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监测行为改变的影响

2012-11-10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荆州研究者

杨 泉(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陈红宇(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湖北 荆州 434020)

李 瑛,张彦超,刘 丽(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监测行为改变的影响

杨 泉(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陈红宇(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湖北 荆州 434020)

李 瑛,张彦超,刘 丽(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监测行为改变的干预效应。方法:对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监测行为改变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教育前后监测行为改变有显著差异(Plt;0.05);教育前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有显著差异(Plt;0.05);教育后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治疗的人数较教育前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lt;0.001)。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血压、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同时改变了护患关系,使得患者更加信任护士,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监测;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控制DR的发展。治疗主要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等[1]。如何使血糖及全身相关因素控制在理想范围,最根本的治疗在于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糖尿病自我监测。糖尿病自我监测作为DR患者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是检查糖尿病是否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过程。我们通过对134例DR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的健康教育,观察随访其干预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及眼科住院的134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7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3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22±11.92)岁;病程1周~30年,平均(8.49±5.90)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9例,中专20例,高中23例,初中72例;职业:工人35例,农民22例,干部36例,其他41例;包括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18例,其中I期66例、II期29例、III期23 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6例,均为IV期;住院天数1~26d,平均(10.22±3.59)d;自费患者59例、医保患者75例;合并白内障22例、高血压68例、冠心病17例、胆结石19例、糖尿病神经病变31例、糖尿病肾病28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DR均经过眼科医生扩瞳眼底镜检查,部分行眼底荧光造影后确诊,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会议DR诊断标准。分为6期[3],I~Ⅲ期为背景性DR,Ⅳ~Ⅵ期为增殖性DR。血压(BP)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BP≥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4]。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相关文献[1-5],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自设DR患者自我监测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住址、病程、医疗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治疗情况等;②教育前后DR患者血压、体质指数、尿微量白蛋白、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变化及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治疗行为改变情况。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4名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研究者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其中3名内分泌科护士具有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1名眼科护士通过内分泌科的专科护士培训且考核合格。研究者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倾听、交谈、体格检查、查阅住院病历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UAb)、体质指数(BMI)及眼底等检查结果。通过资料的收集,评估患者病情、疾病知识、学习能力等。教育前及健康教育1年结束后,采用DR患者自我监测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分别进行调查评价。

1.2.3 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研究者为DR患者专门设计了一份疾病健康档案,为参与本研究的每位DR患者建档,其中DR患者自我监测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是疾病健康档案中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连续性,研究者为每位病人编号,研究者对病人按编号顺序轮流对应管理,每位研究者分别负责36例DR病人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在病房完成,出院后研究者根据病人的回访时间,每次预约3~4例患者于每周一、三、五上午在健康教育室进行。分别在病人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个月接受随访检查及评估,提出下一阶段自我管理的目标及措施。每位患者在1年内共接受健康教育5次,时间约10h。

1.2.4 观察指标 控制达标根据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控制标准:FPG4.4~6.1mmol/L;P2hPG 4.4~8.0mmol/L;HbA1clt;6.5%;BP lt; 130/80mmHg;TG lt;1.5 mmol/L;HDLgt; 1.0mmol/L;TClt; 4.5mmol/L;BMI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推荐:BMIlt;18.5kg/m2为消瘦;18.5kg/m2≤BMIlt;24kg/m2为正常;24kg/m2≤BMIlt;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2 结 果

1) 教育后DR患者糖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自我监测高于教育前的人数,与教育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详见表1。

表1 DR患者134例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自我监测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

2) 教育后DR患者的FPG、P2hPG及HbALc值均低于教育前,与教育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lt;0.01),详见表2。

3) 教育后DR患者BP、TCH及HDL达标人数较教育前多,教育后UAb 异常人数比教育前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lt;0.01);教育前后BMI和TC达标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gt;0.05),详见表3。

4) 134例DR患者根据眼科医生的要求定期行眼底检查的人数由教育前的17人提高到教育后的106人,经过检验χ2=119.03,Plt;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确诊为DR后即积极进行治疗的人数由教育前的58人提高到教育后的114人,经过检验χ2=50.90,Plt;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2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表3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BP、BMI、UAb及脂代谢指标比较 例(%)

3 讨 论

3.1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DR患者的自我监测行为,提高DR患者对眼底的关注程度

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是心灵的窗户,视力对人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当视力下降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中约2%~7%因视网膜病变失明,并且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患者的5年死亡率约为36%[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眼内的微血管先是出血、渗出、微血管瘤,以后会发生阻塞,使视网膜缺血、缺氧,产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使视乳头和视网膜上长出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不成熟,壁薄且脆容易出血,出血可以反复发生,除视网膜出血外,还可形成大量玻璃体出血,出血后机化增值可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我国眼底病学组将DR分为两型,即背景型和增值型,每型又分为三期。早起发现DR有利于及时治疗,晚期治疗效果差,晚期即使手术治疗也难以控制眼压,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因此应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笔者通过给患者讲解DR发病的原因、危害、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自我监测等相关知识后,教育后DR患者糖代谢及并发症的自我监测人数高于教育前的人数,与教育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见表1。134例DR患者根据眼科医生的要求定期行眼底检查及治疗的人数由教育前的17人、58人分别提高到教育后的106人、114人,经过检验Plt;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效的健康教育改变了DR患者的自我监测行为,提高了DR患者对眼底的关注程度。

3.2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DR患者的血压、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

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已经发生的DR,治疗难以完全逆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对于预防和延缓眼部并发症的进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有研究显示,通过对DR患者进行早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对改善患者代谢、减少医疗开支、降低失明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7]。研究者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知识,从而改变了以前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合理进餐、坚持运动、根据医嘱用药,定期对合并症、并发症及血糖进行监测。由表2和表3可见,教育前后DR患者的糖代谢指标、BP、TG、HDL、UAb等明显改善(Plt;0.01)。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DR患者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

3.3健康教育改变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研究者在给DR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时,通过与患者交谈、查阅病例等方式进行评估,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一进行纠正、讲解,特别是患者错误的地方重点教育及特殊记载在健康档案中,以备下次教育时作为重点评价内容。此种教育方式让每位患者都感觉非常好,不论任何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患者,都能同等享受到专职的护士进行特别护理,患者对护士信任有加,平时生活中有关的问题,经常直接打电话询问护士。同时,护士在替患者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一种被患者需要的幸福感,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收集到了不同患者在生活中一些好的经验和不好的教训,使得教育工作有了一些鲜活的素材,教育时可以更生动、有趣,能为更多的患者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对DR患者要大力提倡健康教育。

[1]张承芬,张惠蓉.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5.

[2]钱荣立 摘译.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隋国良,葛在香,董砚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l19-122.

[4]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关于高血压新诊断标准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2):150.

[5]李景波,魏晓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7) :24-28.

[6]李玲,邹大进.糖尿病眼病[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3):151-154.

[7]黄佩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193-195.

[编辑] 何 勇

R473.5;G479

A

1673-1409(2012)04-R032-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4.017

2012-02-23

湖北省卫生厅护理科研基金资助(200619)

杨泉(1970-),女,湖北荆州人,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糖尿病教育和药物临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荆州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