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012-10-26王奕萍
王奕萍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王奕萍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目前,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学缘、学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对医学职业教育所必备知识的欠缺都阻碍了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制订一套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等管理制度、采用“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加强培训与引进优秀医护人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等策略来改善和提高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水平。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现象。教师的数量取决于学校的招生人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以下是卫生部2011年对我国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及在校学生人数的统计(见表1、图1)。
表1 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及在校学生人数统计(人)
图1 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及在校学生人数的统计
10年来,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中等专业学校,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在校学生人数都在持续性增长。在招生规模上,只有2007年的招生人数比2006年稍稍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大。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医学教育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数将达到3 830万。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生师比要达到18:1,在部分职业院校中生师比要远远高出标准要求。有专家对广东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其生师比为21:1[1]。生师比过高显示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师资力量欠缺,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纷纷采用大班授课、增加教师任务量来缓解现存的问题。学校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超负荷已经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1.2 教师学缘结构单一,学历偏低
学缘结构指的是教师的来源和渠道。学缘结构单一就是说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师来源单一,医学院校与社会之间的高级医护人才流动较少,出现了“近亲繁殖”的现象。目前,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和医学专业课程教师3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大多来自于师范院校,而医学基础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多是毕业于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医学职业院校由原来的中专转变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的专任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有少部分教师的学历为中专学历,这样显然无法满足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3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及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扩大,师资队伍中出现了“两头多,中间少”的局面。原有的教师年龄偏大,而新进教师的年龄偏小,中间骨干教师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年长教师的退休,整体师资队伍将呈年轻化。年轻教师虽精力充沛,但教学经验不足。同时,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教师职称结构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势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
1.4 医学职业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欠缺
医学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医学专业三大模块。承担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他们掌握了相应的教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具备教师的资格,但进入医学院校从教后,相关的医学知识素养欠缺。而医学专业的教师,虽具备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却缺少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理论等知识。不是学历高、知识渊博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懂得学生心理,了解教学规律,抓住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缺少医学职业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现象说明我国教育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工作有部分盲点,没能很好地衔接起来。
1.5 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交流及进修的机会少
对于年轻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交流及进修是必要的。通过培训及学术交流,教师可以掌握从事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更新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可以了解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动态,开阔视野。然而,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使得教师难以脱身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周而复始,时间一长,教师原有的知识变得陈旧,落伍,所培养的医护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不能满足社会对医护人才的需求。
1.6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欠缺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了职业院校的特色。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教师既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医学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教师不仅要有医学相关的知识,同时又要有高超的动手能力。因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操作娴熟的医护人才,教学重点是医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然而,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专业教师仅仅在学校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时进行过实际操作,每个科室只能呆上两周左右的时间,这种“走马观花”的实践让新毕业的教师在进入新的岗位时无法从事正常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继续进修、培训才能胜任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实践型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了学校的实践课程少于理论课程,学生的模拟实训受到限制。
2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管理
2.1 制订一套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制度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国家有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作为为社会培养医护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医学职业院校一样要有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目标,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学院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是运行的依据,没有规划和制度的保障,机制运行无依可循,因此,制订一套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能够避免师资队伍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循序渐进。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既要考虑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同时又要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2]。深入研究和探讨学校的定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学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要注意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学校未来发展又要考虑教师的个人发展,深入了解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在寻求学校发展的同时,兼顾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望,力争通过制订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把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统一,协调一致。同时,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制度的制订要系统、周密。培训计划要有始有终,不要流于形式,对培训人员要有监督、约束机制,要求受训人员定期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汇报,把先进的理念进行传播,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2.2 采用“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职业教育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学校管理部门除了管理之外,重点应该放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上,树立服务意识。学校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因为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依赖于师资整体水平的好与坏。因此,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让教师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让教师愿意干、愿意来,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必要的。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充分体现教师作为个体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一线教师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科研环境,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排忧解难,为教师谋求利益,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最终使教师的个人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协调统一,共同发展[3]。
2.3 加强培训与引进优秀医护人才是保证和提高医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要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不仅需要理论型教师还需要实践型教师,怎样能够保证在正常的教学进行的同时又能够创办出具有特色、声誉高的学校,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医学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医护专业高端人才、培训在职教师以及从企业行业中招聘兼职实践型教师等“内外兼修“的方法保证职业教育正常进行,这也是提高职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一支专兼教师结合的高素质的医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补充教师数量的不足,总量上要采取控制,人才引进要逐步、分批实施,要注意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合理性,不能盲目引进,最好从一些相关的医院或海外医疗机构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医护从业人员。着重引进岗位急需的人才,重点引进、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学校和各医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各医学专业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4]。
其次,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医学职业院校可以从各大医院中选拔聘用优秀人才兼职从事实践教学,以补充教师数量的不足;同时,可以把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及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与理论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带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是国家对一所职业院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不能仅仅为了满足国家的评估标准就盲目地进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导致人才的闲置。要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对于从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要加强其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而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尝试着了解和学习一些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要关注在职教师的个人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多方位地提高原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应该选拔一些年轻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获得从业资格,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医学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
2.4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等管理机制是实行医学职业教育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留住人才的有力保障
医学职业院校要留住人才、稳定师资队伍,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应该是一种柔性机制,应该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自由且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发挥其潜能的环境,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及淘汰机制。职业教育院校不同于本科高等教育,要求教师队伍中不仅要具有理论型教师,还要有具备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对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不同,其管理机制也应有所不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最终,使得整体师资水平都有所提高。
[1]周杰.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59~62.
[2]李忠波.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71~72.
[3]詹可佳.人本思想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122.
[4]曹杰旺.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统筹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47~48.
G640
A
1671-1246(2012)08-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