体现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撰写的《宏观经济学》中,他们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第四种观点以罗伯特·巴罗为代表,巴罗给予增长质量很宽泛的概念,并把经济增长质量理解为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受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健康状况、法律和秩序发展的程度以及收入不平等等。
2.国内学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界定。国内学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较早,明确进行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既包括数量的扩大,也包括经济系统素质的改善。第二种意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进化视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把经济增长方式从集约式向粗放式的退化视为增长质量的降低。第三种意见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相应地,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运行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第四种意见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效益、环境等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协调性,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增长潜能、稳定性、环境质量成本、竞争能力、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第五种意见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增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国民经济的优劣程度,其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充分性、稳定性、创新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分享性[2]。第六种意见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改善等诸多因素,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该具备四个基本特性,增长方式属于集约型增长,增长过程表现出稳定性、协调性和持续性,增长结果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潜能不断得以增强[3]。
3.对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我们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创新能力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能够长期得以提高的结果。数量型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质量型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大体说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数量,不可能谈及经济增长质量。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一般都追求赶超战略,以试图在较短时期赶上发达国家。而单纯追求赶超的增长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粗放型的,是数量型经济增长。数量型发展模式在工业化总体水平低、市场竞争不激烈、环境和资源约束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片面追求赶超的数量型增长方式必然要走到尽头。现实中已经和正在凸显的增长与效益的矛盾、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增长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归结起来就是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矛盾。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实现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变实属必然。
(2)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复合概念。经济增长质量包含诸多内容,经济增长效率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单位投入获得的产出越多,要素生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高;结构转化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如果产业结构合理,则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的,它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反映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程度,稳定性的含义不在于经济增长率保持某一个数值不变,而是在潜在经济增长率附近窄幅波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福利分配改善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分享性,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使更多的人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生态环境代价低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要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机整合的过程,只有在自然资源被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3)经济增长质量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后果和前景。经济增长质量诸多方面都涉及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前景。如果经济增长以数量型为主,则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一定一致,可能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联合国《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了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无工作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无声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在很多国家,经济增长与政治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情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无根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文化的多样性造成的破坏,经济增长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家园和历史;无未来的增长,指的是经济增长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消灭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当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一致,出现上述五种“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时,这种经济增长就是没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的前景研究则关注经济增长的潜在最大水平,以及这种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下去。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分析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的合理性、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有:
1.提高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等量的投入带来的产出越多,经济增长的质量就越高。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由于产品加工深度低,技术含量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致使等量的原料、资源投入所创造的价值较少,这种经济增长的质量较低,也会加大资源供给的紧张。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提高资源的组合质量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投入,提高产出”,也要以最小的成本消耗或最小的代价来谋求经济增长。
2.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质量型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因此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客观上要求不能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属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的交换。”[4]同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还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中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3.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从经济增长的结果来看,无论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还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人的生活水平。而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数量方面来看,经济增长要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质量方面而言,经济增长要提高人的生活的舒适程度与便利程度,为人们提供无公害、有益健康的绿色食品,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生活环境。
