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兰州市滨河空间旅游景观规划

2012-11-06任媛媛许新亚

山西建筑 2012年33期
关键词:滨河路滨河观光

任媛媛 许新亚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滨水区作为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系统中的重要骨架,因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使其成为极富魅力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在城市化进程继续扩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滨水区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热点与重点。因此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以河流为发展轴的滨河游憩带的旅游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黄河在兰州市穿城而过,所以兰州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真正意义上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两山夹一河”的地域空间结构,形成了山高水长、山水相依的城市基底。历经当地政府的集中投入与建设,依托于现有旅游资源和自己独具一格的西部山水城市肌理出发,沿黄河南北两岸东起雁滩新桥、西至秀川河滩,开通了一条东西全长近百里的滨河路,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大道。沿滨河路与河道便是以旅游、休闲活动等功能为主的“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走近黄河、感受黄河、关爱黄河,是兰州市民及外来游客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正是这种情结,为黄河风情线旅游观光系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兰州滨河空间的旅游资源

1.1 自然旅游资源

黄河在兰州蜿蜒曲折,贯穿全市长达百里,南北两山隔河相望,其中还有随水位变化的滩涂湿地散布其中,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沿河带状地形特征。河道走势线条清晰,河槽宽窄相间、变化较大,河水奔腾翻涌,具有丰富多变的天然河流景观。兰州市对市区段40 km的黄河沿岸空间进行开发建设,美化环境,并融民族风情、古代文明和现代风采为一体,建设为带状的景观长廊,使黄河兰州段成为特色的标志性风景线(见图1)。

图1 兰州黄河风情线鸟瞰图

1.2 人文旅游资源

滨水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积淀最深、最能体现当地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区域,所以也是最能展示城市面貌的地方。南北两岸滨河路主干线构成了滨河景观带的两条人文景观轴,北滨河路景观轴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湿地公园、生命之源彩陶园、龙源、金城关古建群、兰州碑林、白塔山公园、音乐喷泉等主题景观组团,南滨河路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百合广场、黄河母亲、绿色希望、小西湖公园、水车园、白马浪、近水广场、中山铁桥、亲水平台、搏浪筏客、市民广场、水车博览园、体育公园、雁滩公园等景观组团。此外已规划新建的华夏始祖园、大禹文化园等主题公园也将为黄河风情线添彩。

2 兰州滨河空间的现状

兰州的滨水景观是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市区环境中,开辟出有限的绿地范围,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城市活动空间,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兰州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时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对滨河区景观造成了破坏。黄河河道经过过度的人工化改造,自然风采已愈加减少;水系网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水体与南北两山无法形成有机结合,难以发挥足够的生态效益。

在带状滨河绿地中,众多景点已深入人心、闻名内外,但是众多景观节点各自独立存在,无论从游览空间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缺乏一定的联系。两岸滨河路为兰州东西方向的交通动脉,几座横跨黄河的大桥负担着连接两岸交通的重任,把滨河绿地切割为若干部分,影响着景观的连续性和游览路线的连贯性。

3 兰州滨河空间的旅游规划

3.1 人文景点规划

3.1.1 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

要想保护一个城市中延续的文脉,首先就是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再生,这样才能让它的生命力得到延续。

在结合滨河景观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在保护原有历史遗存完整风貌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设计,让历史的文脉得以传承。另外,在不破坏历史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商业开发。例如,在金城关的遗址上已经难寻历史的痕迹,看到的只是大量不和谐的仿古建筑的堆积。其建筑在外装饰、建筑样式、体量等方面均存在设计上的问题,与“白塔山公园”的建筑群严重失衡,影响了白塔在景观上的主导性,历史文化的文脉被割断,兰州市滨河区景观的背景也形成了一定的破坏(见图2)。

同时,对于沿承历史文脉的景观建设也要善于创新,适当运用高科技手法,如穹幕电影等再现兰州市古老的黄河景观文化,既可以保护古迹,也可以深切感受到兰州变迁的历史文化(见图3)。

3.1.2 建设一系列展现黄河文化的主题公园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休闲、游憩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不同步的是,人们越发感到城市生活空间狭小,环境质量下降,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求。所以,滨河空间增加建设高质量的公园已迫在眉睫。同时,将黄河文化融入到新建滨河公园中,打造一系列的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对构建兰州黄河水文化体系意义重大。

