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藿香正气水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101例分析

2012-11-01雷光远雷招宝

中成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正气水过敏史藿香

雷光远,雷招宝

(1.江西省儿童医院药剂科,江西 南昌 330006;2.丰城市人民医院,江西 丰城 331100)

藿香正气水是由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厚朴(姜制)、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浸膏等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009年版中成药目录),具有促进胃肠运动与排空、解除胃肠痉挛、抗过敏、镇吐、镇痛、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感冒、呕吐、泄泻、中暑、霍乱、水土不服、皮肤癣、神经性皮炎的治疗[1-2]。有关藿香正气水不良反应(ADRs)与不良事件 (ADEs)国内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现有报告比较零散,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江秀琴等[3]在1560例服用藿香正气水的患者中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8%,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头晕和口苦等。本文对国内医药期刊零散的霍香正气水所致的ADRs/ADEs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其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 (1979—2011年)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 (1998—2011年),以“藿香正气”、 “致”、 “引起”、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过敏反应”、“副作用”、“毒性”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下载病例报告原文。

2 方法

剔除标准:重复病例报告,综述性文献,患者基本情况交代不清楚的病例报告,获病例报告58篇101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ADRs/ADEs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处理和转归等,分析其规律与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几点建议。

3 结果

3.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101例中男性60例,女性39例,年龄范围8月~82岁,平均 (23.81±17.23)岁,2例年龄性别不详。其中,55例为8月~14岁的儿童 (占比54.46%)。具体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性别与年龄分布

3.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分布 急性胃肠炎62例,胃肠型感冒与暑湿感冒6例,腹痛、腹胀、纳差8例,头晕、头痛、恶心、乏力7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秋季腹泻3例,中暑3例,预防感冒2例,藿香正气水洗浴1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化脓性阴道炎1例 (静滴给药后死亡[4]),与家人口角服药自杀 (300粒滴丸)1例,原发疾病不详2例。

海鲜和海蛎过敏史1例,酒精过敏史10例,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16例,过敏史不详74例。

3.3 剂型与剂量分布 101例患者使用剂量分布详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服用明显偏大,27例口服后发生抽搐的2~8岁儿童服用10 mL 25例,20 mL 2例[5-7]。1例化脓性阴道炎妇女将藿香正气水30 mL、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庆大霉素24万U、氯霉素0.75 g、维生素C 5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给药10 min即出现难受、寒战、高热 (42℃)、大汗淋漓、牙关紧闭、口流白沫、嘴唇发绀、呼吸困难,尼可刹米 (可拉明)、阿托品抢救无效,于给药40 min内死亡[4]。

表2 口服剂量分布

3.4 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情况 藿香正气水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主要发生在戒酒硫样反应和过敏反应的病例。合用药物为:头孢哌酮钠针5例,头孢唑林钠针、头孢曲松钠针、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替硝唑片、酮康唑片、呋喃唑酮片、庆大霉素针、诺氟沙星胶囊、颠茄片、阿托品片、黄连素片各1例。

3.5 ADRs/ADEs发生时间分布 首次服药即出现ADRs/ADEs者99例 (占比98.02%),第2次服药出现者2例。2例再次用药致不良反应迅速再现。服药后即刻~6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96例 (占比95.05%)。1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布

3.6 ADRs/ADEs临床表现 101例病例报告涉及286例次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抽搐 (33例/次),颜面或全身潮红 (23例/次)、瘙痒 (17例/次),昏迷 (18例/次),烦躁不安 (16例/次),过敏性休克 (15例/次)、胸闷 (15例/次)和戒酒硫样反应 (15例/次)。累及系统以全身性损害 (28.32%)、神经系统损害 (24.48%)、循环系统损害 (18.53%)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15.37%)多见,具体见表4。

表4 ADRs/ADEs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3.7 处理与转归 101例患者在出现ADRs/ADEs后轻度者经停药、严重者 (如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哮喘、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低血糖、肠梗阻等)经停药并进行积极的抢救与对症治疗,100例恢复正常。1例化脓性阴道炎妇女由于医生采用了错误的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加有藿香正气水3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后10 min出现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抢救药物应用不当 (只使用了尼可刹米和阿托品,没有给予吸氧、注射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致使患者死亡[4]。

4 讨论

4.1 相关因素分析

4.1.1 用药前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存在不足 医生在给患者处方前并未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及ADRs史。病例报告中多数没有详细记载,这也是国内医生最常忽视的问题。更有甚者,医生明知患者口服藿香正气水出现了不良反应,仍然给予或允许患者自行服药,致使同样的不良反应再次发生,这样的病例有6例。

