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2-11-02沈宇桓褚国勇
沈宇桓,褚国勇
(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 4414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1]。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21~65岁,平均(39.3±5.6)岁;病程1个月至9年,平均(3.5±1.2)年。入选病例均符合《内科学》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排除肝、胆及肠道等多器官疾病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原发性精神病者;返流性食管炎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n=55)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口服,1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自拟疏肝健脾汤,基础方:淮山药30g,茯苓30g,党参20g,炒枳壳15g,白芍15g,白术15g,生山楂10g、柴胡9g、陈皮6g。随证加减如下:痰湿重加法半夏8g,冬瓜仁8g,厚朴5g;痰瘀夹血加丹参10g,川芎10g;郁久化热加蒲公英12g,炒竹茹10g,炒栀子8g;便溏加白扁豆10g,生苡仁9g。1剂/d,共取汁200mL,早、晚两次取汁温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予以其它治疗胃病的中西药物。
1.3 疗效评价
痊愈:饮食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好转:临床主要症状2/3以上缓解或明显减轻;无效:不符合上述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别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2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χ2=6.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胃运动功能异常、胃十二指肠炎症、胃酸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2]。本组选用多潘立酮片治疗,主要是因其能作用于胃肠道近端,促进幽门收缩,起到加强胃肠动力、胃排空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该病较常用的有效西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痛”、“痞满”、“嘈杂”范畴,病机多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功能失常[3]。情志变化易影响五脏之中的肝,情志不畅,郁则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见嗳气、痞满等症,故治疗时需以健脾养胃、调理胃肠功能为主[4-5]。本组自拟疏肝健脾汤,方中淮山药、茯苓、白术可健脾养胃,党参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可调理胃肠运动功能,炒枳壳可消积除痞,柴胡等可舒肝升阳,疏散退热。诸药合用,可益气健脾、降逆止呕、行气止痛[6]。本文对5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达到标本兼治,且临床疗效更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熊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77-2079.
[2]章可谓,杨群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86-887.
[3]中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45-1549.
[4]甄利平,谢明坤.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29-1330.
[5]张洪宇.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2011,20(19):2398-2399.
[6]钟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