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学院本科生商业伦理教育普及性与对策研究
2012-11-07吴红梅
吴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我国商学院本科生商业伦理教育普及性与对策研究
吴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商科学生的伦理素养关系着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企业的正确运营、商业伦理的进步乃至社会大众的福祉。在115个中国高校样本中,仅有10所院校将商业伦理课程作为必修课。与一般院校相比,知名院校较重视商业伦理教育。外在压力不大与内部动力不足是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程度低下的原因。为应对全球强调商业伦理的浪潮,商学院应重视商业伦理的价值;推动商业伦理研究以培养师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商业伦理教育提供组织与资源保障。
商学院;本科生;商业伦理教育;普及;对策
0 引言
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是商业实践的重要活动主体,也是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乃至经营者。他们的伦理素质水平不仅关系着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到企业的正确运营、商业伦理的进步乃至社会大众的福祉。因此,高等院校通过商业伦理教育来提升商科学生的伦理素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程度,剖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望推进我国商业伦理教育的开展并提升商科学生的伦理素质与伦理决策能力。
1 我国高校本科生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程度分析
为了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生阶段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程度,本研究选取115所大学的商学院(不同高校在称谓上有差异,比如国际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与工商管理学院等)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方法、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阐述如下。
1.1 样本的选取方法
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了解我国目前一流商学院的商业伦理课程设置情况。这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首先,知名商学院责任重大。作为培养社会商业精英的一流商学院,其对推动中国商业伦理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相关媒体与社会机构也密切关注它的教学动态,其行为对于国内一般高校来讲具有很好的导向与推动功能。其次,在中国,名校毕业生往往更容易获得职场成功,商学院的毕业生更是如此。名校商科学生的言行广泛受到社会关注,他们在职场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很大范围内的人群。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力图把握中国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整体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商学院与企业越来越像是一根绳中的两股线,最终会不分彼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带来的经济低迷时期,商学院应该反思混乱背后的深刻原因是商业伦理的缺失。重建中国商业新秩序不仅需要商业人员的知识、智慧,更稀缺的是他们正直、诚信的商业素质,而商学院在这个任务上责无旁贷。知名商学院的商业伦理课程设置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能代表我国商业伦理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本研究还试图在更大范围上描绘中国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整体现状。
根据上述两大目的,本研究样本的选取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选择2007年至2008年福布斯中国商学院排行榜中入选的20个最有价值的商学院作为研究样本(除北大国际MBA、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机构)。其次,以武书连为课题组长所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管理学100强为样本选择的基础,该榜单列出的前100名大学中,本研究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取了20个样本(其中有3个样本与第一次抽取重合)。最后,以全国34个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与特区)为单位,从各个地区的所辖高校名单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取了211与非211建设本科高校(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除外)98所高校。3次抽取的样本中考虑到重复样本,总计共抽取115个高校样本。
本研究通过访问高校网站来查询数据,当一门课程符合如下条件才被统计:(1)由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或者其他院系开设,但必须只面向商科专业学生;(2)课程名称要涉及“伦理”、“社会责任”、“道德”或“管理哲学”、“法律环境”等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计算在内。
1.2 数据分析与结论
如表1所示,在中国17个最有价值的商学院中,将商业伦理课程纳入本科生必修课程只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占总数的12%;有3所高校将商业伦理课程纳入综合选修课程,占总数的18%;10所大学将商业伦理课程纳入专业选修课程,占总数的59%;还有5个高校的学校网站上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其开设商业伦理课程情况,占总数的29%。
表1 中国17个最有价值的商学院开设商业伦理课程的情况
