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以Why I Teach为例

2012-11-06曾丽馨包志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模因大学英语教学

曾丽馨,包志明

(兰州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以Why I Teach为例

曾丽馨,包志明

(兰州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模因论作为一门学科,自诞生起就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它与语言教学的结合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许多学者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对语言教学的各个模块做了尝试性的探讨,如写作、词汇、翻译、听说、语法、阅读教学等,但鲜有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做出实践说明并给出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鉴于此,经过多年摸索及尝试性的实验,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出发,提供一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如何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导入、新内容呈现、总结及课后作业。

模因论;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英语热”伴随 “求知热”在全国迅速掀起。从一开始的语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到后来的听说法 (audio-l ingual method),再到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任务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乃至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及时下较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法 (constructive approach)等等,各种教学法五彩纷呈,在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英语教育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能自如交际,也要能应对各种考试。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必须同时具备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然而,学生能力的提高源于什么?除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如此众多的教学法流派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到底该沿哪条路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 模因论的基本概念

1976 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以类比的方式提出了 “模因”(meme)的概念,其核心为:(1)模因是信息传递的单位;(2)模因以模仿为基础;(3)模因像病毒那样可以广泛传染或复制;(4)模因类似于基因,成为进化的驱动力[1]。

道金斯认为,模仿是模因的主要复制方式,成功的模因复制受到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三个要素的影响,即模因存在的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数量就会越多;模因复制越忠实,原版就越能得到保存[2]。除了满足以上条件外,海利根还探讨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3]。很多名言警句、标语口号、时髦用语、广告语等都是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

二 模因论与语言教学

模因论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模因的不断复制和传播过程,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一些学者及教师发现,模因论和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息息相关,因此撰文探讨了模因论与英语教学方面的尝试体验。

到 2010年底,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论文共有125篇,有从整体上漫谈模因论视角下英语教学的,如桂文泱 (2007)的 《模因现象与英语教学》[4];也有从各个模块具体阐述的;如马萧 (2005)从模因与翻译教学入手,发表论文 《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5];傅志海 (2007)撰文 《从模因理论重新认识背诵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重新肯定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6];陈琳霞 (2008)在 《外语学刊》中发表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认为模因的表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7];同年,胡丹 (2008)着手于模因与词汇教学,发表论文 《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8];2009年1月,张颖发表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认为模因是架起听力和口语之间的桥梁,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听力和口语之间的关系[9];同年7月,李振 (2009)发表 《英语语法模因教学探讨》,从传统语法教学的角度论述了模因论的启示[10];2010年,吕宗慧撰文 《模因论视角下的互文性阅读教学模式》,将模因论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11]。

归纳、分析已有研究,可发现尽管研究者们已经分模块对翻译、写作、词汇、听说、语法、阅读教学等做了模因论的启示性探讨,但鲜有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出发做出实践操作说明的,当然也没有指出各个环节所应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我们经过多年摸索及尝试性的实验,特提供一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更清晰地呈现这种教学模式,这里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董亚芬主编的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中的第三单元Why I Teach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三 课堂具体设计模式

一堂完整的英语课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复习、导入、新内容呈现、总结及课后作业。

(一)复习——重新认识背诵的重要性

复习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其方式依内容及教师习惯而定。背诵、复述、听写等都是可取的复习方式。这里重点谈一下背诵。尽管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十余年来,背诵曾遭到研究者的质疑和反对,但它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古人云:“书读而记,记而解,解而通,通而作”。可见,背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今天,当人们过于热衷于应用分析性、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时, “往往会像倒洗澡水同时把盆里的婴儿也倒掉那样,将背诵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毫不吝惜地遗弃了。”[12]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不应遗弃背诵,反而应该提倡。因为背诵能将信息保真、快速复制并能长久储存在记忆中,使模因成功地复制传播,从而促进学习者语感的形成和语言习得能力的提升。

当然,背诵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不仅需难易适度,读起来也应朗朗上口。老师应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背诵材料,并在复习环节及时检查。最有效地检查方式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要滚瓜烂熟,遇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教师应给予及时地解释或翻译。只有这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才得以更好地展示,学生才能真正地被教师所折服,进而情愿地按照相关要求去做。对于学生来讲,背诵是每天晨读必做的功课,但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及课堂的抽查则需要教师不仅目的性强,而且要持之以恒。这与其说是考验学生,倒不如说更多的是考验教师的毅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要求学生做了一学期的背诵,内容主要是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如 Pain and Growth,If I Were a Boy Again,Youth,Delights of Books…每天一段,循环检查,一篇结束后集中进行检查并选择好句子听写。一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不仅听力提高了,词汇量也扩充了不少,作文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精美的词句,可谓一箭多雕。

