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清照词中颜色词的审美作用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17期
关键词:首词李清照桂花

姜 美

(安徽大学 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安徽 合肥 230000)

在李清照保存下来的60首词中(含存疑词)[2],几乎每首词中都流溢出色彩的美感,有轻快美好的亮色,有哀怨忧愁的灰暗,有情绪难以名状的交叉色,即使没有明确用上颜色词①的词作中,读之也令人眼前显现颜色丰富的景象或场景。词中颜色词的使用更是精妙绝伦,令人慨叹。颜色词的恰当使用,有利于对客体的形象描摹,展现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旨趣。

一、描摹色彩鲜明的客体——意象的创造

李清照很多词中有的颜色词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颜色词共同使用,生动形象描摹出色彩鲜明的客观景象,给人无限的画面想象,更是创造了动人的意象。如《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词中色彩鲜明,格调闲适淡雅,意象美好,景色如画。

初春悄悄来临,你看那长门前小草已经青青,江边的野梅或刚刚开放或含苞待放,或红或白。面对这美好的初春景色,诗人碾碎碧绿的茶饼,让碧绿色的茶叶在水中荡漾。品茗赏景的欢愉之情,犹如春日里的暖色调一样,轻松优雅,让人欣羡。

上片中已经有了青、红、白、碧等色彩的铺垫,绚丽和清淡的色彩组成了如画的美景,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审美心理。我们又看到淡淡的月光,影印在稀疏的门帘上,光亮或深或浅。斑驳的花影掩映着,并散发出或淡或浓的香味,如此恬静美好的意象,作者止不住赞叹:“好黄昏!”

色彩鲜明的画面,美好典型的意象,给人无限的美感和想象,作者的情感也在交相辉映的色彩中慢慢摊开,带领读者进入悠远的意境。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

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与《小重山》恋春惜春的风格明显不同。虽都是写春,作者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不同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不同的情怀。

作者敏锐地感悟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由此引起情感变化。“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大风停歇,落花遍地,红白堆积。繁华的“红”此时不是那么鲜艳欲滴,而是冷艳寂寞地拥挤在地上,清新淡雅的“白”此时也是清冷冰凉,让人心生寒意。以前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之时,因为海棠花色彩丰富,或深红或粉红或白,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如今眼前此景,繁华落尽,怎不哀伤。

下片通过有意味的意象,通过色彩刻画出来。酒阑歌罢之后忧愁的情绪还是难以排解,只见清冷色玉琢的酒杯,油灯闪着青白色的光,忽明忽暗,这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作者凄怆孤寂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意象完全烘托出来。

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但词人并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意象的刻画,把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不同色彩的描绘组合使得意象更加形象,作者的情绪更加饱满,因而全词读来,更感其情深沉、凝重。以上两首词色彩的不同组合,竟能造成词风这么大的差异,更是作者不同的情绪的表现,可见,颜色词在清照词中的表达作用何等重要。

二、渲染人物独特的主观情感——意境的表现

色彩是感情的语言,《漱玉词》中颜色词的使用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该词以“愁”为情感基调,意境幽怨。为写“愁”作者使用了各种色彩词以营造愁闷情怀:白色,弥漫在白昼的愁云惨雾,给人化不开、抹不去的恼人气息;黑灰色,浓云密布,更是加深了作者的烦闷,薄雾已让人恼,再加上浓云,一种压抑之感凸显;金色,瑞脑销金兽,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也挡不住它冰冷的金属的光泽;白玉色,玉枕纱厨,玉制的枕头,此时完全没有清凉纯净的感觉,而是挥之不去的冰冷;黄昏色,夜色昏暗,只有一杯薄酒可以陪伴;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忧愁的情绪无以复制。一个“黄”字更是传神地展现了一位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此时愁情达到高峰。

秋日中冷色调的选用,幽怨的意境,让读者更为多愁善感的作者感到孤独和寂寞。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海棠花花姿舒展,花开似锦,素有“华中贵妃”的美称,在皇家园林中常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是温和、美丽、喜悦的象征,而二八年华的李清照不正像这样一朵美丽沉静、雅致温润的海棠花吗?一场风雨过后,海棠花叶当然更加滋润肥硕,然而娇艳的花朵恐怕早就被春风春雨吹落了。

