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护士工作疲溃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2-11-10张苏梅李小妹吕爱莉
张苏梅 李小妹 吕爱莉
陕西省护士工作疲溃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张苏梅①李小妹②△吕爱莉②
目的 了解陕西省护士工作疲溃状况,探讨护士疲溃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省9家二级医院,11家三级医院的98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工作无成就感为高度,情绪疲倦感为中度,工作冷漠感为低度。护士情绪疲溃感与年龄(Β=0.134,t=2.005,P<0.05)、护龄(Β=0.237,t=3.603,P<0.05)、有无未成年子女(Β=0.125,t=3.209,P<0.05)、病人护士比(Β=0.075,t=2.373,P<0.05)、所在科室有关(Β=0.067,t=2.127,P<0.05)。结论陕西省护士工作疲溃状况仍较严重,建议管理者能给护士更多的支持。
护士;工作疲溃感;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工作疲溃感(Burnout)又称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工作应激源的慢性反应,是个体的一种耗竭状态[1]。M aslach等人认为,工作疲溃感是一种以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成就感降低为主的现象,常出现在从事人际工作的人员[2]。护士每天要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健康工作者,因此也是工作疲溃感高发的群体。研究发现高度的疲溃感可导致离职、对工作不满、婚姻和家庭的不和谐等,除此之外,还会导致护士发生身心疾病,如头痛、睡眠障碍、胃肠道不适、易疲劳、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同时还会造成护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病人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等[3]。这种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研究的国家、地区、医院级别及人群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别。本文主要探讨陕西省护士疲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二级医院9家,三级医院11家,对抽到的医院随机抽取病区,对抽到的病区符合条件的护士均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属于本科室员工;②目前正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者;③女性护士;④同意参加本调查者。排除标准:①病区护士长;②处于休假期者;③患有慢性疾病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90份,回收有效问卷988份(99.8%)。本次调查护士的年龄19~54(29.03±6.65)岁;护龄1~34年,平均(8.30±7.08)年。二级医院425名,三级医院563名。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护龄、婚姻状况、有无未成年子女、学历、所在科室等。
1.2.2 M aslach疲溃调查表(M aslach Burnout Inventory)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 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编制成。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所有条目的评分采用0~6分,通过累加来计算每一维度的得分。①情绪的疲倦感(EE)包括9个条目,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改变的结果,被认为是工作疲溃感的核心,该部分得分范围0~54分,19~26分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②对工作的冷漠感(DP):5个条目,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得分范围:0~30分,6~9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③个人的工作无成就感(PA):8个条目,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得分范围0~48分,34~39分为中度,34以下为高度疲倦感;①②2个维度的条目为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工作疲溃感越严重;③的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得分越低工作疲溃感越严重。M aslach认为3个维度之间只有有限的联系,所以3个维度的得分可以分别考虑,而不必计算总分,也可单独使用分量表进行评估。国内学者李小妹将该量表中文版在我国护士群体中进行了测定,其信度系数为:总量表0.93,情绪的疲倦感0.91,对工作的冷漠感0.81,个人的工作无成就感0.84[4]。
1.2.3 资料收集 调查者在各医院护理部随机抽取4~6个病区,每个医院抽取的护士数在50名左右。由调查者对抽到病区的护士长进行培训,并且每个病区留有1份有关研究情况及量表的详细说明信。由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并在1周后收回。
1.3 统计处理
数据录入采用Ep iData 3.0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法对数据进行录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s)和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其它2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根据M aslach评分标准:本次研究中EE为中度,PA为高度,DP为低度,见表1。
2.1 陕西省护士疲溃状况
工作疲溃感的3个维度中,情绪疲溃感得分与M aslach常模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陕西省护士的工作疲溃状况s)
表1 陕西省护士的工作疲溃状况s)
工作疲溃感维度 M 氏医务人员组低1?3 中1?3 高1?3 得分 常模 P EE ≤18.99 19.00~26.00 ≥26.01 22.75±10.82 22.19±9.53 >0.05 DP ≤5.99 6.00~9.00 ≥9.01 5.39±4.92 7.12±5.22 <0.01 PA ≥39.01 34.00~39.00 ≤33.99 33.13±9.55 36.54±7.34 <0.01
2.2 护士疲溃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护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科室的护士其情绪疲溃感均存在着明显差异(P<0.01);不同科室间护士工作的冷漠感存在着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护士的工作无成就感存在着差异(P<0.05)。
2.3 护士疲溃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护士疲溃量表的3个维度为应变量,以可能影响其疲溃状况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护龄、学历、病人护士比等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stepw ise法,Entry=0.05,Removal=0.10)分析显示:护士情绪疲溃感与年龄、护龄、有无未成年子女、病区内病人护士比、所在科室有关,见表2。
表2 护士情绪疲倦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4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疲溃状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二、三级医院护士在工作无成就感上无显著差异(P>0.01),而二级医院护士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明显高于三级医院。
表3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疲溃状况比较s)
表3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疲溃状况比较s)
医院级别情绪疲倦感(EE)工作冷漠感(DP)工作无成就感(PA)二级 23.97±10.05 5.82±5.32 33.40±9.21三级 21.83±11.29 5.06±4.58 32.92±9.79 t 3.08 2.40 0.79 P 0.002 0.017 0.420
3 讨 论
