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劳教人员中开展 《弟子规》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2012-10-31韩世波山东省烟台市劳教所所长山东烟台264000

中国司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劳教弟子规人员

韩世波 (山东省烟台市劳教所所长 山东烟台 264000) ■文

在劳教人员中开展 《弟子规》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韩世波 (山东省烟台市劳教所所长 山东烟台 264000) ■文

《弟子规》是古代教育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堪称启蒙养正的佳作,其传统伦理教育至今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去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劳教所深入研究劳教人员道德观缺失的成因和构成现状,尝试把《弟子规》教育引入到劳教人员辅助教育中,科学拟定教学方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客观评估教育效果,在劳教人员行为规范养成和道德观重塑等方面做了有益实践。

一、劳教人员道德观念缺失的成因分析

违法行为首先突破了道德的约束,动机和行为升级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化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或犯罪,而处于违法和犯罪边缘的人所具有的悔罪意识和重新构建的道德水准,会对其改造之路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正确分析其道德水准及成因,是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的前提。根据对劳教人员家庭背景、社会经历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的综合调查和分析,情况大致分两类:

一是家庭成长背景对正确道德观形成的阻碍。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劳教人员习惯、性格形成的先天决定因素。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此类型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在心灵上受到巨大冲击,缺少亲情关爱,加上缺乏正确的社会良知引导,一旦沾染恶性即根深蒂固,很容易迈入歧途,游离于违法的边缘。第二种情况是,父母一方或双方沾染恶习甚至违法犯罪。据调查统计,拥有这样父母 (多数是父亲)的劳教人员占总数的三成。长辈酗酒、赌博、吸毒、游手好闲等恶劣习性,在劳教人员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这些恶行往往伴以对家庭成员的施暴行径,使劳教人员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既憎恨又耻辱的心理,其荣辱羞耻、道义伦常渐失,并逐步仿效,终成恶果。第三种情况是,父母文化素质不高,家境贫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祖父母或亲戚带大,或者长大后跟随父母辗转流离,在非常拮据的经济条件和有限的文化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教育和传统道德教导严重匮乏,对社会抱有一定的仇视情绪。此外,家庭生活的突然变故,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经济破产、重大疾病等因素,也会使得劳教人员的心理蒙上巨大阴影,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失去对自我价值和道德观的正确认知,从而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二是复杂的社会经历、心理状态对道德观的冲击。(1)积恶成习,身懒志颓,崇尚不劳而获的手段和行径。据所内调查,目前在教人员主要分为两类:财产侵害型与滋扰秩序型。前者主要以偷盗、销赃等不法行为为谋生手段,违法动机就是贪图享乐,目的一旦达到就想着下一次作案得手,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后者以团伙违法为主要特点,大多数人属于街霸村痞,性情暴躁,其中一些人则被黑恶势力所操纵,衣食住行长期由“霸头买单”,“寄生”式生活使这类人群渐渐失去了对合法劳动谋生、致富的兴趣,在劳教期间也经常容易和他人产生矛盾甚至斗殴。(2)自暴自弃,对生活缺乏信心,人生观和道德观起伏不定。此类型的劳教人员的年龄偏大,多为30~50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状态使他们有着较为深刻的悔错意识,表面上也积极服改,但是亲情的冷漠和社会关系人的唾弃、指责以及对未来生活信心的丧失,使他们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对以往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伦常观产生了动摇或错位,日常表现时好时坏。另外,在“多进宫”人员中,有些人品质败坏、道德伦常观念丧失殆尽,阳奉阴违,抗改心理顽固,对场所稳定和管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把《弟子规》作为辅助教育的可行性与切入点

(一)《弟子规》介入道德观教育的可行性。针对劳教人员伦理道德缺失的现状,法律的强制性在通常情况下优于道德的自律性,所以日常教育工作仍须以刚性法制教育为主;而道德教育能促使劳教人员趋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是非、善恶、美丑价值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因此在强化法制教育同时,应辅之以柔性的、内容丰富的道德教育,也就说,法制教育需要以道德教育来补充和调整。《弟子规》规范了日常生活的伦常和细节,由个人扩及到他人和社会,从朴素的训规中阐明了丑恶美善、是非对错的内涵和界限,能启蒙和孕育良好品行,而且整部教材形式朴实、通俗易懂,其特点更贴近文化素养较差的劳教人员的生活,更能触及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对违法行为和不良陋习进行较为深刻的悔悟与反思。所以,与其他教育矫治方法比较, 《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恰恰是道德教育的良好裁体和契合点。

