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2-11-02陈继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低温

陈继云,陈 坚,周 坤

(合浦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广西 北海 53610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作为神经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年发病率为五万分之一,其约占脑卒中患者的30%左右,且由于临床尚无该病的特效治疗方法,使得该病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脑梗死[1]。近年来,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以其创伤小、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应用[2]。亚低温治疗在减轻脑损伤后病理损害程度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3]。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2006-2011年对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4例,男83例,女51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57.48±18.75)岁;发病时间为6~8h,平均发病时间为(7.09±0.85)h。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幕上出血量均≥30mL,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81例,丘脑36例,脑叶1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GCS评分、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选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由北京万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CT定位后确定穿刺点及适宜长度的穿刺针;患者局麻后,无菌条件下以血肿中心(最大层面)为靶点,在垂直颅骨处穿刺进针,将钝头塑料针芯缓慢推入血肿腔,根据患者的血肿位置决定进针的深度,将血肿液态部分缓慢通过引流管抽吸出来,待无液态血液流出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4万U,闭管3~4h后持续开放引流,2次/d,依据头颅CT复查结果,当血肿清除80%以上时即可拔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选用YZK-1086型医用智能低温治疗仪,控制体温在34~35℃,水温在4~10℃,在降温开始前30min采用冬眠疗法,即静脉输入冬眠合剂:生理盐水500mL,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待患者体温降至34~35℃后,调节低温治疗仪的温度为10~15℃。冬眠合剂于亚低温治疗5d后停止使用,患者神志清醒后逐渐恢复体温直至撤机。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d对患者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患者病残0级或CSS减少91%~100%;②显著进步:患者CSS减少46%~90%;③进步:患者CSS减少18%~45%;④无变化:患者CSS减少或增加不足17%;⑤恶化:患者CSS增加18%以上;⑥死亡。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和为总有效。采用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治疗后30d和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达26.87%和70.15%,恶化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仅为2.98%和11.9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0d和90d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组别 例数(n) 术后30d 术后90d观察组 59 59.86±12.31* 85.49±9.29*对照组50 51.19±11.0580.82±8.4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脑组织受到颅内血肿的压迫后,极易造成血脑屏障受阻、代谢及微循环障碍等致使患者脑细胞受到损伤[5]。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临床多以外科为主,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以达到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周围脑组织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性小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还能够避免全麻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但微创穿刺手术很难一次性清除患者颅内所有血肿,且不能及时有效为再出血患者止血,使得其临床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亚低温疗法作为物理疗法,通过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来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将脑血流量和脑细胞代谢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保护血脑屏障,有效避免内源性的对患者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7]。

本研究结果表明: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BARBER M,RODITI G,STOTID J,et al.Pooroutcome in primary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results of amatched comparison[J].Postgrad Med J,2004,80(9):89-92.

[2]林瑞杰,郭谷生,陈伟健,等.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当代医学,2011,17(27):82-23.

[3]赵永雷.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39-140.

[4]宁红辉,李迪,李涛,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5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24):16-17.

[5]欧明亮.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861-862.

[6]杨倩,沈衡升,李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6):415-417.

[7]李华.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3-114.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低温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浅析鱼类在低温环境下暴死原因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浅析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