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置管引流与经导管间断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比观察
2012-11-01程奎山
程奎山
(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或经导管间断抽出胸腔积液作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通用治疗方法,已为临床普遍使用;但该两种方法应用多决定于医务人员喜好及熟练程度,其临床比较尚缺乏相关对比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所有确诊结核性胸膜炎并中量以上积液病例,同时采用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及经导管间断抽液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共180例,B超证实有胸腔积液或包裹性胸腔积液,且液性暗区厚径>30mm,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将1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间断抽液组)与治疗组(引流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18~56岁,平均32岁;病程7~60d,平均17d。对照组:105例,其中男50例,女65例;年龄19~55岁,平均33岁;病程10~58d,平均期限为15d;并且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2HRZE/4HR抗结核方案,同时口服强的松片。强的松片的服用时间和剂量方法为每顿晨服30mg,病人在病情好转后每周减量5mg,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间断抽液,隔日1次或每周2次;治疗组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调节控制夹,控制引流速度;两组间均常规胸腔注入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20万U+地塞米松10mg,2次/周;并于抽液后复查B超,疗程结束后复查胸片或胸部CT。
1.3 疗效评价
通过治疗,其疗效评价如下: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B超和胸片提示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无胸膜肥厚和粘连;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有轻度胸膜肥厚和粘连;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仍有胸腔积液,有明显的胸膜肥厚和粘连。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间胸水消失时间及穿刺(或抽液)费用比较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如治疗不及时,一般引起胸膜肥厚粘连的同时,尚可在脏层及壁层胸膜间浸润形成纤维索条,导致包裹性积液的产生,使临床抽液困难,治疗难度增加[1]。近年来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多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或经导管间断抽出胸腔积液,该方法创口小,方法简单安全,已为临床大量应用。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机制是通过降解维蛋白,降低胸腔积液粘稠性,清除胸膜粘连和分隔形成,保证积液引流通畅,增加积液引流量,使肺组织得以重新复张[2-3]。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是由Moulton等在1989年首次应用于治疗胸膜腔积液,目前临床上已广为应用。本文通过比较胸腔置管持续引流与经导管间断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与耗费,提示:中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较经导管间断抽液费用更低廉,且可减少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值得临床推广。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3.
[2]闵锐.胸膜腔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J].国外医学呼吸分册,1999,19:39.
[3]韩伟.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