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和谐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2012-11-10吴九君郑日昌田宝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控制组人际团体

吴九君 郑日昌 田宝伟

大学生心理和谐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吴九君①郑日昌②田宝伟③

目的 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和谐水平。方法 采用心理和谐问卷对7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及团体辅导。结果 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无显著差异(t=0.75,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5.53,P<0.001);团体辅导1月后追踪调查显示,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依然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4.53,P<0.001)。结论 团体辅导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大学生;心理和谐;团体辅导;追踪

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内能悦纳自己,平衡知情意的失调、化解内心冲突;对外能悦纳他人、适应社会、调整困难与挫折引起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化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一种愉悦的心灵状态。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事的和谐3个维度[1]。

自我和谐是卡尔·罗杰斯(C 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和谐是人格和谐的核心特征。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23]。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宝贵的社会资源,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则会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果人际关系不良,则会阻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大学校园中发生杀人、投毒等恶性事件的起因皆为人际关系不和谐[425]。因此,人际关系和谐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而这些事件通常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起因,因此,如何应对困难与挫折等事件所带来的挑战以达到人与事的和谐是大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发展任务之一。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对象,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72名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随机选取36名为实验组,另36名为控制组,年龄在16~22岁之间。

1.2 方法

1.2.1 团体辅导方法

1.2.1.1 团体设置 团体名称:大学生心理和谐团体辅导;团体性质:属于成长性团体,结构化;团体目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团体程序:团体辅导共进行8次,每次辅导活动为2.5小时,持续8周。实验组成员平均分为3个小组进行辅导,指导者1名。对照组成员常态学习。

1.2.1.2 辅导内容 团体辅导共进行8次活动。主要内容包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从招募的被试中随机选取括自我探索、自我内在的和谐与冲突、悦纳自己、人际你我他、神奇的沟通、人际交往策略、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回顾与展望等。

1.2.2 评定方法

1.2.2.1 评定程序 在第一次辅导活动前,对实验组、控制组所有成员施测问卷;最后一次辅导后再次对实验组、控制组成员进行问卷测验;团体辅导结束后1个月再次对实验组、控制组成员进行问卷测验,前后3次的测试问卷相同。

1.2.2.2 评定工具 心理和谐问卷[1]。该问卷包括20题,3个维度,即自我和谐维度、人际和谐维度与人事和谐维度,计分为1~5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其心理和谐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以及心理和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9、0.77、0.74和0.76。3个因素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总表的Α系数也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个月之后再测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8、0.85和0.88。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的考察,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6.0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前后及追踪在心理和谐量表上的描述统计

见表1。

表1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及追踪在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上的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及追踪在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上的得分比较(s)

实验组(n=36)控制组(n=36)量 表 干预前 干预后 追 踪 干预前 干预后 追 踪自我和谐 3.79±0.48 4.34±0.40 4.43±0.49 3.76±0.53 3.85±0.48 3.86±0.50人际和谐 3.90±0.56 4.27±0.38 4.34±0.41 3.74±0.34 3.87±0.32 3.85±0.36人事和谐 3.38±0.45 3.89±0.34 3.88±0.41 3.46±0.37 3.55±0.39 3.57±0.40心理和谐总分 3.66±0.37 4.13±0.31 4.18±0.35 3.59±0.33 3.67±0.29 3.68±0.32

由表1可知,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后和1个月后的追踪数据表明,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均有较大的提高,而控制组被试在干预后和1个月后的追踪数据表明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很小,说明实验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

2.2 实验组控制组团体辅导干预效果比较

2.2.1 两组被试干预前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被试干预前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表2 两组被试干预前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量 表 实验组 控制组 t P自我和谐 3.79±0.48 3.76±0.53 0.23 0.82人际和谐 3.90±0.56 3.74±0.34 1.88 0.07人事和谐 3.38±0.45 3.46±0.37 20.69 0.49心理和谐总分 3.66±0.37 3.59±0.33 0.75 0.46