图2 白塔山古建群现状

图3 灯光造景的改造意象

3.1.3 营造具有民俗氛围的游憩空间

兰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样有独具地域风情的民俗文化,我们在进行滨河景观设计的同时,将这些灵动的文化以各种形式物化在滨河景观带中,例如在其中选址进行民俗展演、以雕塑的形式向游人展示等,使滨河景观带更加富于活力。

3.2 旅游线路规划

兰州滨河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景观元素,无论是已建成的景观节点,还是规划建设的新景点,都需要由一条连续、通畅的游览线路将它们串联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旅游观光带。

3.2.1 东西方向,完善各景点间的连贯性

东西方向,即沿河道延伸的方向,开辟一条通畅的串联沿岸景点的旅行观光道。观光道路在滨河绿化带的基础上,拓展现有步行道,充分利用高大乔木的冠下空间,使通行与绿化兼顾。并清除私设摊位,统一安置管理商业活动,使游览空间整洁有序。

在岸上空间不足时,适当利用滩地空间,将观光线路引至岸下,延伸至滩地中。在生态与安全的前提下,在滩地上铺设亲水栈道或架设栈桥,为游人创造亲近黄河水的机会。

当观光线路与城市主干道交叉时,考虑修筑地下通道或空中走廊。地下通道可开发为隧道观光廊,通过多媒体手段虚拟成像,将古城门、老兰州及兰州各领域的发展业绩展现给游人。空中走廊则为游人创造空中观景的平台,以全新的角度观黄河、观兰州。

3.2.2 南北方向,提高滨河空间的可达性

南北方向,即由城区跨越滨河路走向滨河区的方向,安全、快捷的到达滨河区域也是改善滨河游览环境的重要指标。滨河区作为重要的观光旅游区域,势必会出现大量的人流需要横穿滨河路。目前的平交过街方式已难以满足现状的需要,不但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加剧滨河路的拥堵情况,所以人车立体分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普通景点的附近,需设置过街设施。根据实地情况需求,选择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方便游人到达滨河区,并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出入口的外观形态进行合理设计,使其能够融入到周围整体环境中。

在重要景观地段,如中山铁桥的桥头广场处,人流量与车流量巨大,需兼顾景区建设与城市交通。此处考虑设计为机动车下穿通道,将地上空间扩展为市民休闲广场,满足游人的观光需求;地下空间为机动车通行,兼顾地下商业与停车,改善整体的景观效果。

3.2.3 河道交通,提供丰富的观景视角

河道交通,即黄河水上交通,包括南北两岸的跨河交通和顺水而行的沿河交通。增添水上观光航线,让游人亲临黄河水,体验水上观岸、水上观水的多元观景视角。在重要景点开辟观光码头,与岸上观光线路相结合,使得整个风情线的观光线路形成环线,在真正意义上将黄河景观融入风情线观光旅游中来,最终呈现出多样化、多选择的观光线路与观光方式。

3.3 生态环境规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切景观建设的基础,恢复兰州黄河段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优美的绿化空间才能吸引观光游客前来。

1)丰富滨河园林绿地的植被种类与群落结构,塑造四季可赏的植物景观。结合观光线路和休憩场地的布置,增加绿量、引入新型的种植方式。丰富树种种类,使季相、色彩及群落层次更加丰富。用植物衬托景点、烘托气氛,或以植物为主题造景,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形态美、群体美、艺术美。2)保护湿地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营造富有生机的城市氧吧。在保护现有滨水湿地与河心岛的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本土植物种类,并防止外来物种侵入,以维持生态平衡。梳理植被群落,增加蜜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重新让人们看到绿树成荫、鸟类成群的景象。

4 结语

本文从观光游憩的角度,针对兰州滨河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兰州特有的河道景观、地域文化等资源条件,进而对兰州滨河区旅游观光空间提出改造意见,试图将兰州滨水区景观设计与观光线路布置相结合,为人们塑造一个集生态的绿地空间、丰富的游憩空间、系统的观光线路于一体,并能展现兰州文化特色的滨河观光区。对保护兰州滨河区的生态景观、丰富滨河区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滨河空间景观质量,最终创建集人居、旅游、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具有现实的意义。

[1]刘文翰.景观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34(32):62-63.

[2]马晟坤.城市滨河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7.

[3]苏 丽.旅游开发背景下兰州滨河区景观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建国.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0):73-75.

[5]梁仲靖.兰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42.

[6]邱彭华.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89-92.

猜你喜欢

滨河路滨河观光
初雪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实践分析——以兰州市滨河路为例
荡秋千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美丽的滨河路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