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2012-10-26吕惠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2期
关键词:负性颅脑情绪

吕惠君

·康复医疗·

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吕惠君

目的观察颅脑肿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94例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与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疾病知识等有关。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结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且与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疾病知识等密切相关,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心理干预,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颅脑肿瘤;焦虑;抑郁

颅脑肿瘤是脑科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治疗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在获知疾病后,等待手术时,以及手术后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异常会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造成不利影响[1]。负性情绪与肿瘤的免疫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2]。本实验通过对94例颅脑肿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共94例,其中男78例,女16例,年龄39~71岁,平均52.8岁。神经胶质瘤58例,其他颅脑肿瘤36例。依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焦虑、抑郁的评定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疾病信息包括病变部位、恶性程度、生命体征、既往病史、治疗内容等;量表部分包括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患者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的抑郁情况。调查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调查时间为15~30 min,本次实验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94份,回收率为100%。

1.3 认知行为干预 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心理诊断阶段,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寻找患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制定干预目标。第二阶段为领悟阶段,帮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以及对疾病的危害。第三阶段为修通阶段,应用辩证为主的方法转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第四阶段为再教育阶段,帮助患者学习并逐渐掌握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并在后续治疗中自我强化。在干预过程中与流程健康教育相结合,使患者接受关于疾病正确的导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均经Excel表格整理,以 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两组家属均按预定完成干预前与干预后的问卷调查。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分组 例数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减少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减少值观察组 47 42.76±3.68 35.53±5.13 7.13±1.24 41.87±3.45 35.76±4.75 6.11±2.76对照组 47 42.19±4.65 38.75±5.09 3.44±1.42 41.34±4.62 37.40±4.69 3.94±0.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人体的颅脑腔是一个完整且密闭的空间,当颅脑肿瘤发生时,颅内压会相应升高,致使整个脑神经出现压迫并产生神经系统损伤,最终威胁生命[3]。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的行为表现由躯体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的分泌所控制,情绪的产生大脑皮层起了关键作用[4]。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与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获得的疾病知识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年轻患者,经济状况差的患者,疾病知识缺乏的患者更易出现负性情绪。年轻患者由于癌症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更容易回避社会交往及工作,从而产生极度负性情绪。因患者及其家庭要面对治疗带来的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得经济状况差的患者表现为更为显著的孤独感及失落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负性情绪得不到疏解。而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和手术治疗的盲目认知是造成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和患者接受能力,制定出流程健康教育内容,以满足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知识的心理需求,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因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抑郁。

[1] 乔萍.颅脑肿瘤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全科护理,2011,9(6):1628-1629.

[2] 周玉珍,宋玉成,郝玉荣.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伽马刀治疗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9-51.

[3] 白玉玲.颅脑肿瘤患者入院后等待手术期间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0):1288-1289.

[4] 庞久玲,刘爱东,张静涛,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29-1131.

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总之,颅脑肿瘤术后后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且与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疾病知识等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早期诊断,制定干预目标,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以尽早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负性颅脑情绪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