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甜蜜生活了如指掌了吗?

2012-10-20王翠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血糖仪血糖监测

得了糖尿病只是按时吃药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血糖监测,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血糖监测也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同时,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在生理状况下,血糖也会有一定的波动,对于普通人正常范围内的血糖波动可以不用太在意,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就不能不关注了。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段对血糖的监测有不同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时间段:

1.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睡前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随机血糖: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某些情况赶紧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就代表着健康与否,所以一定要密切关注。除了需要每天进行规范的血糖监测外,当身体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的时候,首先都要想到测一下血糖。只有在了解血糖的状态之后,再进行急救或者对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才能更好的保证糖尿病患者的安全。这些特殊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

1.出现饥饿感。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最好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疲劳。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开车。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血糖过高,最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低都不能把他们弄醒。对这些患者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最好上床前测一下,上闹钟半夜起来再测一次。

6.脾气变大。低血糖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颤抖、心慌、出汗、饥饿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出现情绪变糟时,也许该测血糖了。

7.压力骤增。家庭变故、工作压力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压力来源持续存在,需要频测血糖。

8.忙碌。忙碌本身会让血糖升高,另外也容易让人忘记测血糖,甚至忘记吃饭。因此,忙的时候不妨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9.锻炼。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接下来又能降低血糖。应该咨询医生,看看运动前可以接受的血糖是多少。锻炼时要把应急的甜食和手机、血糖仪带在身边。

10.感觉任何不适。糖尿病人应该对身体的暗示保持敏感,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尽快测血糖。

血糖监测小窍门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所以自己在家进行正规的血糖监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糖尿病患者随时监测血糖,可以帮助患者随时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关于血糖监测,很多糖尿病患者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其实在一些细节上多注意一点,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奥秘,让血糖监测更科学、更有效。

1.准备一个精准的血糖仪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把握好测血糖的时间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糖尿病患者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猜你喜欢

血糖仪血糖监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血糖仪的发展史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