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与对策

2012-11-08周烁

文教资料 2012年1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大学生

周烁

(温州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浙江 温州 325000)

微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与对策

周烁

(温州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浙江 温州 325000)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以温州地区的大学生为调研样本,调研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成因,提出了“微博”时代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构建“红色微博”平台、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微博德育”能力、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等。

微博 大学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展望,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们人生诉求、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以奋斗目标为表征的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高度自觉意识[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之余,也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微博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以温州地区的大学生为调查样本,围绕微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微博时代”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和样本选取

调查所采用的问卷是围绕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设计的自编问卷《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科等;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微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调查采取的方法是分层抽样法,抽取了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两所高校四个年级、五大学科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人员入班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8份,有效回收率为91.8%。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分布见表1、表2、表3。

表1 性别比例

表2 年级比例

表3 学科分布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微博”的主力军。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72.8%有自己的微博,只有27.2%没有微博。而没有微博的这部分大学生中,有58.1%计划开通微博,27.9%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14%的大学生“不打算开通微博”。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用途是发布信息,达45.6%,其中,即时报道身边发生的事的占24.2%,表达自我观点和情感感悟的占21.4%;其次,是获取和传播信息,达34.6%,其中,浏览各类新闻资讯的占19.2%,转发和评论热门话题的占15.4%;再次,是出于交友的目的,达17.8%,其中,加入微博圈群的占9.3%,将感兴趣的人“加关注”的占4.8%,扩大自己的“粉丝群”占3.7%。关于微博吸引大学生的原因,调查表明,微博内容表达的自由性、操作的便捷性、信息的即时性、交流的平等性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其中,认为微博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占24.3%,操作简便的占21.2%,信息更新及时的占18.8%,信息量大的占15.9%,互动性强的11.2%,参与者多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的占8.6%。

(二)微博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微博”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海量的信息蕴藏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调查显示,大学生可以从“微博”上获取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其中,娱乐八卦类信息为21.3%、时事政治信息为18.5%、社会人文信息为17.6%、朋友动态信息为15.5%、生活时尚信息为13.4%、求职就业信息为10.7%、学业相关资讯为3%。同时,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开阔了思维。调查显示,微博与其他媒体相比,认为“微博提供了更多更迅捷的资讯”的占31.1%,认为“微博具有更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的占28.6%,认为“通过微博可以迅速获知热点问题及舆论倾向”的占24.4%,认为“通过微博可以与平时难以接触的名人进行交流并得到指导”的占15.9%。此外,通过“加关注”大学生可以直接将自己感兴趣的人“加关注”,成为他们的“粉丝”,“关注对象”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必将对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关注”对象的参与壮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者队伍。大学生对各类人员的关注程度依次是:同学、朋友为18.4%,家人、亲戚为15.8%,学校、班级、社团等为15.7%,政经名人和文体明星为13.2%,新闻媒体为11.2%,人气微博主为7.8%,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为7.6%,老师为7.2%,喜爱的品牌为3.1%。

(三)微博海量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一些不良信息借助微博平台得以传播,一些大学生面对不良信息时,由于社会阅历缺乏、判断力和辨别力缺失,容易淡化乃至动摇理想信念。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微博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主要是:“炫富斗富等不健康生活方式”30.8%、“含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信息”25.9%、“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语”18.1%、“虚假信息”12.4%、“反党、反政府言论”10.8%、“其他”2%。对于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性看待其可信度,认为可信度很高的为12.8%,一般的为73.1%,很低的为13.1%。但是,大学生认为,这些信息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和困惑,认为“微博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难以取舍”的占29.8%,认为“微博上的流言谣言让人难以辨别”的占27.2%,认为“微博上的碎言片语让人难以深入理解”的占25.3%,“已经对微博上瘾,并对此深感苦恼”的占17.7%。同时,微博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当问及“微博上的观点与理想信念不一致时,你会改变理想信念吗”,认为“不好说”的为37.4%,“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理想信念”的为32.5%,“从不改变理想信念”的为18%,“改变了理想信念”的为12.1%。

三、微博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成因分析

(一)微博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权衡需求理论认为:在社会或个人心理驱动下,个体会产生某种需求(如获得信息、表达观点),当人们发觉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新媒体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2]。跟传统媒体不同,微博的匿名机制使信息发布者不需要经过权威部门的实名认证,微博的“微特征”又使使用者只用寥寥数语而不是长篇累牍发布信息,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像发送手机短信、QQ消息等发布在微博上,与“粉丝”们分享,通过“粉丝”的“转发”和“评论”使个人意见得到传播,提高自身话语权的影响力。这种表达方式为大学生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容易受崇尚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的喜欢,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微博也不同于其他新媒体,微博集新闻网页、社交网站、博客、网络论坛、QQ、手机短信等优点于一身:微博使任何人都可以替代权威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使任何人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发布类似于短信的“碎片化”信息,使任何人可以像博客一样有个性化的网页,使任何人可以像在论坛上一样发起话题或参与讨论,使任何人可以像QQ一样实时聊天和建立群,也为任何人提供了类似于社交网站的虚拟社交平台,等等。微博的这些特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对信息求新求快的需求,参与平等交流的需求,虚拟人际交往的需求,群体归属的需求,等等。此外,微博的“加关注”、“转发”和“评论”等功能使任何人都可以不经允许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朋友、同学、老师乃至文体明星、政经名人等感兴趣的人“加关注”,“转发”和“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使具有较强自主意识的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获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微博信息的多元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相契合。微博用户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发布和传播信息。因此,微博上的信息不仅呈爆炸式增长,而且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各个微博用户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关于是非、善恶、得失、利弊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反映到微博上即各个微博主的信息背后蕴涵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呈多元化状态。通过浏览和参与话题讨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个体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整合成群体的价值观,对参与其中的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实现了引导[3]。这种信息的多元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相契合,使大学生总能在微博上找到与其有共同或相似观点的个人和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微博上的多元化信息的影响而改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性信念的层次上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性信念的主流是好的,认同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等消极落后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看待问题往往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当微博上的一条信息经过无数次“转发”和“评论”后形成“群体意见”时,个别大学生就会在话题浏览、参与评论中不加理性鉴别和科学判断,极易受微博上的“群体意见”的影响,使自己原有的理想信念在“群体意见”的引导下弱化乃至走向反面。

