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1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文献的经穴筛选
2012-10-2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00029郭麒竹张红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00029)郭麒竹 张红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中医归入“痹证”、“骨痹”、“筋伤”、“劳损”等范畴,主要为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外感风寒湿邪。而风寒湿邪杂至、痹阻经络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价格低、无毒副作用,以及患者乐于接受的优点,但是由于穴位很多,选穴不尽相同。因此笔者通过对2000~2011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的选穴情况,从经络辨证的角度分析整理,总结出治疗本病的高频穴位及高频经脉。
1 现代医学的病理分析
一般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是从软骨面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关节软骨磨损和关节代谢失调。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板的存在为关节活动提供了保障,而活动自如。一旦发生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伴随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就会使关节逐渐破坏而致其退行性变。由于各种损伤因素,纤维蛋白物质沉积覆盖关节软骨,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出现钙化现象。临床多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和软骨代谢异常所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 十二经脉高频穴位筛选统计及结果分析
2.1 十二经脉高频穴位筛选 采用该穴在38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38=该穴位的出现频率,以获得该穴位的频率值。
2.1.1 手太阴肺经的高频穴位 在11个穴位中,未出现高频穴位。
2.1.2 手阳明大肠经的高频穴位 李晓昊等[1]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辨证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病机是气血阻闭不通,经络阻滞。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在五腧穴中为合土穴,不仅以清热解毒、解肌散风见胜,另具行气活血、疏筋利节的功效。因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调理全身气血,疏调不通之证。又曲池为手阳明合穴,故而能起活血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
任硕[2]认为针刺患肢对侧曲池穴采用关节对应取穴法于巨刺法相结合,关节对应取穴法认为肘关节对应膝关节。阳明经主润宗筋,为多气多血之经,曲池乃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专善清热解毒,祛风散邪,行气活血,通利关节,配以温针灸使热力于药力通过针柄传入经、穴内,直达病所。
在20个穴位中,只出现了1个穴位。即:曲池5%。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根据关节对应取穴法,膝关节对应肘关节,所以选择该穴。
2.1.3 足阳明胃经的高频穴位 程棕鹏[3]从局部解剖角度分析犊鼻穴处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有胫前动、静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王学普[4]认为梁丘、足三里补气养血,活经通络,祛风化湿。汤群珍[5]认为针刺梁丘,足三里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再加温针,借艾火之力及药物作用促进炎症吸收;应用推拿手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滑利关节。艾鹤飞等[6]选犊鼻穴,以达通其气血,调其经脉,通络止痛的目的。阴陵泉配梁丘主治膝关节肿痛,配足三里可治疗下肢不遂痰痹。王雷等[7]认为足三里、梁丘具有补气养血,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周伟能等[8]认为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多治气形两伤病证。
在45个穴位中,出现了6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是:梁丘63%、足三里61%、犊鼻24%、伏兔5%、髀关3%、丰隆3%。梁丘位于膝关节局部,具有通经活血的作用,可治疗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犊鼻位于膝部,深层有膝关节腔,可以通经活络,主要治疗膝关节病痛。张宜[9]认为足三里通经活络,治疗足阳明胃经所过的组织器官的病症,所以可以治疗膝痛,下肢痿痹。髀关、伏兔为下肢治病的常用穴位,可通经活络。钟宾谟等[10]认为丰隆位于下肢,可加丰隆以化痰。
2.1.4 足太阴脾经的高频穴位 王学普[4]选取阴陵泉健脾除湿,散寒止痛。艾鹤飞等[6]认为膝关节易受急慢性损伤和风寒湿邪的侵袭,故选阴陵泉。王雷等[7]选取阴陵泉健脾祛湿,散寒止痛。周伟能等[8]认为阴陵泉能健脾化湿,行气通络,血海能活血和营,疏经通络。吴毅明等[11]认为其发病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而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可健脾除湿,取血海以治血。张宜[9]选取阴陵泉健脾利湿、行水化滞。佃仁森[12]认为血海位于股内侧肌,功能活血舒筋,加强膝关节的血运。赵会玲[13]认为针刺阴陵泉可以健脾利湿。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益肝脾肾以治其本。李雅娟等[14]认为血海能补益气血、化瘀通络。