(二)导入——模因与听说的有机结合

导入是一堂课设计最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兴趣能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被提起来决定着整堂课的成败。因而,独特的导入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鉴于这篇课文的标题是Why I Teach,学生一看题目便可以推测出文章主要是围绕从教的理由而展开的。但毕竟作者Beidler是英国教授,学生不熟悉,便很难有亲切感。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也为了让他们能更真切地了解教师职业的快乐和艰辛,这里以自己的经历为出发点,声情并茂地介绍从教的缘由。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展示一些有关职业的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Teaching or being a teacher。继而让学生猜测howmany years I’ve been a teacher?得到答案后很自然地引出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why I teach?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与他们共享从教多年的理由。

教师的陈述是一种刻意的语言输入,也是语言模因的传播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扮演“听”的角色。陈述内容除包含从教缘由外,还应包含教师职业的利弊及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这为学生下面的讨论提供语言复制因子,让其在模仿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和创新。因为模因以模仿为基础,模仿又是创新的起点。为了语言输入的高效性,教师应恰当地利用肢体语言,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解释或作出调整。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接下来是讨论环节。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What would you like tobe in the future?Wh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being a teacher?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beinga good teacher?

讨论和表达思想是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共有的一个过程。在讨论中,学生之间观点的共享是语言输入,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语言的输出和传播。这里最主要强调一个 “说”字,它是语言模因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因传播环境,即开口环境,要从情感到认知上都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有话可说、不怕犯错。以上问题第一个为开放式,谈论理想是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他们有话可说。其他问题或多或少都能从教师陈述中找到语言信息复制的观点,学生以模因作为介质,复制词语或句型结构,并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作出总结,但要注意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Advantages: long holidays;stable work and stable pay;understand educational theory and know howtoeducate his child…

Disadvantages:work long hours during the day and in the evening;low pay and prestige in some countries; theirhard work goesunnoticed and unappreciated…

Good Qualities:learned,responsible, patient,friendly,strict;charmingpersonality;fullofsympathy,conscience and love;appropriately dressed;a good moral characters.

教师在总结中,有对学生提出的模因因子的重复,也有新模因的输入和传播,总结是巩固的过程,也是模因集合的重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输入——“听”和语言输出——“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模因的作用提高了听说教学的效度。

(三)课文理解——模因与阅读、词汇、语法、翻译的和谐统一

1.快速阅读:模因与阅读。模因与阅读的关系最主要体现在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引及阅读题目的恰当设计上。首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略读和跳读,得出中心大意和文章的段落结构。找出自愿的同学回答问题并根据个人表现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成绩的激励下,为了能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课前的预习便成为学生个人的必须。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此阶段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快速阅读得到文章大意的基本方式:如提出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找出主题句,添加适当连接词进行总结等。下面是对本课中心大意的一个提炼。

2.课文研读——模因与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的密切结合。这个环节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处理新词汇;(2)赏析优美的句型结构及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

(1)处理新词汇——模因与词汇。新词汇教学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新单词的音形意等表面知识,而是提示和激发学生用已学过的词汇作为架桥尽可能多地组合和重新组合新单词,达到对新单词地自如使用。词汇的学习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就新单词的音形意互相发问,尤其是意,看谁能提出可行、简便的记忆方式,之后全班同学共享。如学到 “flourish”这个单词时,有人就创意性地提出 “flourish”中的 “flour”发音和“flower”一样,因而它就如花儿一样 “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再如 “coincidence”应首先提出词根“incident” (事件), 继而搞清楚前缀 “co” 有“common”的含义,既然很多未计划的事情同时发生,那么 “巧合”的含义自然得出,拼写和读音也不在话下。这些方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因而成为强势模因刻于大脑中,不至遗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得以提高。

(2)赏析优美的句型结构及修辞手法——模因与语法、翻译、写作。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句型结构或修辞手法,这便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语言模因是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表现型模因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13]。继续以Why I Teach为例。

