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药的加工方法

2012-10-20陈瑞生陈相银张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麸炒心土根茎

文◎陈瑞生 陈相银 张越

山药为常用中药,以薯蓣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嵩高。”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我国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区。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境内,包括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所产山药名贵,习“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笔者就山药的采收、加工、炮制三方面的生产实践经验及体会在本文中与同仁交流,以期引起更多人士对中药的传统加工及炮制工艺给予关注。

▲山药

山药的采收加工

山药春天栽种于当年霜降前后即可收获。l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珠芽,再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根茎。挖时要小心,注意保持山药根茎完整无损。挖取后,先切下芦头贮藏作种栽,根茎加工成药材。根茎挖回后,要趁鲜加工,否则变软加工率降低。将挖起的山药根茎切去上端芦头(留作种用)后,用水洗去泥沙, 除净须根,用清水浸泡,洗去粘胶质,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 放入硫磺柜内熏至透心(通常每100kg鲜山药用硫磺0.4~0.5kg),装入麻袋中,堆码好放置,使山药体内所含水分流出,再用清水洗, 摊在太阳下曝晒至外皮稍干硬时放入竹篓中堆闷,促使其内部水分外溢, 加速干燥,并防止外干内湿。闷后再晒, 如此反复, 直到内部干燥(如遇到阴雨天气, 可放入烘炉内用炭火烘干),即可加工成“毛山药”,商品以条粗、色白、粉质足、无虫霉者为优质。

将挑出的,质量好的毛山药放入水缸内,加水浸泡(水要淹过山药的表面)1~2天,至泡透心为度。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外皮, 置于竹垫上晾晒至表面出现白霜,在干湿适度、软硬适宜时进行搓揉。具体操作为: 在平整的桌面上垫放一块表面刨得十分光滑的木板,再将毛山药放在木板上,上面再用另一块表面同样光滑的木板压住,稍用力来回揉搓,直到根茎圆直坚实。每搓揉1次后晾晒1小时,再放入缸内用白布盖1天,取出后再搓揉。如此反复多次, 直到干爽,即可得到“光山药”,商品以足干、色洁白、圆柱形、两端平整、长9~18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光滑、粉性足者为优。

炮制的历史与加工过程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法,宋代有炒微,姜汁炒、炒黄等炮制方法。金元时期有白矾水浸焙法、炮法、五味子炒等炮制方法。明代以后,有乳汁浸,酒蒸,葱盐炒黄、乳醋炒,炒焦,土炒,盐水炒等方法。现行的有:清炒、土炒、麸炒等炮制方法。

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泡24~48小时,至约七成透,取出,闷润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2~4mm),干燥,筛去碎屑。山药的外观质量为类圆形厚片或斜片。外表皮白色或黄白色。切面白色或类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土炒山药先将灶心土置锅内,不断翻动,炒至灵活状态时,再投入山药片拌炒,炒至表面均匀挂土色时取出,筛去灶心土,放凉。(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土炒山药的外观质量为类圆形厚片或斜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色。土炒后山药增强补脾止泻的功效。

麸炒山药去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迅速翻动,用中火(120~150℃)炒至淡棕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山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麸炒山药的外观质量为类圆形厚片或斜片。表面淡棕黄色,粉性。麸炒后山药增强益脾和胃、益肾固精的功效。

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司在炮制生产实践中体会到,山药饮片的薄厚会影响炮制和煎煮的效果,由于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故切制过薄则炒之易碎,煎煮时易糊化,煎液难过滤,药汁浓度过高,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过厚则影响山药的有效成分的煎出。该企业在生产实验中观察到,1mm厚的山药在80℃开始糊化,100℃焦化、黏器;3mm厚的山药在100℃煎煮10分钟透心无糊化现象,药浓度正常。因此切片厚度以2~4mm为宜。

《本草纲目》将山药概括为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肺”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猜你喜欢

麸炒心土根茎
不同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麸炒中药现代研究进展
灶心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半红树植物水黄皮的不同基质育苗试验
苍术麸炒前后苍术苷A的药动学行为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生、麸炒苍术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灶心土治胃病
棉毛橐吾根茎中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