在21个穴位中,出现了3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是:血海79%、阴陵泉58%、三阴交5%。血海位于膝关节上部,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阴陵泉、三阴交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且阴陵泉位于膝关节附近,故可以治疗膝痛。
2.1.5 手少阴心经的高频穴位 在9个穴位中,未出现高频穴位。
2.1.6 手太阳小肠经的高频穴位 在19个穴位中,未出现高频穴位。
2.1.7 足太阳膀胱经的高频穴位 程棕鹏[3]在用推拿手法治疗后,点按承扶、委中、委阳穴,可使患处气血通畅,起“通”的作用。涂国卿等[15]在主穴的基础上,游走性疼痛偏重者加膈俞,寒邪性疼痛偏重者加肾俞,王远长等[16]主手法推拿。
在67个穴位中,出现了7个穴位,其频率依次是:委中24%、委阳8%、肾俞5%、肝俞3%、承扶3%、承山3%、膈俞3%、昆仑3%。委中、委阳都具有活血通络。承扶、承山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由于本病主要为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外感风寒湿邪,所以选取肝俞、肾俞、膈俞补益肝肾、活血补血养血。
2.1.8 足少阴肾经的高频穴位 陈武杰等[17]认为配合针刺太溪等穴,更能达到祛瘀止痛的作用。丛莘等[18]用刺络放血的方法,在患者的阴谷等膝关节附近的穴位点刺,或在穴位附近的经脉上找青紫怒张的血络处点刺表浅静脉。
在27个穴位中,出现了2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是:太溪13%、阴谷5%。阴谷位于腘窝内侧,解剖位置深层有膝上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太溪具有滋阴补肾、温补肾阳、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选取该穴。
2.1.9 手厥阴心包经的高频穴位 在9个穴位中,未出现高频穴位。
2.1.10 手少阳三焦经的高频穴位 在23个穴位中,没有出现高频穴位。
2.1.11 足少阳胆经的高频穴位 陈波等[19]认为阳陵泉强健筋骨。陈志成等[20]在主穴的基础上,认为寒湿型中加悬钟。鲍圣涌等[21]选取悬钟补肾生髓,舒畅经脉。
在44个穴位中,出现了4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是:阳陵泉76%、膝阳关24%、悬钟5%、风市3%。阳陵泉局部解剖深层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同时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膝阳关位于膝外侧,属于局部取穴,可以治疗膝髌肿痛挛急。风市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治疗腰腿挛痛。
2.1.12 足厥阴肝经的高频穴位 陈志成等[20]在主穴的基础上,认为湿热型中可以加行间。佃仁森[12]认为肝藏血主筋,本穴促进内收肌群功能。王应军[22]针刺膝关可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在14个穴位中,出现了4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是:膝关11%、曲泉11%、行间3%、阴包3%。膝关、曲泉位于膝关节周围,能活血通络,可以治疗膝股疼痛。行间偏于泻热。阴包位于缝匠肌与大收肌之间,可以调节内肌群。
2.2 整体高频穴位筛选统计及结果
经过文献汇总进行筛选统计,选取出现率(f)≧20%的穴位进行排序,认为这些穴位具有重要意义见附表1。
2.3 高频经筛选统计及结果
在十二经中比较,结果见附表2和右下图示。
从附表2和图示可知:出现率在20%以上的经脉是:肝经2 9%。出现率在10%~20%(含10%,不含20%)的经脉是:脾经14%、胃经13%、膀胱经10%。说明肝经、脾经、胃经、膀胱经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经脉。
3 奇经八脉及与奇经八脉有关的高频穴位
3.1 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均无高频穴位。
3.2 任脉 在24个穴位中,出现两个穴位,其频率排序依次:关元5%、中脘3%。
4 经外奇穴
王雷等[7]以阿是穴松解粘连,活血祛瘀,疏筋利结,共同达到祛邪的目的。陈波等[19]认为内、外膝眼和阿是穴疏通关节气血。王学普[4]选取内外膝眼、阿是穴宣通局部经气。陈武杰等[17]认为膝眼、鹤顶穴位居膝部,温针灸之能温通经络,直达病所,使气血充盈,筋骨得营。曹银香等[23]选取局部穴位。张宏荣等[24]认为在膝关节的膝眼、鹤顶、阿是穴等处施以温针,起到针和灸的双重作用使疼痛减轻而达到治疗目的。
按频率排序依次:内膝眼92%、外膝眼87%、阿是穴50%、鹤顶39%、髋骨3%。
附表1 整体高频穴位表
5 体会
5.1 对38篇文献筛选经、穴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5.1.1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中出现的穴位覆盖面广,呈现出高频穴位和经脉的规律。在整体高频穴位的筛选过程中,频率≥20%的穴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内膝眼、外膝眼、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鹤顶、犊鼻、委中、膝阳关。
5.1.2 在经脉筛选中,主要的经脉包括肝经、脾经、胃经、膀胱经。
5.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经脉的关联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其发病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治疗上,以补肾健脾、活血通经、调和阴阳气血为法。选取肝经、膀胱经以补益肝肾,因为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
5.3 高频穴位局部为主,远端取穴多研究
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高频穴位大多集中在膝关节周围,说明众多医家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上以局部取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