4.资源利用的公平性。经济增长过程需要耗费各种要素和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因而在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中要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代际之间的公平,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当代人在使用资源时,要考虑未来的经济增长,要给后代留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条件;二是公平分配,即使是有限的资源在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也要公平分配,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平的条件。
三、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数量型经济增长与质量型经济增长的区别在于:一是衡量指标不同。数量型经济增长依靠单纯的数量指标来衡量,国际上大都采用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衡量,而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分配、资源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经济竞争力等,通常采用复合指标来衡量。二是包含的内容不同。数量型增长研究的内容包括:要素分析、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从经济结构变迁、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角度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型经济增长研究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化、福利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稳定性、国民经济素质、竞争力等问题。
1.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不统一的表现。经济增长的质和量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是同样的经济增长数量的背后是不同的物质和人力消耗,这可以用要素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表示,这种情况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二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软化程度较高,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其增长过程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比较少;反之,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就比较明显。三是经济增长过程的稳定性不同,现代市场经济不稳定性是由价格决定机制所决定的、是内在的。另外,政府扩大投资、增加赤字、增发货币和地方政府的一些竞争行为,也会使宏观经济稳定性变差,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政府权力过大、银行体系不健全,经济增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大波动。四是福利分配状态不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技术关系或制度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在国家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一些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反而在收入分配、公共产品分配、社会机会等方面较不平等。
以上偏差意味着经济增长的质和量往往是不一致的,单纯注意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不仅需要投放更多要素到低效率部门,破坏资源环境,也会使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或是导致社会福利不平等。
2.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统一的条件。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目标函数逐渐从最大化国民收入转向最大化总效用或总福利,这涉及了福利函数的假定。在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因假定不同而不同,如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体福利的加总,而罗尔斯的社会福利函数则由社会成员中福利最差的福利水平决定。在新古典主义的增长理论中,一般默认采用萨缪尔森型的福利函数。这意味着:一是增长成果具有普惠性,即经济增长会经每个人带来福利的增进,这就要求社会制度或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分配制度是合理的。二是没有外部性,这里的外部性主要是负的外部性,即每个人对经济福利的追求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失。基于这两点,才能认为社会福利函数不是罗尔斯型,而是萨缪尔森型的,即社会福利等于个人福利之和。在这种条件下,经济增长生产出的剩余才能够成为增进社会总福利的因素,经济增长的质和量也才能得到统一。
以上的条件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福利分配的约束不再紧张,以C—D型生产函数为例,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分配服从边际生产力理论,或者说收入由技术条件决定,那么,单位资本的收入为:
此时递减的边际收益会使得单位要素的收入减少。如果要素收入由要素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决定,则处于弱势一方所获得的收入也会因投入增加而递减,其递减的速度会更快。在报酬递增的条件下,要素间分配的矛盾会缓解,企业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也会得到一定缓和,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自我优化而增长。
综上,经济增长过程中质与量的统一有以下要求:普惠的社会制度、社会福利函数满足萨缪尔森型、权责明晰的产权制度、促进规模报酬递增的制度或技术创新。
四、经济增长质量的度量
人们在总结和反思数量型经济增长教训的基础上,开始谋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表现为产出规模的扩大,因而通常用GDP增长率的快慢来表示;经济增长的质量表现为结构的优化和负面效应的降低,经济增长质量如何度量,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测度思路:全要素生产率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狭义效率视角来理解经济增长质量的学者,大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度量经济增长质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又常常被归因于技术进步;从广义视角来理解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则是通过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的。
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时,我们将其划分为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分配,以及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代价四个维度,由此我们构建的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就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从经济增长结构测度指标的选择来看,经济结构可以根据国民核算账户体系区分为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结构。其中,产业结构的测度指标有工业化率、三次产业产值比、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投资消费结构的主要测度指标有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增量资本产出率等;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有金融相关率、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良贷款率、市盈率以及M2/GDP等。(2)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从经济增长稳定性测度指标的选择来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主要从产出波动、价格波动和就业波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因此,我们也从这三个层次来测度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分别选择经济波动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作为测度指标。(3)经济增长的福利分配。对于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主要是从总体上考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居民的福利改善问题,我们从收入、健康、教育以及住房这四个方面入手,选择人均GDP、人口死亡率、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作为基础指标;而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涉及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国际上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因此,我们将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城乡收入比和泰尔指数作为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基础指标。(4)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代价这一维度的测度来看,对于资源利用,我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能耗水平作为基础指标;对于生态环境代价,我们选择单位产出大气污染程度、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单位产出固体废弃物排放数作为基础指标。
[1]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35.
[2]李俊霖.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7,(15).
[3]红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6 -927.
F12
A
1007-4937(2012)03-0050-04
2012-01-15
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从事中国转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研究。
陈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