作者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使用方法上已经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赞叹的是她在颜色词中传达的情绪。一场新雨过后肥了绿色却瘦了红色,女子爱花,也好以花自比,有满腔幽怨而葬花的林黛玉,也有一腔恼人情绪的李清照,面对一地散落的花瓣,枝头艳丽却不能长久的花朵,忧从心中忽而袭来,这种害怕青春易逝的忧愁,一个“卷帘人”又何曾能理解。“‘绿肥红瘦’这四字造语甚奇,一红一绿,一肥一瘦,颜色鲜明,对比强烈,将掉落的红花比作人清瘦,其实无非是在说红颜易老,青春易逝,无非是在感慨时光流逝,渴望能够留住时光,留住青春”。[3]

眼前一位惺忪着双眼的少女,伫立窗前,眼看湿漉漉的地上,满是凋零的红花,枝头闪现这水滴的花朵也即将凋谢,她满眼的哀怨、怜惜、无可奈何。这种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不亚于历来文人对时光、生命的慨叹。

三、颜色词的选用——创作主体的审美旨趣的凸显

大量颜色词的选用,使李清照的词更加丰腴,从另一侧面看,对颜色词的偏爱也凸显了李清照的审美旨趣:对色彩美、自然美的追求;对艺术美的追求;对内在美、品质美的追求。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

这首词以秋为题材,却无悲秋的色彩,而是展现了一幅清新广阔的自然秋景图。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她对色彩美、自然美的追求,更可以看出她不凡的审美旨趣和情怀。

时值深秋,翠绿的荷叶已变得枯萎泛白,但饱满翠绿的莲蓬也一样给人以欢愉,加上被透明的清露清洗过,更显得活泼可爱。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蘋花汀草,青绿别致,清爽,葱俊。

这首词虽写秋景,但无悲秋之色彩,反而选取了秋日里清新的色彩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而且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可见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

清照的词读来明白如话,但细细咀嚼又是不经意处最是用心,在对李清照词中颜色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她对艺术美的追求:形象的语言,修辞的活用,丰富的联想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艺术美感。“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玉楼春》)一个“红”字,一个“琼”字,非常简练和形象地点明梅的色泽:红润如酥,晶莹似玉,作者不仅善于联想,而且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对于修辞的使用,作者突出表现在对颜色词语的活用上,“绿肥红瘦”、“拥红堆雪”等处处可见,不仅惊叹清照的才力,更是赞叹她对语言的巧妙运用。突破颜色词的局限,李清照词中对于艺术美的实践和探索还有很多方面。在此不做赘述。

清照词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有的起着象征性的作用,达到托物言志的作用。如《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那么鲜艳耀眼,颜色也不是耀眼的黄色,而是清淡的黄,开篇即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概括了桂花的特点。“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尤为欣赏的品质。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全词的核心,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是多数花拥有的颜色,炫目吸人眼球,然而这些美丽动人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和品质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

这里可以更深一步地看出李清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横观清照词中的颜色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红”、“绿”(或是“碧”)还是非常钟爱的,但在这首咏桂词中,作者认为只要拥有馥郁的芬芳和高贵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外表是可以忽略的。即使有的人拥有“浅碧”、“深红”般的地位或声名,但没有内在品质的支持是不足为道的;相反,如果拥有桂花般的馥郁,那些华丽的外在也不需要了。即使“暗淡轻黄”,也是“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桂花的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李清照个人的写照,作者对自我修养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词中颜色词丰富的审美作用,描摹了色彩鲜明的客体,渲染了主体独特的主观情感,更是从中可以窥见主体的审美旨趣。深刻理解清照词中颜色词的使用,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其词,其人,其情。

[1]侯海燕.论李清照词中的颜色词运用技巧[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康震.评说李清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首词李清照桂花
做桂花糕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桂花蒸
打桂花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