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人文历史 增添文化内涵

2012-10-31夏连保

北京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遗产北京市文化遗产

文/夏连保

发掘人文历史 增添文化内涵

文/夏连保

北京市目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等六处。这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北京市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更是北京市赢得“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如果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北京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还能否存在下去。

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近期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市辖范围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活动。通过这次调研,笔者深感北京市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目前全国各地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的六大问题在北京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北京市文物局于平副局长早在几年前就曾撰文,指出市辖范围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文物安全隐患、景区管理面临的诸多困难、不合理占用对遗产完整性的破坏、周边环境不合理开发对遗产景观的影响等几大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制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全面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修缮的资金投入等几项具体的保护措施。由于当前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北京市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些建议和措施对目前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如颐和园的外围景观环境的保护问题、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参观人群对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的影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与当前的管理体制有着一定的联系,应当作为专题深入研究探讨,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本次调研中,笔者还注意到,目前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中,存在着重遗产客观实体的保护而对遗产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保护重视不够的倾向。其实,文化遗产的实体部分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文化遗产本身原真性的物质部分比做一个人,那么,它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才是“这个人”的灵魂。如果没有了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文化遗产的“灵魂”也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如果我们只注意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实体,忽略了对遗产本身优秀的原真性“文化内涵”的挖掘,那这个物质载体也就失去了其鲜活性和生动性,它所能发挥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就大为逊色了。所以,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方面,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对文化遗产原真的物质硬件部分加强保护和管理,而且也要对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信息加强挖掘、整理、研究,并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我的理解,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层面的内容: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平率政协委员赴天坛考察

首先是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直接反映出的无形的人文创造成就。由于文化遗产形成时的时代和用途不同,在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艺术、时代风貌和特点等各个方面也都有着千差万别之处,从而在设计理念的形成、建筑工艺的成就、艺术表现的技巧、哲学观念的基础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也就存在着多样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这些都是“这一个”文化遗产区别“那一个”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例如北京市辖区内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外,其他五处文化遗产中,宫殿、楼宇式建筑都占据着相当的成分,这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建筑既有其共性的特点,也有着它们特殊性的一面,其所包涵的文化内涵也都各不相同。如果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宣传讲解不到位,一般的民众就很难理解“这一个”和“那一个”文化遗产单位的本质区别。

其次是承载于文化遗产有形建筑之上的无形文化理念。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是保证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前提,也是显示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和丰富积淀的一个窗口,是世界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物质文化所产生的地域不同,时代不同,其所反映的地域和时代文化观念也是不同的。从这一点上说,典型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发展、变化和传承的具体表现和见证。如故宫的建筑包括中轴线在内的设计,就是封建社会皇权一统,皇权至上观念在建筑形式和设计理念上的具体反映,是在吸收了历代宫殿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典范。汉朝刘邦取得天下后,命丞相萧何在咸阳为治宫室,萧何把宫室营造得无比奢华壮丽,并告诉刘邦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可见萧何正是通过其壮丽的宫殿建筑和不同功能区的设计来达成其封建统治理念的。这种承载于文化遗产有形建筑之外的无形文化内涵,是文化遗产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古人在使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所赋予这些遗产的功能,并因此而伴生的仪礼、音乐、歌舞、竞技表演等非物质文化形式。由于历史的发展,这些物质的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用途,成了人们瞻仰和保护的历史丰碑。伴随着这些物质文化遗产而产生的礼仪、音乐、歌舞、竞技等无形文化形态也因而随之逐渐被人淡忘甚至消失了。如果我们只注重保护物质的遗产而任由那些与之相伴生的非物质文化成分走向消亡,那么,这些物质的遗产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历史“标本”而失去了它的文化的鲜活色彩。建议在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都能在单位适当的地方设置一处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体验区,利用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再现这些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伴生的礼仪、歌舞、音乐及竞技场面,使人们能在参观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体验到不同时代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魅力所在,加深对世界遗产文化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作者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墨非 助理编辑 张涛

猜你喜欢

遗产北京市文化遗产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