中国现有商学院已开设商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名称多种多样,叫“企业伦理”的有4个,“商业伦理”、“管理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各有3个,其余的有“商业伦理学”、“管理伦理学”、“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等。在随后系统抽取与分层抽取的98个样本中,有10所高校网站或学院网站无法访问,占总数的9%,主要集中在宁夏、新疆等偏远地区以及少部分内地高校。剩下的88所高校中,内地有19所高校表明开设商业伦理课程,占总数的19%,有18所高校有明确的资料表明没有开设商业伦理相关课程,其余的51所目前没有资料证明其开设过相关的课程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没有必修课程存在。没有开设和不确定是否开设商业伦理课程的这两项占到总数的70%,如表2所示。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在本研究获取的港澳台三地10所高校中都开设商业伦理课程,占总数的9%,而且大多是作为必修课程,如表3所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地商业院校对本科生阶段的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首先,在115个总样本中,选修与必修加起来一共有31所院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将商业伦理作为必修课程的仅有10所,占总数的12%;其次,由于选修课程众多,将商业伦理课程仅仅当作一般选修课程看待,无形中降低了该课程的选课几率,长此以往,课程也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普及程度自然下降。第二,与一般院校相比,知名院校相对更加重视商业伦理教育,比如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既有必修课也开设专业选修课,开设课程种类也相对多,比如暨南大学至少开设四门相关课程。第三,港澳台地区高校重视商业伦理教育程度比较高。在获取的10所大学中都开设相关课程,至少7所大学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且6个学分课程居多。
表2 各地98所高校开设商业伦理课程情况
注:没有开设、暂时不能确定以及无法访问分别为18、51与10所。重复高校在总数上只计算1次。
表3 港澳台地区10所高校商业伦理课程开设情况
2 我国本科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程度低下的原因
2.1 缺少发展商业伦理教育的外在压力
我国当前的商业伦理环境非常不容乐观,市场经济下各种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但社会各方并未清楚地意识到商业伦理教育在其中的潜在力量和作用[1]。企业片面重视员工把握商业机会与盈利能力的大小,轻视个体诸如正直、守信等美好品德的价值。法律对于商业活动监管缺位与疏漏、对败德行为的轻微惩罚,甚至宽容使得商业败德行为成本很低。这些都是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负面信号。商业实践活动追求伦理反而导致利润损失乃至失败的商战事实一再消磨人们对商业伦理教育的追求与信念。甚至,有人相信道德是私人领域的事情,而商业无道德可言。缺乏道德品质培养要求的压力,自然也就没有商业伦理教育的必要与迫切性,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高校普及率不高就可以理解。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自然决定了商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公众的普遍漠视与企业的唯利是图导致商学院人才培养的短视与功利。
2.2 师生商业伦理教育的内在动力匮乏
中国商学院没有普及商业伦理教育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师生内部动力不足。首先,不少教师对商业伦理教育持有怀疑或旁观态度。一方面由于不少人坚信商业伦理应该从小培养的,对学生价值观念影响较大的是家庭与社会,大学教育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因为待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已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伦理个体[2]。而且,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商业伦理教育与商业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3]。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从事商业伦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并不能得到商学院更多的激励,不论是薪酬回报还是心理收益。其次,学生认为坚持伦理在商业实际中并不能帮助自己的职业成功以及获得奖励[4]。在实际商业中,坚持商业伦理却导致利润损失,违背商业伦理却赚得盆满钵满的残酷事实消磨掉人们对商业伦理教育的信念。因而,反感商业伦理教育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反观学校做法,三年的课程都教学生如何最大限度攫取利润,发现商机,浑身解数以求竞争胜出,临近毕业了才开始讲授商业伦理,训导学生如何“舍利取义”。这样设置课程使得大多数学生从情感上不能认同,即使参加课程学习也是牢骚满腹。
2.3 高校缺乏优良的师资队伍
从作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中国商学院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师资力量。首先,商科教师大多没有伦理学等哲学功底,对伦理学的理论流派、基本概念与知识缺乏深刻的把握,因而也很难用相关的理论来点评商业伦理案例,更不用说教导学生掌握伦理分析的框架。基础理论的匮乏使得商业伦理教学只能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其次,商科教师缺乏商业伦理的研究兴趣。长期以来管理学与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忽视、边缘化商业伦理的研究主题。而且,其原本讲授的专业课程中有诸多内容需要深入探索。他们没有把时间与精力放在商业伦理的研究上。最后,商科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如何讲授商业伦理课程的培训,很多高校安排非商学院的哲学或者伦理学的相关教师来担任此类课程教学,但是他们对商业过程的理解达不到商学院相关教师的高度,在涉及具体商业伦理问题上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学效果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因此,商科教师的理论功底薄弱与哲学教师的实践经验稀缺导致二者在担任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上同样力不从心。
2.4 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不系统
长期以来,国内商学院忽视商业伦理教育在管理学与经济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虽然强调商业伦理教育刻不容缓,但是各大学并非将增加伦理学课程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从本次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商业伦理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只占很小比例,很多学校只是将其设置为选修课,还有很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商学院因为增加伦理学授课的分量而展开深入的讨论。其次,缺乏宏观指导与系统组织。作为最高管理机构,教育部只是要求学校培养具有职业伦理素养的专业人员,但是至于怎么传授并没有阐述,这让学校不知所措。最后,很多商学院的教学组织过程不严谨,没有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有些学校对商业伦理教育只是口头重视,但是至于为什么而教,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由谁来教、教授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考核等诸多关键问题都置之不理,教师接到教学任务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或者干脆敷衍了事。
