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出版业文化建设

2012-10-31

北京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类图书原创性出版业

鲁 薇

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社长

促进出版业文化建设

鲁 薇

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社长

上述三大网站跻身畅销榜前二十位的中国大陆作者所出少儿类图书共计19本(占总数的31.67%)。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其中有唐诗1本、幼儿绘画1本、贴纸1本和三字经1本。也就是说,由当代中国大陆作者从文化角度给少儿创作的读物实际上榜率仅为25%,其余绝大部分是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引进的,或者是在吃“祖宗饭”。

中西方文化应该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受益匪浅。但从长远看,会不会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并世俗化,让其占据越来越多的信仰空间?让伴随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成长的过程,包围他们的皆是迪士尼、蜡笔小新等等,这需要引起关注和警惕了。

在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上,对西方文化只能是“拿来主义”,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自我,不能失去自身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优势。在深层意义上看,真正民族性的东西是在长时期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构成一个民族的关键所在。

加大投入,鼓励少儿图书创作。当然,上述图书畅销排行榜也体现了当下读者的市场需求,注入“中国元素”绝不能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改变”。但是这种市场需求本身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少儿类图书的原创性及本土化编写创作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导致缺乏优秀的中国大陆少儿类图书素材和人才;第二,图书出版行业以经济效益作为优先项,缺少对大陆作者的行业支持力度。另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不应当止步于唐诗宋词三字经,也应该对当今时代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化有所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异于任何西方国家,作为一个数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又在过去上百年的激烈竞争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中国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和标准,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话语权是应该影响世界秩序的演变而不是唯西方马首是瞻,或者简单的拿来主义为上。重视个人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教育,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将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突出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简单呆板的说教……只有认真实现上述要求,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原创性作品,才能被“日益挑剔”的读者所接受和喜欢,也才能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行业倾斜,支持本国原创少儿图书。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同时,如何一方面使得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水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使得中国民众保持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是新闻出版业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关系的关键。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出版业担负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双重任务,责无旁贷。事实上,除了少数几家具有公益性质而保留事业单位身份的出版社外,其他绝大多数出版社已经改制为企业。在这种转企改制背后,是市场机制的强势地位和企业对经济效益的本能追求。但是,仅仅依靠几家公益性出版社的力量来支持本国原创少儿图书的出版是远远不够的。在目前国家及北京财政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应当从财政上对民族文化事业进行支持,从行业规划和发展上对原创少儿图书出版倾斜。具体建议为:第一,要求公益性出版社高度重视本国原创少儿图书的出版,集中人力物力创作优秀原创少儿图书;第二,对创作出版本国原创少儿图书的其他出版社进行适度财政补贴;第三,扩大少儿图书创作队伍,提高该队伍素质,对创作本国原创少儿图书的作者进行资助、补贴和奖励,为其创作搭建平台等;第四,不应当过分追求类似动漫等技术层面的原创性,而是加大对于图书以及其他相关表现形式的少儿读物的内容的原创性、民族性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搭建平台,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从幼儿教育开始,形成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第一课堂”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原创性强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本国读物成为青少年和儿童喜欢的读物。通过全民阅读活动等,在培养全民终身学习习惯的同时,让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图书成为社区图书馆的必备藏书;定期举办读书会等社区文化活动,使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平台。将文化建设和国民教育、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责任编辑 崔晨

猜你喜欢

类图书原创性出版业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藏族音乐研究中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及其价值——以西藏音乐史的分期问题为例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作品的原创性
为生活加点“料”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