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运动休闲认知与参与现状的影响因子——以泉州市为例

2012-11-12李洪波胡国鹏

体育科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泉州问卷

王 振,张 尊,李洪波,胡国鹏

(1.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工业革命以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个人的余暇时间也日益增加,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渴望也日趋强烈,在物质充裕的今天,身心放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休闲”也成为近些年也越来越流行的话题。运动休闲是休闲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余暇时间[1]”或“运用剩余时间或自由时间[2]”“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2]”,并都强调运动休闲过程中愉悦身心的休闲体验[2-3],非强迫性、自由选择参与和身心愉悦成为运动休闲的典型特征。运动休闲活动的广泛开展反应了人类社会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现实压力让人们的身体经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人们需要运动休闲活动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这极大的促进了运动休闲的发展,使得运动休闲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人类休闲活动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关于休闲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学术界对运动休闲的广泛研究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所以和国外比较,我国对运动休闲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局域性群体运动休闲的开展及运动休闲相关产业经济价值的探讨方面。

年轻的大学生是运动休闲活动的积极响应者,而且大学生的集聚特征使得群体性的运动休闲活动得到了更好的开展,因此学术界对运动休闲的群体研究多集中在了高校大学生身上。李波[3]、张桂新[4]、欧平[5]等分别对中国普通大学生及黑龙江大学生的运动休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运动休闲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校开展运动休闲教育对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赵龙[6]从教育学的视野审视开展运动休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通过运动休闲这样积极的行为方式达到休闲教育的目的是当代教育的重心;李蓉蓉[7]也以西安为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运动休闲教育进行了研究,这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休闲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运动休闲活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并形成了一个产业,对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运动休闲产业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热点关注之一。陈新[8]对发展初期我国运动休闲市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合现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陆森召[9]对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属性及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凌平[10]等以富阳市运动休闲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富阳市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禀赋及战略选择;朱环[11]等以浙江龙游县为例对乡村生态旅游和运动休闲产业的联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联动发展模式。

运动休闲存在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自由以及人全面的自由发展的关系紧密[12];同时,运动休闲是一个重要的的文化载体和窗口[13],虽然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但中西运动休闲文化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及运动休闲文化的渐进融合必定逐步加深[14]。

城市居民是运动休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过去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研究逐渐意识到运动休闲将在未来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作为未来运动休闲消费的主体之一,对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城市居民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闽南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台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泉州是闽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GDP 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排福建省第一,以“安踏”、“鸿星尔克”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运动休闲产业是该地支柱产业之一,其下属县级市——晋江是全国5 大体育产业基体之一,有着良好的运动休闲文化氛围。本文在对泉州市居民运动休闲认知和运动休闲参与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城市居民运动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为闽南地区运动休闲的开展和引导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全面详细了解泉州本地居民对运动休闲的认知状况,本研究以泉州市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泉州市民发放520 份问卷来获取研究数据,其中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44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85.4 %。接受调查的居民涉及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因此本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基本反映泉州市居民对运动休闲的认知现状。本调查安排在泉州市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湖公园、东湖公园等休闲场所及社区活动中心,现场发放,现场作答,现场回收。抽样人群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符合研究需要。

1.2 研究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运动休闲”、“休闲运动”等关键词进行文章搜索,然后对文章进行阅读、筛选,对运动休闲的概念等基本理论进行详细了解,为问卷的设计和文章的撰写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依据。

根据本研究需要,结合以往参考文献中关于对休闲认知情况的调查情况,设计《泉州市民运动休闲行为调查表》,问卷分为运动休闲认知(包括运动休闲的分类、重要性等)、参与现状与消费情况(时间和金钱消费状况等)、受访者基本信息(人口学特征)三个部分组成。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Cronvach’s α 值进行分析,问卷的三个组成部分(休闲认知、参与与消费现状、人口特征)的Cronvach’s α 值分别为0.757、0.824 以及0.779。α 值越高,信度越高,问卷内部一致性越好,问卷中各部分的Cronvach’s α 值均在0.7以上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