(三)微博的“去中心化”带来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困惑。微博的“去中心化”意味着话语传播者不再局限于所谓的权威媒体和知识精英,而是更多的平民百姓。人们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参与评论的同时也进行着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愚昧、高尚与庸俗等各种价值观的碰撞融合。这些观点既有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又有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不一致的乃至截然相反的。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既不是线性传播,又不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是一种核裂变式的传播,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意味着一个人的微博信息可以被他的“粉丝”转发,再通过“粉丝”的“粉丝”转发……使信息广泛传播,形成优势意见,并最终形成社会影响力。微博的这种核裂变式传播方式使一些别有用心通过标榜“时尚”、“新奇”、“有趣”等特点发布和传播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不一致的垃圾信息,吸引大众的“围观”,通过不明真相、缺失判断力的大众的“转发”和“评论”等,以超过那些符合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信息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广泛传播,甚至迅速淹没那些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信息,从而打破了传统社会理想信念的同质化格局。市场体制的建立、民主体制的改革赋予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与自由性,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由于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或稳定,大学生在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或出现不知所向、不知所选的困难,或以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不合理、不规范选择,这是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不可避免的偏差[4]。微博的“去中心化”,使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容易迷茫和困惑,难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和取舍,开始对原有的支持自身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乃至怀疑。同时,微博内容的碎片化使大学生对信息的把握是不完整、零碎的,而习惯“信息快餐”的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也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比较和整合,他们就可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难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盲目相信某些错误反动的思想观点。

四、“微博时代”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红色微博”平台。微博的出现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红色微博”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在“微博时代”占领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的主要平台,是微博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观在微博上的传播与引导。“红色微博”平台的搭建可以依托新浪、腾讯等比较成熟的网站,也可以是各高校单独设计开发的微博网站。“红色微博”平台的建设应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传播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微博”,引导大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形成群体价值观,并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红色微博”平台上的微博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分类设计相应的主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大学生开展分层分类引导,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政治面貌,建立学生党员教育微博、团员教育微博等;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建立新生适应性教育微博、大学生涯辅导微博、求职与就业微博等;再如根据学生的不同组织,建立班级微博、宿舍区微博、学生会微博、社团微博等。

(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微博德育”能力。“微博”的出现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博便捷高效、平等交流等优势也使高校德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可能。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主动使用微博,提高“微博德育”的能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学会掌握和驾驭微博话语,能用时尚新颖、简洁明了的“微言微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使用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立体式传播手段,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的冲击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对各种热点话题能进行深度剖析,对各类零碎化的信息能进行整体把握;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塑造平易近人、善于沟通的形象,吸引广大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扩大教育的受众面;与名人、人气微博主等进行合作,通过彼此间的转发和评论提高在大学生中的“人气指数”。另一方面,应借助微博整体把握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及时获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遇到的思想困惑,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和迷茫;设置校园内外的热门话题,吸引大学生参与讨论,对大学生的群体性意见因势利导,引导其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方向发展;转发和评论大学生发布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微博上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接受度。

(三)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利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微博挑战、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微博所具有的信息碎片化、信息泛滥等局限性使微博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发挥作用一定程度地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去弊存利。一是要建立“两课”课堂与微博的课堂内外互动机制。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从课堂上延伸到微博上,借助微博上自由宽松、轻松活泼的讨论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平等参与话题讨论中接触到各种不同观点和各种信息,从而深入地思考理想信念问题,形成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见,并正反馈到“两课”课堂上,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二是要建立微博与红色校园文化的网上网下对接机制。应该将微博打造成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阵地,让大学生通过微博的虚拟互动和红色校园文化的现实体验加深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解。在微博上经常性开展红段子征集、红歌传唱、“寻访红色印迹”等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用微博传承和创新各种红色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红色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建立微博与其他新媒体的对接机制。微博的140字内的表达方式使微博用户难以全面而透彻地发表观点、表达自我,同时信息的快速更新很容易使有用的信息被埋没,这使高校运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困难。建立微博与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辅导员博客、校园BBS等的耦合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全面而透彻地传播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使之成为热点话题,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1]黄蓉生.论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31-35.

[2]Zhu,J,&He,Z.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perceived needs,andperceived popularity:Adoption and use of internet in China[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2,29(4):465-495.

[3]周琪.微时代下社会群体思想行为特点透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3.

[4]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8,(5):74-79.

2011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红色微博’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