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

2012-11-13罗丽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高凝血凝产科

罗丽峰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湖南 醴陵410000)

血凝增强在妇女妊娠晚期比较常见,属于产后止血机制下的重要生理现象之一[1]。血液高凝具有一定危害性,可诱发孕产妇的静脉血栓,并进一步诱发各类不良反应和产后并发症,类似于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胎盘梗死等,都可能对母体和胎儿产生致命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反复流产、胎死腹中、早产等,引起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2]。本研究通过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3月入本院的高凝状态患者和正常妊娠期孕妇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进而探究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3月入本院的孕妇46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2.1)岁。按照凝血状态分为高凝状态组和正常组,每组23例。

1.2 统计指标

统计主要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反复流产、死胎和早产。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高凝状态组产后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反复流产、死胎和早产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3.1 妊娠期血凝增强的生理机制

血液高凝的根本在于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则是由于相应血管和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等受损而使血小板处于被激活状态,进一步产生凝血级联反应和抗凝纤溶反应,而两种反应共同作用,则形成了血液的高状态。与此同时,血管内的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等密切相关,凝血和纤溶相互激活,更加重了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诱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不良反应。妇女妊娠期的高凝状态有如下特点:①多数妊娠妇女机体内的凝血因子浓度均较普通人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强,一般来说,血凝增强从妊娠早期就已开始,到达妊娠3个月左右为峰值;②抗凝血酶属于抗凝的主要因子之一,经由肝脏内皮细胞合成,妊娠妇女血浆内的抗凝血酶水平通常低于普通人,因而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③正常妊娠孕妇随孕周增加,其心排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降低。④妊娠期间,妊娠妇女的静脉血液动力学常表现为淤滞状态,造成静脉内血容量增加,在这种环境下,高水平的雌激素及孕激素对静脉血管扩张起到了介导作用[3]。⑤高凝状态在妊娠晚期也起到了预防性作用,通过“血栓前状态”,产妇在分娩后可快速有效地止血,避免引发一系列产后并发症或危害身体健康。妊娠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常见现象,引起妊娠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的、后天获得的,血液高凝发生时,一般免疫系统失调及多种缺陷均参与其中。本文对比研究了高凝状态患者和正常妊娠期孕妇的产科并发症,结果发现高凝状态患者产后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反复流产、死胎和早产均高于正常妊娠期孕妇。Hunter[4]提出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胎儿畸形。任景芳等[5]指出,正常的血凝系统可能通过促凝和抗凝双向途径来实现内循环的平衡性调节,但当这种平衡因某些因素而打破时,则可能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进展后可能形成血栓,造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危害妊娠妇女的健康,因此妊娠期进行血凝状态检查是有益的,如发现妇女存在明显的抗凝缺陷,也有利于早期预防以提高预后。

3.2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产科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3.2.1 非药物性预防

加强围产保健管理。产前检查对于筛查产科并发症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可及时了解母婴状态,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尤其应关注外来人口的围产期保健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围产指导,定期体检,从而减轻并发症对母婴的危害。

生活习惯改善。良好的性格和健康乐观的心态是预防和早期发现产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了营养不良、吸烟、饮酒等对母婴造成的危害,而母亲的心理健康则直接影响母亲机体的各项生理状态,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与母婴健康。

适当运动。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不佳的生理状况,有规律的产前运动有助于刺激胎盘生长,加速血供和氧供,减轻过氧化损伤等,从而促进内皮功能的健康,预防并发症。

控制体重。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孕产妇临床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孕期控制好体重对于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2.2 药物预防

钙。妊娠期高血压等影响妊娠安全的疾病不少与钙代谢失常具有相关性,主要因为钙水平下降可刺激甲状旁腺分泌,使肾小管产生钙离子重吸收,并促使钙离子跨膜内流,进而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兴奋,提升患者血压值,从而诱发妊娠高血压。因此,补钙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危疾病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阿司匹林。妊娠期高血压可产生血栓素和前列环素水平不平衡,影响血管舒张和收缩,而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对血小板环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栓素水平,从而有效调节血管舒张性和收缩性,预防产科并发症。

维生素。维C和维E属于抗氧化剂,对磷脂过氧化可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保护内皮细胞较少受到损伤,尤其对先兆子痫的发生与发展有较好的预防作用[6]。

硒。硒可预防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机体的综合免疫力,进而预防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血管壁。

中药。例如川芎嗪、大黄、丹参等,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辅助用药来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或对产科并发症产生预防作用。

综上,血凝增强是妊娠期常见的生理现象,最常见的形式是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明显相关,在妊娠期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1]陈敦金,张春芳,陈艳红.产科抗凝治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6):460-462.

[2]丁虹,朱付凡.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0):643-646.

[3]唐淑稳.妊娠期血液高凝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60-61.

[4]HUNTER AG.A pilot study of the possible role of familial defects in anticoagulation as a cause for terminal limb reduction malformations[J].Clin Genet,2000,57:197-204.

[5]任景芳,韩轩茂.抗凝异常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2734-2735.

[6]朱丽萍,秦敏,李芬,等.上海市孕产期系统保健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78-80.

猜你喜欢

高凝血凝产科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