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对接的研究*

2012-11-02陈丽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1期
关键词:校企人文素质

陈丽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对接的研究*

陈丽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学习合作企业的技能,使得学生掌握的技能单一,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和学生就业工作对接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学生就业

Author’s address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 lege, Nanning, China 530007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教育,又叫合作教育,加拿大将合作教育解释为:1)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的学习与校外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策略,学生在校外的工作往往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有直接的联系;2)合作教育是一种将课堂学习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校外工作分阶段结合起来的教育方法;3)合作教育是一种将学生参加真实的工作作为常规,使其成为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计划[1]。

从校企合作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两大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学生学习的环境也是学校和企业,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知识。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顺利就业,但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却与学生的就业出现脱节的局面。

1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就业对接的现状

1.1 校企合作过程中太过重视合作企业的技能,忽略了行业的基本功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但呈现的局面却是“校热企冷”[2],导致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为了保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采取一再容忍和退避的方式,使得企业有比学校更大的决定权。但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逐利”,而并非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了使学生尽快上手并参与企业生产,企业采取了“用什么培训什么,不用什么不教什么”的方针,以便节约时间和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必备的一些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技能和知识就被忽视了,导致学生技能面非常窄,走出合作企业就很难就业的状况。

1.2 校企合作过程中太过重视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培养,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与企业逐步加深合作深度,一般采取一个班只与一个企业合作的方针。学生3年的高职生涯中,只能接触到一家企业。在企业唯一“逐利”原则下,合作企业自始至终将他们的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而作为非常基础且必备的人文素质,在企业的利益面前被忽略了。这就导致学生的见世面短浅,思维狭隘,当学生走出合作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时,就会无意识以合作企业的标准去评判其他的企业,给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1.3 合作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模式是第一学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第二、三学期学习企业的基本技能,第四学期开始进企业进行上岗实习。3年的学习时间里,只有一个学期学习理论课程,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欠缺。尽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基本的理论储备,学生的动手只能像“鹦鹉学舌”,只能按部就班地处理流水线问题,而解决新问题甚至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都相当欠缺。

2 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对接的模型分析

尽管高职院校懂得办学规律,但为了维持校企合作,不敢争取相应的决定权。而企业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导致学生成为企业逐利的工具。总结归纳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型

图2 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技能仅仅是止于合作企业,并未进一步拓展,更加没有与学生就业对接。而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型应该如图2所示。对比图1和图2可以得出,如果要通过校企合作来促进学生更好地顺利就业,就必须在合作的过程中加强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加上人文素质的培养。行业知识的缺乏会让学生只能信任一个岗位而不能适应一群岗位,人文素质的缺乏会成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的绊脚石。

3 对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对接的建议

3.1 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意识决定行为。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合作的行为。很多院校还认为校企合作仅仅就是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然后把学生送到企业,一切交给企业,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的生产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这样理解校企合作具有明显的偏差。相比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理解更加浅显。只有学校和企业都能意识到认识偏差,真正理解校企合作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把握好校企合作的方向,才能有效地避免行动上的偏差。

3.2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一直处于弱势一方。尽管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跟学生就业脱节的地方,但由于合作地位的不平等性,导致出现“只意识没行动”的局面。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争取主动权,毕竟企业不懂办学规律。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不会被企业牵着鼻子走,才能有效地按照办学规律办学。

3.3 课程设置跟行业标准相对接

校企合作的最终宗旨是要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应该按照“信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标准来进行课程设置,而不是以合作企业的需求为标准来设置课程。学校应该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偏重于合作企业涉及的技术,这样设置的课程才会满足“立足一个行业,突出一个企业”的要求。同样,学生考核也必须遵守立足一个行业,突出一个企业的标准。

3.4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并且贯穿整个大学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一个人最重要也最基本的素质,它决定着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巅峰的高度。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连续型和长期性的特点,只有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贯穿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会有所提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接,在培养企业文化的时候拓展培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这样,学生毕业的时候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3.5 加强理论学习

尽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人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适当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原理,掌握规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合作企业的技术,大大减少了专业理论学习的课时,只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了对应课程,导致学生专业理论储备不足。当下,科技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时间越来越短,学生在校学的操作知识在毕业时就有可能已经被淘汰,只有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专业理论,才能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3.6 加大就业工作力度

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高职学生就业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各高职院校必须组织专门的队伍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系统研究,负责就业的高校教师必须坚持市场调研,摸清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反馈给教学部门,教学部门根据就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并将之落实到校企合作过程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训练新技术,使学生掌握新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4 结语

总结,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工作存在与学生就业工作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企业身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就业中必备的素质和行业技能。只有校企双方都能认识到此问题,并拿出切实的行动,才能将校企合作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衔接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1]周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管德明,万军.校企合作:从“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J].职教论坛,2010(17):4-5.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Research on Coher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Student 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

Chen Li fa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in the process, becaus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to learning the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skil ls, so they didn’t master enough ski l ls to f ind a satisfactory job. This paper proposed a model to coherent two works, and proposed some solution suggest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udent employment

G710

A

1671-489X(2012)21-0033-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21.033

*资助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0JGZ079)。

猜你喜欢

校企人文素质
人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