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届世乒赛张继科技战术运用的统计与分析
2012-10-25王东升
王东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技战术分析
第51届世乒赛张继科技战术运用的统计与分析
王东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本文对张继科在第51届世乒赛中进入1/4决赛后3场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其在技战术上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其未来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张继科;世乒赛;乒乓球;技战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51届世乒赛张继科技战术运用。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检索和收集了有关乒乓球技战术训练、分析和临场指挥等方面的大量的文献资料。
1.2.2 三段统计法采用乒乓球技术研究中最常见的三段指标法对张继科在世乒赛中发球抢攻段(发球、发球抢攻、发球被攻和发球控制)、接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被攻、接球后抢攻和接发球后控制)和相持段(主动相持、均势相持和被动相持)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得分率=段得分之和/得分加段失分之和×100%;使用率=段得分之和/全局得失之和×100%。此外,本文还对几位研究对象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了评估, 具体指标如下表1。
1.2.3录像观察法对张继科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三场比赛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张继科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在表2中我们发现,从整体来看,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66.0%,达到良好的标准,使用率31.7%,说明张继科发球抢攻段上手非常积极,并且杀伤力强,这是他在本段最突出的特点。从发抢段使用率来看和王皓交锋时最高,与波尔使用率最低;从发抢段得分率来看,半决赛与波尔交锋时发抢段得分率最高70.0%。从整体来分析,接抢段的得分率55.2%,达到优秀的标准;使用率28.4%也远高于15%~20%的评估水平。这说明张继科在接抢段同发抢段有较为相似的特点,即抢攻积极,较为凶狠。接发抢攻段使用率69.2%最高是与波尔交锋,并且得分率69.2%最高。相持段的整体得分率46.7%,达到良好的标准。这说明张继科在全台相持整体实力较强,相持时能充分展现反手相持的进攻能力,同时正手连续进攻能力较强。从整体来看,相持段的使用率39.9%较低,其中相持段在与波尔、王励勤交锋时使用率较高,因与王皓比赛时发抢和接抢较凶狠,进入相持的球相对较少。
与王皓决赛比赛中,发球抢攻段使用率达到38.6%,并且得分率65.9%,可以看出张继科发球抢攻段的得分是本场比赛取胜的关键。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高30.7%,因为张继科在接发球时,接抢较凶,球的旋转较强,整体得分率48.6%良好;也正是张继科接发球较凶狠,双方回球质量都较高,同时受比赛气氛的影响,因此在和王皓对决赛时回合较少,相持段的使用率30.7%较低,并且得分率42.9%相对较低。
表1 三段技术评估标准 %
表2 张继科三场比赛各技术阶段使用率、得分率统计与评估表 %
表3 张继科发球抢攻段各指标统计分析表 %
表4 张继科接抢段各指标统计分析表 %
表5 张继科相持段各指标统计与分析表%
在半决赛对波尔时,从整体来看,张继科整体的实力比波尔的实力要厚实些。因此,本场比赛张继科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70.0%,达到优秀的标准,但使用率24.7%较低。接发球段得分率69.2%,达到优秀的标准,使用率32.1%。在相持段时,得分率51.4%,达到优秀的标准,使用率43.2%。从比赛录像观察分析,波尔在前三板出手较快,旋转较强,但力量并不大,所以本场比赛中张继科处理好前三板,减少前三板的失误,合理的过度到相持段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在相持中,张继科击球速度,力量和旋转对波尔造成很大的威胁,进入相持中的球张继科得分率51.4%较高。
在1/4决赛对王励勤时,张继科和王励勤代表了横板反胶两面打法的不同时代,张继科比较全面,力量大,反手全台进攻能力无死角。从张继科与王励勤比赛时各个段运用情况来分析,相持段没有表现出太明显的优势,相持段得分率46.2%。唯有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63.6%,达到良好的标准,使用率29.7%,可以看出发球抢攻段的得分是本场取胜的关键。
2.2 对张继科三段各技战术指标运用统计与分析
2.2.1 对张继科发球抢攻段各指标统计与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张继科在发抢段的得分主要来源于发球和发球后的抢攻得分,其中发球得分主要是正手逆旋转发球,王皓6局共吃发球7个发球,王励勤6局共吃8个发球,波尔5局吃2个发球。这是因为对手对张继科逆旋转发球的旋转强度估计不足;同时因为张继科第二板反手的抢攻质量较凶狠,苛求高质量的回球。
