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刺前备皮在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2-10-26吴清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2期
关键词:例数部位消毒

吴清华

穿刺前备皮在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效果观察

吴清华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前,患者穿刺部位备皮,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在双前臂浅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的4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采取常规穿刺和备皮后穿刺,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穿刺方法感染率高于备皮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针穿刺前,穿刺部位备皮可降低感染率。

静脉留置针;感染;备皮

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因为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1],不影响肢体活动;不仅有效维持了血管通路,能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便于配合抢救患者;还避免了反复穿刺给血管造成破坏,给患者增加痛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感染是导致留置针废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气温和空气湿度较高时,穿刺部位感染率更高。很多医院采取每日对穿刺部位开窗换药,更换留置针敷料贴来预防穿刺部位感染,为了找到不频繁换药却能有效预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的方法,我院在穿刺置管前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备皮,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400例,其中男212例,女188例,年龄15~82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为清醒患者。穿刺部位均选择在上肢,血管较为粗直、充盈、便于固定的地方。都使用BD公司生产的22 g留置针,外贴3 m透明敷料贴。操作者穿刺前都用无水洗手液2~3 ml搓手至干,穿刺一次成功,输入药物性质相同。

2 方法

2.1 对照组 备齐用物,向患者介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后,操作者用无水洗手液搓手至干,选择血管,在穿刺部位上6~8 cm扎止血带,用无菌棉签蘸碘伏以进针部位为中心,环形向外消毒局部皮肤,直径8 cm,待干燥后再用相同方法对局部皮肤进行第二次消毒。消毒液干燥后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用3 m透明敷料贴妥善固定。

2.2 实验组 操作者备齐用物,做好宣教取得患者配合,选择好穿刺部位,协助患者用肥皂液反复揉搓穿刺点周围8 cm皮肤,流水冲洗15 s,洗净后用灭菌纸巾彻底擦干水,再用碘伏棉球螺旋式涂擦穿刺区皮肤待干。手消毒后在穿刺部位上6~8 cm扎止血带,穿刺前再用碘伏棉签消毒1次,直径8 cm待干。穿刺成功后,外贴3 m透明敷料贴妥善固定。

2.3 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静脉留置针置管后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注意事项;留置期间穿刺部位及周围保持清洁和干燥,洗漱、沐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合理安排用药,对于刺激性药物,控制输液速度,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到最低。留置期间定期观察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

3 效果观察

4 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护理时,穿刺部位皮肤用碘伏、酒精消毒1次/d,更换敷料贴,不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会因为撕敷料贴时牵拉留置针,导致脱针使留置失败。

4.2 患者住院期间因病痛影响、生活不能自理、受医院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个人卫生状况普遍比平时差。大量代谢产物在皮肤上堆积,成为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场所。微生物附着在皮肤上,用肥皂液反复揉搓可将微生物悬浮。再用流水充分冲洗,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使微生物减少60%~90%。

4.3 用棉签消毒时因蘸取的碘伏较少,只能清除表皮的暂居菌,对于牢固寄生在细胞上或细胞之间、细胞碎片、皮肤脂质中[3]的细菌来说不易接触到消毒剂。用碘伏棉球涂擦穿刺部位皮肤时,因棉球蘸取的消毒液比棉签多,能充分与皮肤、皱褶、体毛接触,起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4.4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3 m透明敷贴的有效期为7 d,因其透明性好,可以连续地观察和触诊导管穿刺部位,3 m透明敷贴是特殊的聚氨酯材质,能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既透气且有防水防菌的隔离功能,使穿刺部位不易受外界的污染[4]。

4.5 静脉穿刺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会将寄居在穿刺点的病原微生物带入体内引起感染,而穿刺部位的充分清洁,彻底消毒,能大大减少病原生物的数量,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720.

[3] 胡凤杰.需静脉采血者肘部皮肤消毒效果分析.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11(5):70.

[4] 王宏.CDC关于相关感染预防的最新观点.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38-239.

343800江西省万安县中医院

3.1 受穿刺部位感染影响,2组留置针保留的时间:小于4 d的例数、小于5 d的例数、6 d或6 d以上的例数。见表1。

3.2 穿刺部位感染的判定 拔针时穿刺部位针眼红肿、触痛、沿静脉走向有条索状红线、对导管前端作细菌培养。见表2。

表1 常规穿刺与备皮后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的比较

注:备皮后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较常规穿刺明显延长,P<0.05

留置时间小于4 d 小于5 d 6 d或6 d 项目 例数以上对照组200 16 66 118实验组200 0 8 192

表2 常规穿刺与备皮后穿刺感染情况的比较

注:备皮后穿刺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常规穿刺,P<0.01,*因渗血、渗液、导管堵塞等原因导致拔除静脉留置针的病例不包含在内

组别 例数 感染阳性例数感染阴性例数 阳性率对照组200 8 192 4 200 84 116 42实验组

猜你喜欢

例数部位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