3 提高我国本科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率的对策
3.1 认清商业伦理的价值,确立商业伦理可以传授的理念
商学院应该表明自己对商业伦理教育的承诺,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师生共享“商业伦理可以传授”的理念。商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探讨商业伦理对个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经营、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性的探索,开展对当前我国商业伦理环境的总结与批判,思索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商业道德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大规模的研讨、辩论与会议,从思想上加深师生对商业伦理重要性的认知,了解我国商业伦理建设的迫切以及明确商学院在其间的责任与使命。师生在了解商业伦理的内在价值与外在社会需求之后就能够有效认同商业伦理教育。此外,还应广泛收集数据让师生相信商业伦理是可以传授的。个体的价值观系统并非是一个静止的、永久不变的系统,它一直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育[5]。而且,有证据表明商业伦理教育越来越影响商业个体对的态度与实际行为,即便在东方文化下也如此[6]。
3.2 支持商业伦理研究,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在美国,胜任商业伦理教育的优质师资并不非常丰富,这种稀缺在中国商学院中则更为严重。笔者认为推动商业伦理研究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改善这种状况,商学院应该行动起来,呼吁更多的学者,不仅仅是哲学、伦理学,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深入探讨中国的商业伦理。学者们可以建立研究机构、组建学术团体,不仅要研究商业伦理,培养商业伦理教育的师资力量,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还可以为中国企业以及在华企业提供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创办独立的商业伦理学术期刊。广泛探讨商业活动中的伦理理论与伦理实践,尤其需要探索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活动中,使之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战略资源;定期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推动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多种渠道培养商业伦理专业的研究生。
3.3 提供商业伦理教育的资源保障
既然商业伦理教育对于中国商业伦理建设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商学院应该在推动商业伦理教育上投置一定的资源。首先,教学资金与资源上应该有所倾斜。保证商业伦理教育与其他商科课程一样有较为充分的资金与资源分配。其次,为教师提供组织支持,让教师享有其他商科主干课程相同的待遇,比如足够的时间安排备课、重新审核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内容与标准,承认教师在商业伦理教育方面的贡献;建立培训基地,开设示范课程,为相关教师提供上岗培训、教学指导服务并开展定期的经验交流等。再次,成立教学与研究组织。该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商业伦理教育提供规范的指导,比如制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下达教学任务,制定考核标准与方式;另一方面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议,激励哲学、伦理学等相关教师与商科专业教师开展合作教学。最后,建立网站,共享教学资源。相关教学指导与管理机构可以搭建网络平台,使得商业伦理教育的文字、视频等相关资源可以让教师们共享。
3.4 不断创新商业伦理的教育方法
笔者认为商业伦理教育是求知与教化的统一,遵循“联系实际、实用与面向难题与行动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抛弃以讲座为主的教育方式,博采多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辩论、讨论、模拟、角色扮演与参观等多种方法来灌输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力。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比如根据媒体报道的商业伦理案件,将学生分成5人左右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报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记录影片、庭审纪实,甚至到庭审现场聆听辩控双方的言辞,回来后展开课堂讨论与辩论,都可以增加学生的伦理能力[7]。
[1] 戚安邦,姜卉.我国商业伦理教育普及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8-12.
[2] Martin,T.R.Do Courses in Ethics Improve the Ethical Judgment of Students [J].Business and Society,1981—1982,21(1):17-26.
[3] Levin,M.Ethics Courses: Useless [N].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0),1989,A-21.
[4] Luthar, H.K.,and Karri,R.Exposure to 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of Linkag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Ethical Behavior and Business Outcome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61):353-368.
[5] Bishop,T.Integrating Business Ethics into a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2(11):291-299.
[6] Lee, Chong-Yeong. Impacts of Teaching Business Ethics in Korea [J].Teaching Business Ethics,1997(1):131-149.
[7] 吴红梅.美国商业伦理教育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2):127-129.
[责任编辑:孙义清]
G642.3
A
1671-6876(2012)04-0386-05
2012-1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02043)
吴红梅(1978-),女,江苏宿迁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商业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