4.1.2 用药适应症的选择问题 101例中大部分是通过医生处方用药,患者自行服药者也不少。用药适应症掌握存在不少问题,如上呼吸道感染4例、用藿香正气水沐浴、急性扁桃体炎用药均值得商榷,化脓性阴道炎静滴给药更是不可原谅的用药事故。

4.1.3 联合用药不当 主要表现在与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的联合使用致戒酒硫样反应。

4.1.4 用药剂量偏大与给药途径选择错误 藿香正气水为口服给药,1日2次,每次5~10 mL。作者发现每次用药剂量20 mL者11例,为药品说明书规定上限的2倍。更值得注意的是,55例儿童中27例用药剂量明显超量 (服药后发生抽搐的2~8岁儿童服用10 mL 25例,20 mL 2例[5-7]。1例用于洗浴,1例静脉滴注更是用药途径选择错误。

4.1.5 ADRs/ADEs发生机制 ①过敏反应。因藿香正气水中含有多种药材,成分复杂,其中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5]。致过敏反应可能是由广藿香醇所致,也可能是厚朴、生半夏引起,因为已有广藿香醇、半夏和厚朴致呼吸困难、抽搐、喉部痉挛、甚至呼吸机麻痹死亡的报告[4-5,8-13],但患者究竟对哪一种成分过敏仍需进行研究。②酒精的致敏作用。藿香正气水中含酒精,10例患者有酒精过敏史,服药后发生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戒酒硫样反应可能与其中的酒精成分有关。③酒精的局部刺激作用。本研究3例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空腹或餐后服药致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25岁男性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病史,先后2次服药各10 mL均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治疗[14]。④致出汗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有的广藿香挥发油扩张微血管、促发汗等作用有关[8]。⑤致心动过速可能与其中的半夏、厚朴有关。半夏中含有的刺激性物质除了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外,还可直接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厚朴所含的木兰箭毒碱可引起心动过速[4]。

4.1.6 合理用药的几点建议 ①正确选择用药人群。根据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原则,将藿香正气水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患者[1],不宜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对藿香正气水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 (包括酒精过敏者)的患者禁用。过敏体质患者以及有食物、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慎用。孕妇、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指导则小儿不宜服用[15]。②对超适应症用药持慎重态度。因为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可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这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共识[16]。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特别是儿童严禁超量使用,否则将导致中毒反应。④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期间禁用藿香正气水,以免发生戒酒硫样反应,有的将产生严重后果[17]。⑤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胃炎病史的患者禁用。⑥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藿香正气水的管理,是否考虑将其转化为处方药进行管理。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督促藿香正气水生产企业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加入“本品可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儿童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禁用”的警示语。⑧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患者的病历或药历资料中完善相关记录,避免同样的ADRs在同一患者中再次出现。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3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27.

[3]江秀琴,陈淑芹,袁建兴.我院中医科1560例服用藿香正气水患者情况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2):386-387.

[4]杨绍奇,邓振华.藿香正气水静脉滴注死亡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7,4(2):88.

[5]梁玉萍.儿童口服藿香正气水中毒17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5):462-463.

[6]何艾娟.口服藿香正气水致小儿抽搐10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44.

[7]史文慧,郭 蓉,罗朝利,等.藿香正气水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药师,2007,10(8):790.

[8]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73-274.

[9]梁亚琴,王红娣.口服藿香正气水致过敏性哮喘2例[J].黑龙江医药,2007,20(6):636.

[10]张新荣.温胆汤中半夏致呼吸困难1例报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105.

[11]孙立芳.半夏临床新用及不良反应[J].河北中医,2010,32(7):1057.

[12]郭华林,郭 杰.附子与半夏中药急性中毒的救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3):272-273.

[13]雷利锋.生半夏中毒一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7):487.

[14]谭叶楠,高 天,张旭洁,等.藿香正气水致消化道出血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2):759-760.

[15]“百万药师关爱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中成药合理选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22.

[16]赵常军,贾东岗,雷招宝.“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危害性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984-986.

[17]黄万龙,雷招宝.药源性双硫醒样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0):98-99.

猜你喜欢

正气水过敏史藿香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沉默
高温来袭 藿香正气水服用要小心
藿香正气水鲜为人知的作用
藿香正气水致皮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