从张继科发球抢攻得分率69.5%来看,得分率较高。通过录像观察分析,张继科与王皓比赛时发球抢攻得分情况,多以发逆旋转到对方近网短球,接发球控制半高或者半出台后张继科反手伺机拉冲得分;在与波尔交锋,张继科发球抢攻没有采用太多的逆旋转发短球,多采用正手发长球后的正手衔接抢冲得分较多。这是因为波尔在前三板技术实力比张继科要厚实些,而且全台进攻的能力较强,但是相持能力不如张继科,所以张继科多发长球进行搏杀。在与王励勤比赛时发生的发球抢攻得分情况来看,发球后多以正手或者侧身抢攻王励勤控制或者挑过来质量不高的球得分较多;从张继科发球抢攻失分情况来看,抢攻进攻性接发球失分多于对手抢攻控制性接发球。
2.2.2 对张继科接抢段各指标统计与分析从表4张继科在接发球抢攻段的各指标应用分析中看出,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抢攻的使用是接发球段的主体,整体得分率55.2%为优秀,说明张继科在接抢段积极凶狠,而且技战术运用合理。
张继科接发球抢攻环节的得分率68.2%,使用率21%。通过录像观察分析,张继科在接发球抢攻环节上,主要采用反手的拧拉来发动抢攻,多以压对手反手位为主,而且这一板抢攻质量较高,摩擦好旋转强烈。张继科在接发球抢攻中,即使在正手位近网短球仍然能够采用反手拧来发起进攻,特别在接中路偏正手近网短球时,拧拉效果较好,回球较转,突然,线路多以直线为主,这一独特的接发球成为张继科的特长技术。张继科在接抢王励勤发球环节中效果最好,得分率75.0%。
在接球后抢攻的环节上,接发球后抢攻的得分率82.1%,使用率26.7%。从录像观察分析,张继科接发球多采用反手拧到对方反手位后组织进攻得分,当不便上手时,多采用劈长到对方反手位后正手或者反手组织进攻。从接发球后抢攻的技术组合来看,当张继科反手接发球上手之后抢攻衔接多以反手抢冲为主,当正手控制性接发球后抢攻的衔接多采用侧身进攻为主。张继科对王励勤的接球后抢攻得分率57.1%,不如在与王皓90.0%、波尔90.9%对决中的得分效果。从录像观察分析,张继科在接发球王励勤发球时,多采用正手摆短控制性回接,不像在接王皓、波尔的发球多采用进攻性接发球后组织抢攻,所以在和王励勤比赛时衔接第二板的进攻上失分较多。
从接球后被攻环节上来看,张继科在王皓交锋时使用率25.7%较高,并且失分较多。从录像观察分析,张继科在接王皓站位在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发球落点在张继科正手短时,多采用正手控制回接,因为可能是其对来球的旋转判断不准,回球质量不高而被对王皓抢攻。从与王励勤交锋中发生的接发球被攻来看,多是张继科接发球拧拉质量不高或者是被王励勤计算准回球落点后侧身抢攻而导致被攻,所以张继科在接王励勤底线长球时要敢于变直线,牵制王励勤发球侧身抢攻。
2.2.3 对张继科相持段各指标统计与分析从表5可以发现,在相持中,均势相持使用较多61.5%,被动相持使用较低17.2%,主动相持使用率21.3%。整体来看,张继科在这3场比赛中相持使用率39.9%偏低,和王励勤发生相持较多46.8%。从得分来看,与波尔的相持中占绝对的上方,与王皓相持得分率42.9%较低。
与王皓相持时得分率42.9%较低。从录像观察分析发现,在相持时,王皓运气不错,相持时的擦网较多是张继科在相持中得分率减少的主要原因。
和波尔发生主动相持最多,使用率37.1%。从录像观察分析发现,进入相持时,波尔多采用调右压左,落点变化较多,但是力量并不大,因此,张继科在相持时加快了衔接的速度,同时张继科正反手力量较大,争取了主动进入相持的时机,得分率76.9%。在均势相持时得分率42.1%较低,这是因为在形成均势相持时,波尔击球点靠前,回球节奏快,球旋转较强,因此在开局时张继科相持时失误较多。
张继科和这三位选手相持中,张继科在与王励勤发生均势相持中最多,使用率67.3%。从录像观察分析发现,与王励勤交锋时,接发球轮次中进入相持比较多;发生相持主要表现在,当王励勤发底线长球,张继科反手进攻后形成左半台或全台的相持争抢;当张继科正手控制性接发球后也容易形成全台相持。在均势相持中,反手左半台争夺时,张继科突然变王励勤的中路成为他得分的关键。同时张继科反手主动相持时,反手能充分的连续发力,达到欧洲选手反手技术的水平。
3 结 论
3.1 在本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张继科三段得分率的评估一优二良表现出很好的竞技状态。
3.2 在发抢段中,逆旋转发球技术突出,发球直接得分为比赛局面的打开起到关键的作用;逆旋转发球后的反手抢冲是发抢段主要的得分手段。但在发球后抢攻对方进攻性的回球的能力稍显不足,特别是发球后侧身抢攻冲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3.3 在接抢段中,张继科表现接抢积极凶狠,全台无死角,其中全台范围内的反手台内拧质量高,是组织接发球抢攻的特长技术,但在接反手接底线长球和正手小三角球后的组织进攻衔接需进一步巩固提高。
3.4 在相持中,整体相持能力较强,在左半台的相持争夺中,反手进攻能力特别突出。
[ 1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长盛考》研究课题组. 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 2 ]李今亮,杨辉,赵霞.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
[ 3 ]冯淑娟,谷 晨等.第48届世乒赛马琳技术统计分析[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
[ 4 ]崔凤海,曲晓霞.马琳第45届世乒赛技术分析-兼谈直拍快攻打法的发展趋势[ J ].体育与科学,2003,24(1).
G846
A
1674-151X(2012)05-016-03
投稿日期:2012-02-21
王东升(1970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