由于这篇文章显著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句,如:I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built on change…I teach because I like the freedom…I teach because I like to ask questions that students must struggle to answer…文中很多段落都以 “I teach because…”作为开头句,引出相关从教的理由。该句式形式简单,易于模仿,重在理解 “because”后的部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再如:I was there when she came back…I was there when she told me that she later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urban poor…描写出老师对学生的启迪、鼓励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该句型理解容易,重在翻译和运用。对此,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翻译和运用,并给出参考译文:我亲眼看到她回来了,我亲耳听到她对我说,她后来对城市贫民产生了兴趣,继而成了捍卫公民权的律师。有了强势模因 “I was there when…”,学生创造性地给出了Mumis there whenever I aminfrustrationorintrouble…Mumisthere whenever I need a shoulder to lean on…Mumis there wheneverI havehappinesstosharewith的好句子。

另外,该课学习结束后,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发送英语美文If I Were a Boy Again,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由于这篇文章每段以If I were a boy again开头,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描写,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总—分的写作模式应用也非常典型。通过背诵,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会了写作模式,而且在英语排比句的烘托下体味了原文小桥流水般的美妙与作者悔过的深厚情感,从而懂得珍惜今天,抓住每一次机会,而不会年至老矣而抱憾终身。最主要的是,脑海中的排比句会为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析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一篇组织有序、结构清晰的范文是很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这篇文章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模式,有机地将各段串联起来,是写作模仿的典范。先提出问题,接着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回答,通过问答模式最终达到阐述从教缘由的目的。如图所示:

(四)课文总结

1.2 BPD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D)通过的BPD诊断标准[2]:①早产儿或者低体质量儿在出生后28 d(胎龄≥32周)内或纠正胎龄36周(胎龄<32周),仍然需要进行氧疗或者机械通气;②患儿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并呈进行性加重;③X线或者肺部CT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或者出现毛玻璃影,囊泡形成或者出现网格状阴影;④除外先天性心脏病,胸腔积液,气胸或者疝气等。临床分度标准[2]:轻度,未来吸氧;中度,FIO2<30%;重度,FIO2≥30%或需机械通气。

一篇课文的总结是多种多样的,而运用频率较高的是课文复述。复述可分两种:(1)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2)给出提示词,教师先做示范,学生仿照示范复述。前者属于基因型语言模因,后者属于表现型语言模因。前者的优势在于学生思想不受限制,表述随意,但容易犯各类语言错误;后者的优势在于提示词或句型模式固定,易于模仿,长期坚持能极大地促进写作,但多少受到模板的限定,不利于自由发挥。大学英语低年级阶段,建议多使用第二种复述模式。如下例:

◆Beidler,reasons,life-l ongcareer

◆beginning,not present,mention,goafter

◆then,state,notbecause,easy,knowledgeable

◆his own reasons:

▼the pace

▼variety/change

▼freedom

▼opportunity

◆important reasons:

▼opportunity,share success

▼joy,see,growamp;change

◆conclusion:offer love/grow

(五)课后作业

该环节形式多样,如背诵、主题辩论/讨论、课文复述、写作等。根据这篇课文的典型特征,可设计一篇命题写作——Why I Choose to Attend College。写作中,学生需运用总—分—总,即Questionsamp;Answers的写作模式,同时还需遵循以下要求:(1)Yourdecisiontogotocollege;(2)Main reasonsforchoosingtogotocollege;(3)Conclusion.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课文中的各类佳句,语言优美的段落甚至篇章,鼓励模仿,从而促进语言模因变体在源构基础上形成。

四结论

总之,模因论运用于英语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课堂实验和实证。但模仿与创新永远是外语学习者遵循的手段和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这也是模因论的核心内容。正如李传峰所言:“呆笨的徒儿常常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而聪明的学习者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否接受模因论的指导并在不远的将来形成 “模因教学法”,还有待于检验。但不管结果怎样,让学生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创造却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30th Anniversary Ed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194.

[3]Heylight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M].In Proc. 16th Int.Congress Cybernetics.Namur:Association Internet.De Cybernetique.1998.

[4]桂文泱.模因现象与英语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8-139.

[5]马 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3):72-76.

[6]傅志海.从模因理论重新认识背诵在外语教学中作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91-93.

[7]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8]胡 丹,刘爱真.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48.

[9]张 颖.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111-113.

[10]李 振,徐 欣.英语语法模因教学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104-106.

[11]吕宗慧.模因论视角下的互文性阅读教学模式[J].学理论,2010,(6):201-202.

[1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8.

[1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14]李传锋.模仿的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4):3-4.

G424.2

A

1674-3652(2012)02-0071-05

2011-12-3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模因论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GS[2011]GHBG012)。

曾丽馨,女,甘肃白银人,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翻译研究;包志明,男,甘肃靖远人,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模因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