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在医院保卫工作中的推广与实践
2012-11-04沈挺博穆文军李冠军仇元华
沈挺博,桂 勤,穆文军,李冠军,仇元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保卫科,上海 200030)
1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组(INSAG)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1]。国际健康安全委员会(HSCASNI)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理念,被提出来之后,在企业很快得到普遍认可和飞速发展,但医疗单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安全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因此,在当前我国新医疗改革方案推出的形势下,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医院总体服务质量上升,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及医技水平等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医患间的“信任度”却越来越低,医疗效果差、医疗费用高、服务态度不好、缺少沟通,甚至某些医疗机构不时地发生医疗安全恶性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意外及过失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5 093 起,打伤医务人员2 604 名,医院财产损失6 709万元。到2006年,此类事件增加到近1 万起,4年间增长了近1 倍,打伤医务人员5 519 名,医院财产损失达2 亿多元[2]。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纠缠、冲击医院为手段牟取私利的“医闹”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医患间应有的信任和理解,不少医务人员缺乏安全感,不敢采用风险较大的医疗救治技术。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大医院出现了倒卖专家号的“号贩子”和以介绍看病、转院等为名进行牟利的“医托”,盗窃、诈骗患者等治安案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不到位,内部治安保卫机构不健全,治安防范基础设施条件差,群防群控的措施和经费不落实,社会治安防范队伍与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美国外科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成员不再接受高危病例会诊,28%的成员仅仅因为有过失诉讼的危险而不再进行某些手术[3]。我国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术科室的医生由于担心发生医疗纠纷而不愿收治危重患者或进行高难度手术,持此观点者达63.0%[3]。
目前,对医院安全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方面:
(1)假冒病员和医务人员作案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三五成群,在门诊或住院部的收款处和药房等处,假冒病员或家属,伺机作案;或窜至病房,乘午休及病员外出检查时,拎包扒窃。还有一些被称为“医托”、“医疗媒子”的不法分子,装成好心人,拉老乡关系“倒卖”患者。医务人员被誉为救死扶伤的天使,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善良的心里,假冒该院医务人员,取得病员及家属的信任,或为他们代交费或向他们推销假药,从而骗取钱财。
(2)医院安全保卫难度增加:一是就诊人数增多,特别是流动人口就医的增加,这些患者及家属来源复杂,背景不一;二是突发性事件的增多,如车祸、火灾等成批伤员急诊送入医院,对医院的工作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三是一些社会不法分子酒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将社会矛盾延伸到医院。
(3)由医疗纠纷引发的治安问题增多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一些患者及家属不够冷静,冲击医院、毁坏公物、甚至殴打医务人员。这类问题近年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当前医院治安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4)精神专科医院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常因疾病的影响,出现各种意外、破坏或伤害行为,如纵火、毁物、伤人、自伤、自残、逃跑及意外死亡等。这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危害,而且也殃及医院,威胁周围其他住院患者的安全,应引起医院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就我院而言,2008 至今已发生7~8 起由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导致发生较有规模的群体性医疗纠纷。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干扰了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也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3 预控经验
在安全文化概念下,已经形成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提法。其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文化管理4个阶段[4-9]。目前,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总的趋势是管理关口前移,采用“预控”。预控从广义上说,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预先做出充分地了解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予以有效的控制。上级机关提出的预测预报、风险评估、检查监督、应急处置、统筹协调及责任管理6 项机制,在预控管理中都能得到完整地体现。其具有以下特点:①涵盖面广:涵盖了管理的多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借助程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简化管理程序,优化资源配置等目标。②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预控是以良好的管理促进安全文化,各管理层实现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积极维护工作程序和标准。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不仅关注自己的安全,而且关注他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员工在自己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自我编制安全规则,并能与其他同事分享。这些都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根本性措施。解决传统安全管理上的不足:预控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将人作为管理的重点。要求不断革新技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安全管理,变传统安全管理中“被动安全”为“安全动力”,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和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4 我院的经验
本研究通过研究预控措施在精神科专科医院中的应用,提出相关有效的解决方案(软硬件改善、制度完善、安全流程完善、宣教),使住院精神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使得住院精神患者诸多安全风险和隐患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事件[10-13]。
4.1 对象与方法
我们采取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每月1 次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各200 名)、每季1 次出院患者满意度函调(400 名)、工休座谈会、医德查房等形式,广泛征求了解患者对我院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一批有较高素质和社会影响的人员担任行风监督员,建立行风监督员沟通会制度,及时了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在2011年4 月~2012年3 月间开展:①医院安全宣教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无论是职工还是患者,在自身安全意识方面都比较淡薄,这就要求我们保卫科通过不同手段,例如网络、板报、集中进行精神科方面安全常识培训等方式进行宣教,增强职工与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将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②病房硬件设施的改进对精神科患者的安全影响:精神病院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监狱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在患者疏散上会有许多不便之处,安全出口的通畅上要根据精神科的特点进行改进。预控对医疗纠纷的影响: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院保卫部门采用预控措施,提前介入门诊及病房工作,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4.2 结果
经过上述工作后,我们调查共发放200 份,回收174 份,回收率87.0%。其中合格的问卷共169 份,合格率97.1%(见表1)。
表1 对医院安全文化及预控措施工作满意度调查(例,%)
4.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引入安全文化及预控措施在精神科专科医院中的应用,提出相关有效的解决方案即软硬件改善、制度完善、安全流程完善、宣教,使住院精神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使得住院精神患者诸多安全风险和隐患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
[1]祁国阳.对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05,21:218-219.
[2]陈光辉.新形势下医院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340-341.
[3]王玉红,潘义民,彭保华,等.74 起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372-373.
[4]汤萍.营造医院安全文化努力创建平安医院[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0-162.
[5]毕伟.全方位注重医院安全管理[J].医药与保健:下旬版,2009,1 :125-126.
[6]王章杰.安全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71-172.
[7]许明华.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157-159.
[8]刘毅,何爱民.以“安全文化”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13-15.
[9]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3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5-129.
[10]刘毅,周艳阳.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8:108-110.
[11]刘慧,黄淇敏,徐莉.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环节医疗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452-453.
[12]肖锦铖,杨巧兰.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337-338.
[13]卢仕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社会化后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03,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