(二)《弟子规》在道德观教育中的切入点。(1)《弟子规》对劳教人员心灵的冲击和道德观念的重塑。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和子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脉联系在古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亲情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人生处于艰难的时刻,亲情是心灵最坚强的支柱,如劳教人员的亲情电话、亲情会见,和亲人之间的交流,甚至于亲人的规劝、埋怨等话语,都透露出伦常情感的血肉纽带联系。因此,从道德和家庭伦理入手,因势利导,是促使劳教人员反省罪错、思考未来,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劳教人员认真改造、积极表现的有效手段。 (2) 《弟子规》对劳教人员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矫治作用。“见人善、则思齐,见人恶、则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以这些精华古训辅助引导、规范学员的日常行为习惯,尽量达到“大的是非有评断,小的举止有规矩”的境界,使其有所“知”、有所“畏”。我们曾经对一名入所以来一直是衣袖不整、不系扣子,站没站相、走路随意无形的劳教人员,连续三天让其背诵默写《弟子规》中的《谨》篇 (行为举止规范),让他讲述“步从容、立端正”和“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训规的含义,一周后就彻底改掉了不良举止,而且其他劳教人员纷纷效仿,即知即行,整体精神面貌和个人素养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得到了改变与提升。

三、《弟子规》传统道德理念教育的实践过程

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全员习训、感悟亲伦、悔罪养正、和谐回归”为基本要求,科学配档教育方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劳教人员的忠孝仁爱、诚实守信、见贤思齐的积极生活态度渐始凸显,谨言向善、生活有序的良好行为习惯日益巩固,反省过去、恪守规范、防邪存诫的氛围在场所中逐渐形成。

(一)完善教育设施和宣传手段。把国学教育作为场所文化建设的主打牌,加大文化长廊、宿舍文化墙和场区雕塑及文体设施建设,在全所烘托传统国学教育的氛围;综合运用劳教报、黑板报、宣传栏、自办电视节目、内部教育网络等宣传阵地,在教室、宿舍、习艺车间、食堂、会见区、场区等劳教人员活动场所,进行立体式宣传教育;努力挖掘劳教人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挑选出擅长书法、绘画的劳教人员,组建宣传分队,根据课时进展要求,自主选题创办《弟子规》专栏和学习园地,让劳教人员接触到教材以外的传统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与礼仪,既发挥了舆论宣传作用,又丰富了劳教人员的业余生活。

(二)统筹安排课堂教育。去年以来,所内开展了“警察大讲堂”活动,除专兼职教师外,要求45周岁以下警察全部登台授课,在法律法规、政治思想和技术教育基础上,突出《弟子规》国学教育比重,要求每位警察有教学方案、有电子课件,每个教学周期内有教学质量评估、优秀讲师评比活动。课堂上,授课警察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静、动态信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课堂释讲的方式将《弟子规》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六个专题作详细阐释,做到既遵循古训的原意,又添加了现代教育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如在“入则孝”专题的授课中,对“孝”的古老象形写法与精神给劳教人员作了具体而浅显的讲解,并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关于“孝”的感人事例、图片加以阐述,再结合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因违法失去自由而不能尽孝的现况,来触动劳教人员灵魂,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三)强化劳教人员研习。专门印刷插图版的《弟子规图说》教材,劳教人员人手一册。整部教材文字均为汉语拼音注释,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每篇目都有浅显的人、事、物插图以及详尽、易懂的现代白话文翻译与总结。由各大队警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并负责每天的阅读指导、督促,重点学习和摘录“孝”、“谨”等关乎其教育改造的态度、行为习惯养成等条训,在熟读基础上选择重要篇目熟练地背诵。每一课时由警察组织分管班组进行抽验检查,每一专题由大队集体组织考试,每一学习周期由教育科综合评比,公示各大队教育成果。

(四)加强家庭和社会联合帮教。一是邀请全市“十大孝星”部分代表来所讲授亲身做法,以典型事例和先进示范来感动劳教人员;二是邀请市妇联和市母亲教育中心的专家来所授课,烘托知恩、感恩的教学氛围;三是请驻烟部队来所开展“我为祖国母亲献青春”主题讲演活动,感召劳教人员为母亲、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四是在亲情会见后及时组织亲属座谈会,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劳教人员的现实表现以及学习后的感悟进步等信息反馈给亲属,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了社会家庭、劳教所共同推进学习《弟子规》活动的良好互动局面。

