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世琼教授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2-11-01王北平刘世琼李向军张星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上肢颈椎病颈椎

王北平,刘世琼,李向军,张星华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刘世琼教授自1988年开始致力于穴位贴敷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发现,穴位贴敷不仅对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对颈椎病、胃痛、膝关节疼痛、痛经等疾病止痛效果亦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急性疼痛随治随贴,起效迅速。现将刘教授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病开拓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为刘世琼教授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穴位贴敷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诊断标准:①颈项强痛,活动受限,颈部有压痛点或结节,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②X线片检查:颈椎前突生理曲线消失,椎间关节不稳,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能够坚持疗程者;③只接受本法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孕、产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危及生命的患病者,精神病患者等;③脊髓型颈椎病及患有颈椎结核等重症患者。中止、剔除标准:①未能坚持治疗;②中途退出者;③未连续治疗、时断时续治疗者。

1.3 观察指标[2]

表2 评分标准

最高分8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

取穴:颈夹脊、风池、大椎、巨骨、阿是穴。操作方法:令病人取俯卧位,以轻柔放松手法按摩5min。放松后,常规消毒,用30号1~1.5寸毫针进行针刺。“颈夹脊”穴向脊椎方向斜刺,其余穴位直刺,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1.4.2 穴位贴敷组

药物组成:刘教授穴位贴敷颈椎病的药物由白芥子、甘遂、延胡索、葛根、桂枝等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成,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混匀,加入生姜汁,调和,做成直径1cm,厚0.5cm的圆形药饼,备用。选穴:同针刺组。操作方法:令病人取俯卧位,以轻柔放松手法按摩5min。放松后,将药饼贴敷于穴位处,用胶布固定。6~8h后自行取下。隔日1次,3次/周,6次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制定为:临床治愈:疗效指数>80%,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阴性,能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疗效指数在20%~80%之间,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与治疗前有很大改善;无效:疗效指数<20%,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太大变化。注:疗效指数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2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4.6%,经统计学检验χ2=0.3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可见,针刺与穴位贴敷对治疗颈椎病皆有疗效。

表3 两组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评分比较(分,)

39 4.79±1.72 1.23±1.22穴位贴敷组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组别 n 37 4.84±2.06 1.43±0.98

表4 两组间疗效比较 [例(%)]

3 典型病例

(1)李某,女,39岁,教师。2010年5月13日初诊。主诉:颈部强痛,左上肢麻木4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四年前因劳累出现颈部僵硬疼痛,未予重视。后不断加重,左上肢出现麻木症状。至附近社区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予“颈痛贴”治疗,好转。后反复发作,近1个月来加重,遂来我处就诊。症见:颈部强痛,左上肢麻木无力,颈部转动时左上肢放射性麻木加重,无恶心呕吐。查体:颈部肌肉僵硬,C6、C7颈椎棘突旁压痛明显,压颈试验阳性。辅助检查:颈部正侧位示:颈5-7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生理弯曲明显改变。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令病人取俯卧位,以轻柔放松手法按摩5min。放松后,将药饼贴敷于颈夹脊、风池、大椎、巨骨左、阿是穴等穴位处,6~8h后自行取下。隔日治疗1次,3次/周,6次为1个疗程。治疗3次后颈痛减轻;治疗1个疗程后颈痛消失,上肢麻木症状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各种症状完全消失,颈部与上肢活动自如,颈椎棘突压痛与压颈试验阴性。随访半年无复发。

(2)刘某,男,51岁,干部,出诊日期2009年7月11日。主诉:颈痛、眩晕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颈部疼痛,未予重视,后不断加重,继而出现头痛、眩晕,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我处就诊。症见:颈部疼痛,头痛,头晕。稍转动即感头晕加重,颈部活动受限,时而双目视物不清。查体:颈椎棘突压痛明显,压颈试验阳性。辅助检查:颈部双斜位片示:颈4-6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头颅彩超示:椎动脉内径狭窄,血流量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令病人取俯卧位,以轻柔放松手法按摩5min。放松后,将药饼贴敷于穴位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处,6~8h后自行取下。隔日治疗1次,3次/周,6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头晕与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治疗两个疗程后各种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颈椎棘突无压痛,压颈试验阴性。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复查头颅彩超示: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在正常范围内。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讨论

颈椎病多为感受风寒、客于筋脉,或扭挫损伤、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筋骨失养。颈部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气血阻滞,经筋失养,上不能注于脑,下不能温养四末,中不能调和脾胃,故出现头痛眩晕、四肢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该法是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之上,其以穴位和经络为载体和通道给药,既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又可使相关器官得到比一般口服药物时浓度更高的药物,而大大提高药效。目前国内临床主要结合时间疗法,采用“冬病夏治”治疗疾病。刘世琼教授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这种疗法在平时用于治疗颈椎病,效果亦非常明显。所选主穴“颈夹脊”夹督脉而位于病变的临近部位,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的作用;风池、大椎祛风散寒,阿是穴活血化瘀。所选药物白芥子、甘遂、延胡索、葛根、桂枝等,功能活血化瘀、温经通阳。穴位配合药物直接作用于颈部,濡养经脉,疏通气血,最终达到治愈颈椎病的目的。穴位贴敷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穴位贴敷疗法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蒋振亚.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4-6.

猜你喜欢

上肢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