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城市化贫困的现状与成因分析①

2012-10-19新疆大学徐晓莉邓羽佳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失业城市化贫困人口

新疆大学 徐晓莉 邓羽佳

著名的世界人口贫困研究专家马丁·罗维利恩对城市贫困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贫困确实是伴随着城市化而产生的。此外,2001年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城市资源报告的“城市指标分析”也说明城市化是城市贫困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明了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关系是密切的[1]。

新疆在西部大开发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它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同时要对新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贫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是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而且会影响新疆的经济发展,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各民族群众的向心力。

1 新疆城市化贫困的现状

1.1 新疆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

新疆的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包括:(1)劳动人口。2009年,全疆有67016名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五•七工”享受了补贴资金。主要是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失业型和就业型贫困人口,它包括了暂时或长期处于失业的人群,困难企业职工,以及经营中的失败者。(2)非劳动人口。主要是民政部救济的传统的老、幼、弱、残人员和部分特定的优抚对象。从2010年1月1日起,全区现有63.9万人享受了城市低保。(3)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口主要是新疆本土进城的农民工和失去土地在城镇定居的部分农村人口,还有疆外民工构成的流动人口。(4)疾病,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截至2010年5月4日,灾害共造成全疆115万人受灾,这些人口以前可能并不贫困。

1.2 新疆城市贫困人口的分布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2007)对新疆各地区城镇的贫困发生率进行了研究,认为新疆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三地州和北疆阿勒泰,塔城地区等边缘偏僻地区,基本属于绝对贫困状态,但是北疆地区贫困发生率比较低,程度不太严重,属于相对贫困状态。而按行业来说收入高低与行业的贫困发生率呈反比关系,收入越低的行业贫困发生率越高[2]。根据井晶(2009)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领取低保金的贫困家庭的调查,表明新疆城市女性的贫困率明显高于男性,少数民族的贫困率明显高于汉族,而少数民族女性的贫困率要高于汉族女性的贫困率[3]。

1.3 新疆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消费现状

新疆城市贫困群体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生存性消费支出,尤其是困难户的食品支出高出平均水平14.5%。此外,城市困难户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支出比全疆平均水平分别低了1.71%和5.2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低了3.1%,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也都低于全疆平均水平。可见他们的教育投资不足,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此外,对于居住和医疗保健的支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都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了他们的居住成本高,身体素质较差,也反映出政府对他们的救助与补贴不到位。而且越是贫困的家庭,家庭就业者负担人数就越高,困难户比全疆平均水平多负担了1.53人[4]。

而且据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新疆城镇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相比,倒挂173.80元。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更加重困难群体的生活负担,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更缺少多余收入进行社会保障,困难群体对子女就学、养老及就医等一系列问题的担忧加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 新疆城市化贫困的因子分析

2.1 数据介绍

因子分析的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更的大部分信息,我们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5]。首先通过对城市化贫困方面的文献研究,本文选择了9个有可能影响贫困的经济指标,城镇失业率(X1),各区县 GDP 增长率(X2),人均GDP(X3),非农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 GDP 比重(X5),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X6),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X7),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X8),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X9),根据 2011 年《新疆统计年鉴》整理得到了关于这9个变量的15个城镇的相关数据,通过提取主成份来解释影响新疆城市化贫困的重要原因。

2.2 实证分析

2.2.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若KMO值大于0.6,Bartlett球度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说明数据适于做因子分析。我们利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输出结果如表1:

表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

虽然KMO检验值为0.402,小于0.6,但是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样本数据通过Bartlett球度检验,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

2.2.2 求出特征值及特征根的贡献率

根据主成份的提取原则,取特征值为0.8,提取了3个主成份,如果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0%,我们就可以认为提取的主成分可以较大程度的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2 特性根与方差贡献表

由SPSS软件分析得到三个主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3.524、2.611、1.178,分别能解释的方差为39.152%、29.012%、13.084%。因此,第一主因子能解释总信息的39.152%,第二主因子能解释总信息29.012%,第三主因子能解释总信息的13.084%,三个主因子累计能解释总信息的81.248%,也就是可以解释我们选取的9个贫困成因的81.248%。

2.3 结论

根据得出的因子负荷矩阵,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主因子中的变量X6,X7,X8,X9的负荷值分别为0.768,0.873,0.901,0.907。第二主因子的变量X1,X3,X4的负荷值分别为-0.601,0.880,0.800。第三主因子中的变量X2,X5的负荷值为0.837,0.612。

因此我们制定第一主因子为社会保障因子,主要解释了人力资本存量,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新疆城市化贫困的影响,但后三个因素的影响更大。第二主因子为失业与经济发展因子,主要解释了失业,经济实力与富裕程度,产业结构对新疆城市化贫困的影响。第三主因子为宏观经济因子,主要解释了经济增长速度和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对新疆城市化贫困的影响。这三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整体信息量的80%以上,所以,新疆的城市反贫困的具体措施可针对上述的三个主因子来制定。

3 新疆城市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并丰富社会保障体系

新疆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远远达不到“十五”计划中提出的15%~20%,离“十二五”规划的25%的目标更是相差甚远,所以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城市困难群体的失业,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同时健全适应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增强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能力。此外,还要对新疆城市贫困群体的教育文化娱乐方面予以保障,提供符合民族文化的培训,提升他们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以促进就业,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反贫困的突破口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整合新疆特色资源,打造民族品牌,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供优惠和政策鼓励新疆贫困群体自主创业,同时规范城市地下通道,街道两旁的买卖摊位,丰富就业形式。新疆仍要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增强新疆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升城市贫困群体的经济实力。

3.3 协调新疆各区域发展共同反贫困

新疆各地区的城市贫困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2010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GDP(43039元)是和田地区的人均GDP(5181元)的8.3倍。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引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新疆各地区的人文,自然资源,发展基础等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寻求区域间积极合作,实现新的增长极带动发展,削弱贫困。

[1]城市化中的贫困现象与和谐发展.[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4475139.html.

[2]阿里木江·阿不来提,阿尔斯朗·马木提.新疆城镇贫困及反贫困研究[J].人口学刊,2008,(4).

[3]井晶.新疆城市女性贫困的经济学分析[M].新疆大学,2009.

[4]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光盘版).

[5]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张航燕,郭云升.新疆城镇反贫困中的失业保障制度安排[J].新疆财经,2007,(2).

猜你喜欢

失业城市化贫困人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隐形贫困人口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失业预警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