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神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12-11-08俞亚光方灵云刘智梅王纯廉俞宁娟沈知行俞国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行血通络传导

俞亚光 方灵云 刘智梅 王纯廉 孙 赟 俞宁娟 沈知行 张 岚 俞国英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 杭州3100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1]。最多见为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以肢端疼痛、麻木、畏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下肢、足部。我院糖尿病中心运用自拟神经洗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院糖尿病中心对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筛查,将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低于45m/s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5.2)岁;病程4~17年,平均7.1年。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5~75岁,平均(57±5.5)岁;病程5~15年,平均6.3年。两组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WHO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①糖尿病史或诊断为糖尿病的证据;②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④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改变(10g-M单丝触觉试验)。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四肢末端对称性麻木,冷痛或刺痛,感觉减退,皮温减低,夜间尤甚。

2 方 法

2.1 治疗组 口服降糖药或(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在原木桶中放入1000mL自拟神经洗方汤药浸泡足部及踝关节以上8cm 肢体,水温40℃,每隔5min 加40℃汤药200mL,共5 次,每次浸泡30min,每周3 次。自拟神经洗方组成:丹参、鸡血藤各30g,紫草、茜草、透骨草、白芷、赤芍、红花、厚朴、丝瓜络、艾叶、木通各15g。以上诸药,每周3剂,每剂中药加水3000mL,煎汤取汁2000mL。

2.2 对照组 口服降糖药或(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在原木桶中放入1000mL的40℃温水浸泡足部及踝关节以上8cm 肢体,每隔5min 加40℃温水200mL,共5次,每次浸泡30min,每周3次。

2.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膝反射、神经传导速度、拇趾振动觉阈值及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常规、尿常规、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尿蛋白/肌酐等,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情况。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脱落率比较 治疗组脱落3例,其中因冠心病和肿瘤各转诊1例,因治疗后局部红疹退出1例。对照组脱落2例,均因拒绝复查而脱落。两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所测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感觉支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脱落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膝反射、神经感觉阈、空腹血糖、胰岛素、C 肽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膝反射、拇趾振动觉阈值、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好转(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及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反射等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膝反射等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4 两组不良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均相似(P>0.05),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4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85%[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主要与代谢紊乱所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因子(NGF)缺乏等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脱髓鞘改变和神经膜的微血管壁增厚、透明样变、毛细血管内径变细,甚至阻塞;血小板及红细胞聚焦[3]。DPN 临床上最常累及的周围神经有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行感、虫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病情加重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从而增加足部受伤的危险,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除控制血糖外,多用扩张血管药及维生素类药物,代价高昂,周期较长且效果并不满意。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消渴痹证”,其发病机制是消渴日久,内热伤阴耗气,阴虚、气虚、气阴两虚终致阴阳俱损,肝肾亏虚。虚为其本,瘀为其标。《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耗气伤津,日久可致气阴两虚,损伤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虚则不能载血以濡养四末,阴虚则不能荣养肌肉筋骨,而致四肢麻木疼痛,正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遂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是糖尿病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它贯穿于糖尿病的全程,随着病程迁延,致瘀的因素越来越多,气虚则帅血无力而致瘀,阴虚热盛津伤而致瘀,阳虚温通无力而致瘀,血瘀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因此,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灵枢五变》曰“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故治疗上应将活血化瘀、行血畅络之法贯穿全过程。

足浴疗法是我国传统治疗外治法之一,“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消渴之病,其本在肾,而足为阳气之根本,足底“涌泉穴”为肾的“井”穴,是肾经的经气起始之地,所以通过足浴疗法能补肾、行气、活血、通络。研究证明经足浴疗法治疗后,患者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说明足浴疗法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而达到治疗神经病变的目的[5]。自拟神经洗方以丹参活血行血、养血凉血,即所谓“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透骨草活血通络止痛为君;赤芍、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紫草、茜草性寒善走血分,能活血行血、行瘀通络;鸡血藤行血活血、舒经通络为臣,艾叶温通、厚朴行气、白芷止痛为佐;丝瓜络能活血通络、木通可清上泄下为使,共奏活血化瘀行血通络止痛之功。药理研究,丹参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5];紫草具有抗炎、改善局部微循环、抗免疫缺陷作用[6];红花具有安神、改善微循环作用,还可增加下肢血流量,使毛细血管开放增加,改善血流变,缓解微循环障碍等作用[7]。诸药合用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既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又能改善周围循环,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改善末梢神经营养状况。

本组结果显示,自拟神经洗方足疗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疼痛麻木症状,显著改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膝反射、感觉神经阈。

[1]秦利,殷峻,邢惠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2,22:531-533.

[2]秦卫国,陈海燕,陈升王.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5):533-534.

[3]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640.

[4]成志峰.末梢灵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10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1995,(6):14.

[5]高学敏.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6.

[6]严松柏,谈献和,胡玉涛.紫草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2):103-105.

[7]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4.

猜你喜欢

行血通络传导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行血汤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神奇的骨传导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养阴行血方对视网膜光损伤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