3.1 陕西省护士的工作疲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护士情绪疲倦感为中度,工作无成就感为高度,工作无成就感明显高于常模(P<0.01)。本研究中护士情绪疲溃感得分为(22.75±10.82),较李小妹[4]2000年对西安市4所教学医院护士所做的调查结果低,这可能与近几年医疗体制改革,对护士的学历要求提高有关。在李小妹的调查研究中中专护士占58.2%,而本研究中中专护士仅占19.1%。本研究中护士工作无成就感处于高水平,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425],但较国外常模水平高,这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对其他学科知识如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二是临床护理领域未专业分级制,不同教育程度与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承担相同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关。
3.2 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的因素
护士情绪疲溃感随年龄及护龄的增长而呈现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30岁以上,护龄在10年以上护士的情绪疲溃感明显增高。可能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来自工作、学习方面的压力,该年龄段的护士牵涉到职称的评定,现在大部分医院职称评定条件上主要看学历、发表文章的多少,其次才是看工作能力,目前该年龄段的护士绝大多数第一学历都是中专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第一学历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到8.5%,目前该群体最高学历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7.9%,这表明接近60%的护士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更高的学历。二是身体因素,护士由于多年来的昼夜轮班导致生物钟节律紊乱,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再加上护理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运转,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感体力不支,加重对工作的厌倦感。三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该年龄段的护士绝大多数处于已婚状态,来自家庭的压力较大。护士往往要扮演多个角色,当多种角色产生冲突时护士的压力就会增大。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护士情绪疲溃感已婚者较未婚者高,有未成年子女护士的疲溃感高。
本研究对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科室护士的情绪疲溃程度不同,以内科护士的得分最高。我国已于2001年跨入老龄化社会[6],疾病谱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增加了内科护士的工作负荷。慢性病具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有的病人虽经长时间的精心护理,但是由于病情反复,极大地挫伤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所在病区病人护士比率越高,护士的情绪疲溃感越严重。A iken[7]曾指出在病人护士比例高的科室工作的护士更易产生高工作疲溃感,每位护士每增加1名患者,疲溃感发生率增加23%,工作不满意率增加15%。Dem ir[3]指出,护理人员不足将增大护士的工作量,护士体力的耗竭,从而导致护士疲溃感加重和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3.3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疲溃状况比较
本研究发现二级医院护士的疲溃状况较三级医院严重。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首先,从护理人员的配置上来说,三级医院的护士学历层次较二级医院高,护士毕业分配工作时,学历层次高,相对较优秀的护士往往选择了条件较好的三级医院。其次,三级医院在整体经济效益、工作环境相对较好,能接受更多新信息和新技术的培训,使得护士自尊、自信、独立性增强。陈冉[8]的调查发现三级医院护士的收入及每年外出学习的次数明显多于二级医院。最后,可能与不同级别医院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王霞[9]对长沙护士疲溃感的研究中提到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环境中“领导和自主”较三级医院护士差,而护理管理者越支持护理工作,组织授予护士的权力越大,个体的自主决策性越强,其疲溃水平越低。
[1]张金美,张理义.职业倦怠量表的研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3321335
[2]Ilona Ksiek,Tomasz J.Stefaniak,M agdalena Stadnyk,et al.Burnout syndrome in surgicaloncology and general surgery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European JournalofOncologyNursing,2011,15(4):3472350
[3]Dem irA,U lusoyM,U lusoyM F.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urnout levels in the professional and private lives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3,40(8):8072827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2649
[5]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90292
[6]王侠,李建明.ICU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及其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482949
[7]A iken L H,Clarke S P,SloaneD M,etal.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nurse burnout,and job dissatisfaction[J].JAMA,2002,288(16):198721993
[8]陈冉.不同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测评[D].昆明:昆明医学院健康与发展研究所,2007
[9]王霞.长沙市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06
Burnout Statu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urses in Shaanxi Province.
Zhang S um ei,L i X iaom ei,L v A ili.X i’an M ed ical
U niversity,X i’an710021,P.R.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nurses’burnout in Shaanxi,and find ou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M ethodsA total of 988 nurses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adopting"M aslach Burnout Inventory".Results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was in high level,Emotional exhaustion(EE)in M id2level and Depersonalization(DP)in low level.The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ge(Β=0.134,t=2.005,P<0.05),working age(Β=0.237,t=3.603,P<0.05),m inor children(Β=0.125,t=3.209,P<0.05),the ratio between patients and nurses(Β=0.075,t=2.373,P<0.05),department(Β=0.067,t=2.127,P<0.05).ConclusionBurnout of nurses is serious in shaanxiprovince,supervisors should give more supports to them.
N urses;Burnout;Influential factor;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① 中国.西安医学院 710021 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通讯作者 E2mail:zhsm2007@163.com
20122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