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程标准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2012-10-25刘红敏黄小蕾张延新徐纪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考核职业

刘红敏,黄小蕾,张延新,徐纪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262002)

依托课程标准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刘红敏,黄小蕾,张延新,徐纪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262002)

课程是各类教学活动的核心,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单一,没有完全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托课程标准进行评教、评学、评课程,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课程标准;课程评价体系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1.032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1]。随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许多课程根据高职教学要求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我校近年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依托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制定课程标准

对于教学评价,无论什么样的课程类型,遵循的教学基本规律和要求应该相同,评价的着眼点也应一致,但由于不同的课程类型,其课堂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评价指标的内涵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应是一种有效方法。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

1.课程性质和作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的关系。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专业的针对性。知识目标可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或后续课程需要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能力目标主要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生达到的职业能力或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目标主要指学生将要从事的临床工作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3.课程设计。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院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后续课程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程内容及要求。包括教学项目、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包含技能、知识与素质目标)、教学任务(情景、境设计)、执考点(考点)、课时五部分。教学项目一栏,根据课程类型,以工作过程、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课程填写项目名称,对于部分基础课程可填写章节名称。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主要填写根据专业培养定位及临床实际工作需要,要求学生实际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任务指为达到教学要求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根据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或教学情景。执考点指结合相关执业考试大纲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执业考试课程可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考点,具体模式见表1。

表1 三年制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5.课程实施建议。为达到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建议如何进行教材选用、内容的取舍和整合。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及后续课程需要,如何进行课程设计、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如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建议可作为教师授课的重要参考。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广泛进行调研,通过学校教师与富有工作实践经验的医护人员、行业专家讨论制定,对于基础课课程标准的制定,还要考虑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后续课程教师参与制定过程。

二、依托课程标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集中体现评价是否符合课程评价发展趋势的关键性文件。在评价标准上,要依据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目标的制定、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方式上,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要有专家、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参与[2];在评价对象上,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评价目的人本化、评价内容整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性[3]。

2.评价的内容与指标。评价包括评教、评学和评课。(1)评教。即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校、系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档案检查、教师取得的论文教改成果等。督导专家主要从教学资料、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课堂管理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同行评价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主要对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2)评学。即对学生的评价,应结合课程目标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执业考试要求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考核方式:试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模拟临床考核(专业课),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课堂纪律、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及课堂问答等内容,占总成绩的10%。课程结业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理论成绩占总成绩7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3)评课。即课程达标评价,课程的达标评价除通过评教、评学来反映外,还要结合后续课程授课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多方评价及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纠正课程标准偏差,促使课程不断完善。

三、讨 论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不断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4]。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标准单一,缺乏课程针对性。(2)评价指标片面,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较多,评价指标偏向对基本教学规范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较少,评价内容过多限于学业成绩,很少涉及学生的多元智能,缺少突出高职教学要求的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3)评价时效单一,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4)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忽视其改进、反馈和激励功能。

文章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首先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由行业专家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提炼出工作任务及岗位的能力需求,再由课程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知识目标等,以“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为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了“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其次,课程评价不再是过去的单一的对学生进行考核或对学生、教师进行考核,而是融入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且结合工作过程,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选取、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课程评价时出现的单一的价值评判。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收集到高能量信息,也利于教学及评价机制本身的反馈、改进。

总之,依托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了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1]马树超,郭 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47.

[2]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J].教育与职业,2008(10):23225.

[3]任爱珍.“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0(1):51252.

[4]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80282.

G642.3

A

100221701(2012)0120065202

2011203

刘红敏,女,硕士,副教授,从事教学管理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与研究。

河南省卫生厅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wjlx11023)。

●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考核职业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