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52部队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情况调查
2012-10-29沙兆华
沙兆华,张 涛,王 军
近几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展开,作战部队训练强度日渐加大。据笔者所在部队训练伤门诊统计,基层官兵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作战部队基层官兵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人群分布以及对部队战备训练的影响,笔者于2010-01~04对×个摩托化步兵部队进行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用整群抽样方法,将×个摩托化步兵部队基层官兵××××人列为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38岁,平均23.2岁。依据年龄将调查对象划分为三组人群:18~24岁组××××人,25~30 岁组×××人,31~38 岁组×××人;依据专业划分为机关和分队官兵二组人群:机关组×××人,分队官兵组××××人。
1.2 方法 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入伍年月、年龄、性别、单位、职级、患病时间及确诊医院。首先由专业人员组织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学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原则,然后由基层卫生医务人员指导调查对象认真如实地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回收率89%;将上面××××人中除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另随机抽取××××人,对照二者训练成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为:①临床表现;②腰椎CT。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集后,由统计人鉴别、筛选,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显著性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共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4.92%;其中,18~24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4.75%。25~30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5.07%。31~38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6.56%。经χ2检验,31~38岁年龄段与其它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机关人群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7.4%。分队官兵群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例,患病率为4.36%。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显著(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正常组个人训练成绩比较见图1。
图1 椎间盘突出症组与正常组个人训练成绩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侯群。人在出生时纤维环含水约80%,而髓核含水约90%。到35岁时则分别下降到65%和78%。由于脱水及髓核中的蛋白粘多糖含量下降,到30~40岁时,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其弹力及膨胀性。纤维环各层纤维软骨板互相磨擦变性。韧性减低,纤维环在椎体及软骨板的附着点松弛,软骨板亦可发生囊样变性,成为腰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基础。无论是急性损伤或累积性损伤,均会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并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军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高强度的训练和战备任务,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基层作战部队中的30~40岁年龄段的军人,年龄因素是他们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发人群,而长期的战备、训练加剧了腰椎间盘劳损、退变,从而大大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
据相关资料介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长期的坐位颠簸状态以及长期蹲位及伏案工作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关干部长期伏案写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体能训练相对减少,腰背肌力较弱,加之机关干部年龄大多在25~35岁。诸多因素使得他们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本文结果显示,该群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达7.4%。在调查中,多数机关干部反映立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是他们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动作。笔者认为:由于机关干部长期伏案工作,使髓核长期挤向后方,从而使后方纤维环受到较大的张应力,某些情况下施加旋转应力则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笔者在此次调查中发现驾驶员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与其他人群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部队驾驶员从事驾驶时间少,体能训练相对较多有关。
因疼痛性保护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一些肢体动作感到恐惧,如立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拒绝一些高难度的复杂动作,如400 m障碍等,这势必会影响训练成绩,同时,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慢性疼痛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笔者通过调查认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正常者训练成绩差异显著(P<0.05)。
在作战部队,从数量上讲,31~38岁年龄段和机关干部占部队总人数的比例不大,但这两个群体却是部队的中坚力量。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椎间盘突出症对这两个高发群体所引起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平时,椎间盘突出症影响个人及集体训练成绩;战时,影响整个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影响一些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因此,笔者建议:加强部队关于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教育,以增强官兵预防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意识;同时,密切关注高危人群,警示他们避免一些不良生活、工作习惯,限制一些致伤动作。
[1]邱贵兴.骨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2]王志成.骨科主治医生870问[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