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城镇群发展现状分析
2012-11-06张成喜
张成喜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山西太原 030012)
1 晋北城镇群发展机遇
1)我国经济增长将步入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阶段,扩大内需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推进将产生旺盛需求和巨大发展潜力,为该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新兴能源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中央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该地区争创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3)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该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最新的山西省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中提出“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格局构想。晋北城镇群作为全省“一核一圈三群”中的三大城镇群之一,包括大同市区(大同城区、南郊区、矿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区(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县、应县、山阴县10个区县的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1.12万km2,占山西全省近7%。2010年总人口352.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8%。
2 晋北城镇群发展现状
1)本文以2010年数据为例分析晋北城镇群10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晋北城市群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从表1可以看出,大同南郊区和朔州平鲁区,其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处于第一梯度;大同城区、朔州朔城区、怀仁县、山阴县,在本文中,将这4个区县同时列为第二梯度城市;大同矿区、新荣区、大同县、应县等经济实力相比第二梯度城市又下降一个层次,因此本文将这3个城市列为第三梯度城市。本文认为,虽然大同市和朔州发展水平稍高一些,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晋北城市群的经济实力都不强。2)中心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小。本文首位度的计算是把大同和朔州两市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1)。城市首位度是指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指标。目前在我国,首位度已经演变为国家或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根据表2的数据,按照公式S=P1/P2(其中,S为常数;P1为最大城市人口数;P2为第二位城市人口数),可以计算得到大同的城市首位度为1.8。按照位序—规模法则,两城市指数的标准值应是2。比较后可以看出,大同的城市首位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增强人口聚集能力。3)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晋北城市群自提出至今,除了几条城际公交开通外,晋北城市群没有实质性进展,在一体化发展方面,晋北城市群传统的行政区经济思维定式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有所反映,各种体制性、政策性和设施性障碍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于晋北城市群来说,长期以来各区域在产业选择、布局及环境保护设施、法规等方面,均没有纳入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统一管理的轨道。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二元化现象,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建设极为不利。
表1 晋北城镇群10个县区经济发展状况
表2 2010年大同、朔州两市基本情况
3 晋北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以强化区域协作、优化城镇格局、园区化产业转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设施共享等推进城镇化水平,以规划指导、户籍社保、土地管理、资金投入、社区管理五个统筹提升城镇化质量。
2)强化“两极”。两极分别为大同中心城区和朔州中心城区。大同中心城区应优化内部空间结构,老城区和御东新区应实现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朔州中心城区应通过朔州主城区与平鲁区井坪镇的同城化建设,神头综合区、朔南新区、空港新区等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和中心城区综合实力。
[1]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J].地理研究,2008(2):49-51.
[2]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目标相关政策[Z].2009.
[3]山西省统计年鉴[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