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2-10-22刘琳,张凯
刘 琳,张 凯
(1.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市马场医院,天津 30007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病情严重或应激时亦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DM病群体中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2DM)。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T2DM患者逐年增多,且趋向低龄化。T2DM患者从糖耐量正常(NGT)转变为临床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要经过一个糖耐量受损阶段,即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状态[1],研究表明 IGT 患者发展成为DM及并发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NGT者显著增加。因此,IGT的防治已成为干预T2DM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已证实饮食和运动疗法可以预防IGT向T2DM的转化[2],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为了研究药物干预的必要性,本临床研究以120例IG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单纯控制饮食和运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干预1年的结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马场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6.1~7.0 mmol/L,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1个月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检查2 h后血糖(2HPG)仍在7.8~11.1 mmol/L作为IGT患者入选标准,并排除继发性血糖升高,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其他的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等情况。共120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3±9.08)岁;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8±9.02)岁。两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OGTT 2 h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差异无显著,P>0.05,两组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治疗的方法,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50 mg/次,3次/d,随饭服用,同时关注不良反应。患者血糖用末稍血乐康全血糖仪测定,血脂用酶法测定,胰岛素用DPC药盒测定。按照公式:IRI=空腹胰岛素测定值×空腹血糖测定值/22.5,ISI=1/(空腹胰岛素测定值×空腹血糖测定值),计算IRI和ISI值,结果以自然对数表示。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两组IGT人群干预1年后,对照组IGT转为正常者 20例(33.3%),仍为 IGT者 35例(58.3%),转为糖尿病者5例(8.3%);治疗组 IGT转为正常者49例(81.7%),仍为IGT者8例(13.3%),转为糖尿病者3例(5.0%)。治疗组DM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治疗组IGT转为NGT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
2.2 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IGT人群干预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包括 BMI、WHR、FPG、2HPG、FINS、PINS、IRI等指标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干预期间,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的比较(±s,n=6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的比较(±s,n=60)
IRI ISI治疗组 治疗前 26.30 ±5.01 0.910 ±0.065 6.62 ±0.75 9.60 ±1.91 18.36 ±9.52 84.10 ±14.70 2.64 ±0.81 -4.68 ±0.96组别 时间 BMI(kg/m2) WHR FPG(mmol/L)2HPG(mmol/L)FINS(mmol/L)PINS(μg/ml)治疗后 23.10 ±5.09 0.652 ±0.051 4.70 ±0.82 7.71 ±1.30 10.20 ±5.61 50.90 ±10.53 1.26 ±0.85 -3.26 ±0.94对照组 治疗前 25.91 ±5.45 0.889 ±0.042 6.61 ±0.89 9.53 ±1.94 17.98 ±7.30 83.67 ±14.32 2.59 ±0.78 -4.53 ±0.98治疗后 25.81 ±3.79 0.880 ±0.053 6.43 ±0.83 9.43 ±1.98 16.97 ±5.46 81.98 ±13.69 2.36 ±0.96 -4.21 ±1.29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DM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限缩短,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而T2DM是DM的一个重要的临床分型,占本病群95%,因此积极防治T2DM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3],其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向[4-7]:①发展为DM的高危倾向,如不加干预,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损程度,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达50%或以上时,便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约60%以上者5年后会发展为DM[1];②引起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高发生率,研究表明在IGT阶段就可能发生血管病变,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IGT强烈预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并且临床上许多新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均伴有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提示这些并发症在IGT阶段即已出现。
T2DM和IGT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GT的转归具有双向性,既可以进展为糖尿病,又可以恢复正常。在IGT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止IGT向DM的转化,是预防DM的重要措施。阿卡波糖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8],能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胰腺α淀粉酶,阻止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据报道长期使用阿卡波糖可使空腹血糖降低10%,应用至4个月时,阿卡波糖与磺脲类(优降糖)的降糖作用相似,但餐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较磺脲类治疗者为低,说明长期应用阿卡波糖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9]。STOP -NIDDM 研究[10]证明,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IGT,可以延缓其向T2DM的转化,减少DM的发生。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卡波糖不仅能使IGT恢复正常,而且还能显著减低IGT人群的BMI、WHR、FPG、2HPG以及FINS和PINS的分泌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因此是今后治疗IGT,尤其是伴高胰岛素血症者值得选择的药物。
1 陈弼沧,吴秋英.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甘肃中医,2006,19(1):7
2 唐学杰,林海龙,陈淑敏.Ⅱ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8):32
3 杨文英.为什么要下调空腹血糖受损的下切点.中华内分泌杂志,2004,20(5):387
4 钱玲,施侣元,黄远霞.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22(l):29
5 杨文斌.阿卡波糖降低IGT个体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1):141
6 Wallander M,Bartnik M,Efendic S,et al.Beta cel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ut without previously known type 2 diabetes:a report from the GAMI study.Diabetologia,2005,48:2229
7 肖新华.葡萄糖耐量异常与微血管并发症.世界医学杂志,2004,8(9):l
8 郑虎.药物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7
9 张志卫,郭蓉.拜糖平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观察.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25(2):116
10 贾海燕,田浩明.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