由表2可知,实验组控制组在实验干预前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前的心理和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2.2.2 两组被试干预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被试干预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表3 两组被试干预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量 表 实验组 控制组 t P自我和谐 4.34±0.40 3.85±0.48 4.00 0.000人际和谐 4.27±0.38 3.87±0.32 3.98 0.000人事和谐 3.89±0.34 3.55±0.39 3.38 0.001心理和谐总分 4.13±0.31 3.67±0.29 5.53 0.000

由表3可知,实验干预后两组心理和谐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

2.2.3 两组被试干预后追踪测量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追踪数据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表4 两组追踪数据心理和谐得分差异比较s)

量 表 实验组追踪 控制组追踪 t P自我和谐 4.43±0.49 3.86±0.50 3.95 0.000人际和谐 4.34±0.41 3.85±0.36 3.78 0.000人事和谐 3.88±0.41 3.57±0.40 3.03 0.003心理和谐总分 4.18±0.35 3.68±0.32 4.53 0.000

由表4可知,在实验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和谐及各维度的得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干预具有延时效果。

3 讨 论

近年来,心理和谐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210]。不同的研究者对心理和谐有不同的界定。林崇德认为和谐主要是指处理与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5]。许燕指出心理和谐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是社会和谐的心理指标,心理和谐是健康心理的本质特征[8]。

本研究显示,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郑凯,何元庆的研究结果一致[11]。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事的和谐。根据心理和谐的内容结构,团体辅导设计了3个方面内容,即“自我探索”、“自我内在和谐与冲突”、“悦纳自己”等活动提高了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如实验组大学生指出“团体辅导后,我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同时,在我们完成的优缺点表中,我也对自己了解了更多,我学会了接纳自己曾经不敢面对的缺点,也经常在合适的场合尝试着展示自己的优点,我走出了被我自己画的那个小圈,开始面向圈外的世界”。“人际你我他”、“神奇的沟通”、“人际交往策略”等活动提高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水平。比如,实验组大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你不能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只有你自己主动去争取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从而改变其原来的人际互动模式,“于是我开始主动,主动要求,主动问等。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而且相处的还不错。这让我很欣慰。”“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等活动提高了大学生人与事的和谐水平。比如,实验组大学生指出“在对待困难与挫折问题上,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怎样去看待这些挫折或困难,如果你认为它很严重,那么它真的可能成为你心中的一个大的负担;如果你对待它很释怀,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挫折和困难能压倒自己。”

[1]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22624

[2]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632364

[3]栗艳,姜峰.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402842

[4]肖蓉,郑希蕉,何惠梅,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922693

[5]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125

[6]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增刊):60264

[7]吴永强,刘取芝.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4):77280

[8]阳泽,张向葵.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J].心理科学,2007,30(3):6292630

[9]杨玉芳.促进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J].心理学报,2007,39(1):128

[10]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6):4782480

[11]郑凯,何元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852986

Research on Group Counseling I mproving Undergraduates Psychological Harmony.

W u J iujun,Zheng R ichang,T ian B aow ei.

H ainan U niversity,H aikou570228,P.R.China

Objectives To use group counseling to improve the U ndergraduate PsychologicalHarmony.M ethodsA totalof 72 undergraduates were selected and asked to complete Psychological Harmony Q uestionnaire and the group counseling.ResultsBefore group counsel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average score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between exper imental members and common members(t=0.75,P>0.05);A fter group counseling,the score of exper imentalmembers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members(t=5.53,P<0.001);Tracing of one months after group counseling,the score of exper imentalmemb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members(t=4.53,P<0.001).ConclusionGroup counsel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psychological harmony.

U ndergraduate;Psychological harmony;Group counseling;Tracing

① 中国.海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海口) 570228 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③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2012204220)

猜你喜欢

控制组人际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给商品起名字
搞好人际『弱』关系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