(五)丰富教育活动载体。一是加强典型案例教育。配合每一专题教育,从报纸、网络和劳教人员自身选取典型的案例或事例,由授课警察引导劳教人员,对案例中的正反典型进行评判,对劳教人员言谈举止、遵规守纪等情况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由授课警察对案例和劳教人员发言进行讲评,进而从细节入手,一点一滴地培养劳教人员正确的言行观念和生活态度。二是开展“我给家人写封信”活动。全部课程结束后,每名劳教人员都要写一封家书,将学习心得和感悟倾诉给家人,让亲人体会到劳教人员的转变与进步,感触到劳教场所人性化的矫治功能。其中名为《一封家书》的小品,就是根据劳教人员的家书改编而成,在劳教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并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演出中获奖。三是开展“做个好父亲 (好儿子)”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劳教人员将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违法经历与《弟子规》学习结合起来,既剖析和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又构思和筹划了美好的未来,他们的感悟和体会情真意切,深深触动了现场劳教人员的心灵,感悟伦行、摒恶向善的道德观悄然重塑。

(六)加大奖励力度和再就业推荐。除设立单项比赛奖励,还统一评选国学教育先进学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与劳教人员的评定考核直接挂钩;另一方面,重点加强解教后的再就业推荐。近年来,我们剔除了一些粗加工、体力较重的习艺项目,重点引进符合沿海城市就业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并把劳教人员的习艺劳动情况和弟子规为重点的教育矫治情况相结合,加权平均后综合打分,把得分高的劳教人员作为优先对象向厂家和社会推荐。今年上半年有35名解教人员在相关产业中找到工作,有8名解教人员被合作厂家直接留用,其中6名是在国学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劳教人员。

四、《弟子规》教育矫治效果评估

经过去年以来三个教学周期的实践,劳教人员的道德观念明显提升,行为养成进一步规范,教育矫治和相关管理工作也收到了更加积极的效果。

(一)对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效果

1、劳教人员道德认知程度得到提升。《弟子规》教育活动之前,随机调查了60名劳教人员,让他们简要回答“道德”的含义,其中有43名劳教人员 (A)认为道德就是“不打架、不骂人、不拿别人的东西”等等简单具体的行为,有5名劳教人员 (B)根本不知道道德为何物,只有12名劳教人员 (C)认为道德是“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对社会有用”等几方面的结合 (见图1)。

在弟子规教育辅导之后,采用自主选择答案的问卷调查方式,对上述60名劳教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了验收,统计如图2:

图例说明:

A:能正确理解孝悌内涵及要求,树立社会家庭责任感,主动改善家庭亲情关系。

B:能正确理解谨的内涵及要求,日常言行逐步规范。

C:能正确理解诚信内涵及要求,诚实守信意识得到增强。

D:能正确理解泛爱众、亲仁的内涵及要求,树立博爱意识,远离不良社会朋友。

E:能正确理解余力学文的内涵及要求,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及生产技能。

F:对所犯罪错有正确的认识,综合改造表现明显进步。

前后两次调查中不难看出,通过《弟子规》教育,劳教人员对违法行为的悔省、家庭亲情的维系、如何诚实守信等等都有所体悟,大队警察也明显感受到了劳教人员道德观念的明显改变与提升。

2、劳教人员行为习惯明显规范。在《弟子规》教学中特别是在行为养成规训之后,我们统一制定了《新收劳教人员二十四小时七步骤管理法》,进而推广到半开放和开放型管理劳教人员,严格规范了起居、就餐、劳动、队列、内务等各个管理环节,覆盖了劳教人员每天的学习、习艺和生活日程:一是从内务管理方面做到“细、精”,要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从床铺的整理到毛巾脸盆的摆放都整齐划一、标准定位,每个宿舍窗明几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清新之感;二是在队列、就餐、劳动时做到“严、稳”,要求“步从容、立端正”和“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规范劳教人员的礼仪姿态、行为举止,一旦发现不良习性显露,及时批评纠正;三是在业余时间里要做到“思、悟”,要求“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由分管警察记录每名劳教人员的日常表现,按照从优到劣的顺序开展讲评,让有“劣迹”的劳教人员书写自我检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合规矩和纪律的言行举止,使其逐渐悟出做人应尽的责任和需要遵守的规矩礼仪,达到“大的是非有评断,小的举止有规矩”的境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规范约束,劳教人员的行为习惯开始有了渐进的变化,整体精神面貌和个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变与提升。

