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教学
2012-10-21廖秀珍彭利云
廖秀珍 彭利云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教育的目的和模式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教育观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实践性教学的目的背离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本义,即人本主义。功利主义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安排实践教学,人本主义根据人的发展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模式;功利主义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就事弄事,人本主义注重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功利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只重动手操作,人本主义将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培养作为重要目的。要发挥实践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人本主义;实践教育;教育方针;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坚持学生第一位,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三是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体现服务与关爱,使学生愉快合作、心情舒畅、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运用在大学教育中,要求我们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
二、我国的教育方针重视实践教育、突出以人为本
实践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始终贯穿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方针中。其共同特点都体现了教育方针尊重人,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的宗旨。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没有遭到破坏。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多次明确指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然而,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三、实践教育目的和模式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不难发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对实践教育目的认识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因而也为实践教学赋予了不同的模式。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实践教育主要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指导。195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毛泽东这一思想影响下,实践教育作为教育人、改造人的手段,具有很強的政治因素。毛泽东教育思想还特别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并将其浓缩为“理论——实践——理论”。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成为一种主流,并对我国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来自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表明,市场更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知识,上岗后就能立刻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社会对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自然就转向了以训练职业技能、对接就业为出发点和归缩。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纷纷适应这一要求而不断改革。实践不仅仅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类高等学校的共识。
四、两种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在学生培养中的局限性
实践教育目的和教学模式尽管在不断变革中发展,但归结起来还是离不开二种主流模式,即理论验证式和技能训练式。
理论验证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过程作为增强感性认识、验证理论知识、理解课本概念的途径,其对应的实践形式是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作为应用专业知识、锻炼操作能力、对接职业岗位的途径。
这两种实践模式既然是主流,自然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基础,但如果我们不能认清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性,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找出应对措施,教育实践将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有名无实的过场,甚至会误导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室操作模式,已经演变得越来越机械和形式化了。教师在课前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和要求都设计好,实验过程基本上是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然后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操作。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观望的状态,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技能训练形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高等学校的主流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按照某一具体技能设计一个实践项目,每一次实践教学对应于某一具体的操作训练,学生没有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技能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学生派往企业生产线上去顶岗,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对应的指导,放任自由,甚至不能结合专业,更谈不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五、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源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教育的成败。实践教学中的存在的种种问题还得回归到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上来讨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功利主义在教育中越来越占有主导的地位,人文精神的培养逐渐让位于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制定实践计划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考虑,不顾及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就事弄事,怱视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只重动手操作,忽视动脑思维;强调学生将来做什么现在就练什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实践教学的真蹄。
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然而,有专家却认为,中国现在的更大问题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问题,在合格的公民都不能培養的时候,我们希望要培养出拔尖人才,这是不可能的。要培养创新人才,先要找回严重缺失的人文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不能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品质从完整的人分离出来孤立地培养,否则就会造成人格分裂”。功利主义的实践教育观就是片面强调为了能做某项工作而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违反人的全面发展规律。
六、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如何使实践教学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功能,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以《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认识决定态度。首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先进的理念才有先进的实践设计。我们注意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对商务活动的渗透不断加深,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商务活动的知识含量也越来越重。设计电子商务实训项目,不仅要考虑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更要考虑培养学生动脑思维的能力,培养应对复杂商务活动的能力。
毛泽东说过,教改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我们始终认同这个观点。实训课到底是“就事弄事”还是“精心设计”,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认识和态度。教师有了认识后还要及时转变角色,要摆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我更认同“导师”这个概念。实训中老师是导演,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自己去发挥;实训中老师是向导,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然后学生自行朝着目标前进;实训中老师是吹鼓手,要使出种种招数,调动学生的激情。
陈旧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我们注意到,教材一般滞后于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组织实践教学很少照本宣科,大都以学科的最新动态、社会生产生活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教师的学习心得和科研成果等,作为构建实训项目的素材。
人是不相同的,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要求所有的学生。电子商务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是方方面面的,实训设计要考虑不同特点的学生需求。我们采用真实项目驱动、分类指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将以班级为单位办真正的校园电子商务作为实训项目,组织学生面向校内师生采取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商务活动。实训中将真实任务按职能分解,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自选岗位和职务,以职业角色的身份在完成岗位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真正达到实践促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
[3] 《现代教育思想》十个主题讲座之一——实践教育
[4] 杜威. 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和研究
[5] 陈正夫. 教育目的论的哲学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