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大量文献,通过多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合并那些相似的、删除那些对特定目的不重要的内容,形成最初的问卷。对最初的问卷进行特尔菲法评价,进一步删除相关性不高的条目,并对某些维度的条目进行了增补,最后使所有条目都能较准确地表达所要研究的内容,以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通过SPSS17.0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为泉州市居民运动休闲行为研究以及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以达到客观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访者人口学分布特征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性别分布为男性54.1 %,女性为45.9 %。年龄分布为20 岁及以下的占14.4 %,20—30 岁、31—40 岁、41—50 岁的共占77.9 %,51—60 岁及60 岁以上的占7.7 %。受访者中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占3.2 %,大专/本科和高中/中专学历人数较多各占38.3 %和38.7 %,初中及以下占19.4 %。在受访者的收入分布中1 000 元以下及1 000~3 000 元的中等收入人数较多,共占72.5 %,3 000~5 000 元及5 000 元以上的各占19.4 %和7.2 %。在统计中的职业分布里其他职业、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排在前三位,分别占32.4 %、29.7 %、20.7 %,公务员、农民、医生、军人及离退休人员共占17.3 %。

2.2 运动休闲活动分类及受欢迎度

按照栗燕梅[15]对运动休闲活动的共同特性所进行归类,大致可将运动休闲分为六大类:健身健美类(健身操、瑜伽、广场舞等)、养生保健类(太极、气功等)、竞争对抗类(球类、拳击等)、康乐消遣类(钓鱼、台球等)、极限探险类(登山、穿越等)、观赏怡情类(观看比赛等)。

通过调查发现(表1),泉州居民较多的喜欢极限探险类、健身健美类、竞争对抗类和康乐消遣类运动休闲活动,这和被调查者中偏中青年的年龄特征相符,说明这些活动比较受年轻人的喜爱。虽然上述几个项目别选中的百分比相对较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健身健美类、养生保健类、竞争对抗类、康乐消遣类、极限探险类、观赏怡情类六类项目被选中的总体百分比相差并不大(mean:16.6± 3.2 %;Rang:11.6 %~20.5 %),反映居民对运动休闲的需求比较广泛。

表1 运动休闲类型喜爱度与年龄的关系

2.3 对运动休闲及其重要性的认知

由图1 及图2 我们可以观察到泉州市居民对运动休闲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有近半数被调查的居民对运动休闲只是一般了解,但86.4 %的居民都承认运动休闲的重要性,同意运动休闲是生活中的必需的一部分。在过去包括现在,中国广大居民对运动休闲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体育运动这个层面,而作为新的具有深刻内涵和外延的运动休闲的认知还不够。同时,在学科界定上,运动休闲并不像体育运动等形成较为稳定的学科体系,这些都可能影响调查者对运动休闲的认知情况。但是,近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虽然,被调查对象在对运动休闲认知程度还不高,但对运动休闲重要性的认知上相对较高。

图2 对运动休闲的了解程度(%)

图3 运动休闲重要程度认知(%)

2.4 相关性分析

运动休闲设施是运动休闲活动进行的载体,对其满意度直接影响着民众对运动休闲活动的评价,即是否达到了运动休闲活动的目的。由表2 运动休闲目的和满意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泉州市居民对公共运动休闲设施的满意程度与健身、身心愉悦、增进交往等目的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与缓解工作学习压力呈显著相关,即当泉州居民对运动休闲设施感到满意时,运动休闲活动会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减小。不过从研究结果来看,作为以促进身心愉悦为重要目的特征之一的运动休闲似乎并未受到运动设施的影响,而运动设施成为缓解工作学习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受试对象中青年比例较高有关,且青年群体参加运动休闲活动的类型丰富多样,受单一运动休闲设施的限制相对较小。

表2 运动休闲目的与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表3 活动频次、支付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通过表3 我们可以看到参加活动频次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职业无显著相关,人们的支付意愿跟性别、年龄和职业并无显著关系,而与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显著相关,并成负相关,即月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在运动休闲方面消费。由此可知,人们参加运动休闲的主观愿望并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职业的影响,但当运动休闲成为成为一种支付行为时,明显受到文化程度和收入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政府和相关部门,运动休闲如果想要让更多人受益,降低或者减少经济支付相当重要,政府也需要建设更多的公益性运动休闲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2.5 运动休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运动休闲活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休闲行为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特征、运动休闲条件(休闲设施等)、闲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不同地区受当地自然和社会因素制约,各因子对运动休闲活动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找到影响泉州地区运动休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对自变量使用主成分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然后进行因子命名。对因子分析的适用条件进行kmo 检验,kmo 值检验值为0.735,表明因子分析适用性较好,使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最大化旋转。