3、劳教人员悔罪改过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活动中,警察重点引导劳教人员反思违法行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反思自身心理、品格上存在哪些缺陷,反思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危害,以传统的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逐步矫正恶习,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尤其是通过家庭联合帮教,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警察的关心,多数劳教人员悔罪改过的意识明显增强,改造积极性明显提高。劳教人员人格的转化,道德修养的完善,为其解教后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然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减少犯罪和尽快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好的基础。通过评估问卷调查统计:90%的劳教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违法行为给父母亲人带来的伤害;76.6%的劳教人员能正确认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对自身的危害,并愿意积极戒除恶习;71.8%的劳教人员能正确选择改变自己,融入社会。今年2月26日,外大门值班警察孙警官迎来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说自己曾是这里的劳教人员,去年解教回家时没有零钱,是孙警官给了他一元钱坐公交车回家,今天是专门来还那一元钱的。孙警官想起确有这么一回事,但并没放在心上,那年轻人坚持把一元钱放在了桌上。这位年轻人送回的一元钱的价值已不是普通的一元钱,因为他懂得了诚信、感恩,也让警察为自己的付出、为弟子规教育的成效,感到欣慰和满足。

(二)对劳教工作的推动作用

1、丰富了教育矫治内容和手段,形成了特色教育文化氛围。相对于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的常规课堂化教育和刚性的日常管理考核,弟子规辅助教育以其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氛围轻松而为劳教人员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警察在传统道德教育活动中,注重与法制、政治思想等课堂化教育和日常管教工作相结合,扩大了教育矫治的覆盖面,强化了教育引导功能,对课堂化教育和日常管理起到良好的补充和延伸作用,丰富了教育矫治的手段和内容。在场所文化建设上,借助弟子规教育,加大和完善了硬件设施投入,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场区增设了雕塑小品和传统文化小景,室内增设了“二十四孝”和“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图文刊板,规划了传统教育成果展览厅,开辟了弟子规学习园地,开展了专家授课、演讲比赛,发挥了黑板报、宣传栏、校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为载体,以孝文化为主导,以积极改过、开始新生为目的的特色教育矫治文化氛围,有效遏制了互相交流违法犯罪技巧、反管抗改、违规违纪等不良改造氛围。

2、警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警察的管教形象明显提升。在授课前,警察要对弟子规所蕴含的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和历史渊源进行仔细研究,结合授课内容搜集大量的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组织教案、制作课件。授课时,要注重授课技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劳教人员学习积极性。课后,要组织劳教人员学习讨论,掌握劳教人员学习感悟情况,分析反馈教育效果。对学习落后的劳教人员进行个别教育,组织指导劳教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参加演讲比赛。通过弟子规教育活动,警察个体的教案组织能力、课件制作能力、个别教育能力以及对教育活动的整体组织和效果评价等教育矫治业务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弟子规教学促使警察改变了以往那种仅以威严的外表、严厉的语言进行管理教育的方式,从而以潜心学习思考得来的传统教育文化之精华与现代和谐管教理念相结合,把着眼点逐渐放在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上,让劳教场所“改造人性”的矫治功能随着管理手段的丰富而凸显。在教育实践中,坚持“育人者先育己”,要求每一位警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担当好劳教人员的老师,为劳教人员作出示范和榜样,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和工作态度,对劳教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并在实践中树立警察的地位与威信,从而推动各项管理工作。

3、有利于掌握劳教人员动态,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教育活动,增加了警察特别是从事直接管理以外的警察参与劳教人员管理的频率,改变了以往教育部门和少数警察从事教育的状况;与劳教人员频繁谈心和教育,以及与劳教人员家属的接触、调查,使警察对劳教人员的情绪、思想和动态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把握,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对象和隐蔽性倾向以及影响安全稳定的苗头,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化解消除和有效控制,切实把场所安全稳定防线前移,有助于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有利于逐渐形成严格、文明、科学、和谐的管教氛围和环境,为场所稳定、警察管理模式、教育矫治理念以及劳教人员的回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责任编辑 张文静)

猜你喜欢

劳教弟子规人员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弟子规
弟子规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弟子规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劳教终结
劳教制度的终结
终止劳教
为劳教解教人员就业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