由表4 中显示,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 %以上,总体上使得原有变量信息丢失较少,结果理想。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五个因子的命名解释为:性别差异、文化程度、技术水平、身体状况在第一个因子上载荷比较高,可将第1个因子命名为人口特征;天气状况、运动场所、运动设施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第2个因子命名为运动条件;公众媒体、政府政策、社会时尚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第3个因子命名为外在引导;闲暇时间、经济水平在第四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第4个因子命名客观保障;个人爱好在第五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第5个因子命名为个人偏好。

表5 旋转成份矩阵

通过表5 我们发现,泉州居民运动休闲活动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除个人爱好、经济水平、性别差异、运动设施和场所外,政府政策和社会时尚等因素也会对居民参加运动休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休闲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时间因素却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与闽南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有关,闽南地区的居民生活相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节奏更慢,居民花在饮茶、聊天等休闲活动上的时间较多,而运动休闲活动只是其休闲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一些居民来讲时间需求并不是很强烈,这和本地特有的休闲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闽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地处东南沿海,比邻台湾海峡,早在上世纪中期,闽南地区就和东南亚诸国交流频繁,使得闽南地区居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这也体现在对新型运动休闲参与认知情况上。同时,中青年人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较快,容易受到一些社会时尚的因素影响,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他们选择法定节假日进行一些诸如登山、远足的运动休闲活动日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如在泉州旅游局和体育局的引导下,节假日或周末攀登清源山已经成为当地时尚的运动休闲方式之一。所以政府政策、社会时尚等因素对这些人群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研究也体现出闽南居民对政府在运动休闲的宣传和开展方面充满期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极限探险类、健身健美类、竞争对抗类和康乐消遣类运动休闲活动受泉州居民的广泛喜爱,是年轻人参与的主要运动休闲活动类型。

泉州市居民对运动休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尽管缺乏理解,但运动休闲已经成了泉州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泉州居民对运动休闲设施的满意度与以身心愉悦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活动目的相关性不大,泉州居民休闲活动受运动休闲设施的限制相对较小。

除个人爱好、经济水平、性别差异、运动设施和场所外,政府政策和社会时尚等因素也会对泉州居民参加运动休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休闲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时间因素却影响相对较小。

3.2 建议

闽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极限探险类项目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各地政府和旅游部门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闽南地区极限探险类项目的开展,并由此向全国推广。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运动休闲的理解和认知,形成一定的氛围,把运动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加以推广,影响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更多更广泛的运动休闲中去。

引导居民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休闲活动,同时适量的增加不同类型的运动休闲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居民参与运动休闲的需要。将开放性的运动休闲活动场地纳入政府的城市基础建设规划中,加强现有运动休闲设施的维护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为市民提供更多良好的运动休闲活动场地和良好的运动休闲环境。

加强对新兴时尚运动休闲活动的引导,并结合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休闲活动内容。

[1]郑向敏,宋伟.运动休闲的概念阐释和理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15-317.

[2]高俊雄.体育、运动、休闲之概念与内涵——台湾地区之应用和诠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12-16.

[3]李波,徐本力.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休闲的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1):24-28.

[4]张桂新.黑龙江省大学生运动休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4):18-20.

[5]欧平.女子院校学生运动休闲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2):219-211.

[6]赵龙.从教育学的视野审视运动休闲教育的现实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7):125-126.

[7]李蓉蓉.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运动休闲教育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2):50-84.

[8]陈新.发展初期的中国运动休闲市场[J].体育学刊,2003,10(5):21-24.

[9]陆森召.论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属性及其产业发展的社会推动效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12-14.

[10]凌平,宋国胜,童锦彬.富阳市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战略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1-5.

[11]朱环,崔岩,朱岚涛.乡村生态旅游与运动休闲产业的联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31-4632.

[12]朱寒笑,苗大培.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153-155.

[13]吴晓朋.探析我国未来运动休闲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4):30-32.

[14]刘之众.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6-29.

[15]栗燕梅.运动休闲的概念、分类及应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57-59.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泉州问卷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