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可进入性分析①

2012-10-17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孙长青孙冬玲

中国商论 2012年29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条件区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孙长青 孙冬玲

旅游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难易程度和时效标准,其中包括旅游者抵达旅游地的便捷程度和旅游中的舒适、方便程度。基于此,本文将旅游可进入性概念延伸解构为自然条件、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要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个有机整体。对旅游可进入性的研究、国内国外学者都已涉及,但多数是从单个旅游地或旅游景点出发,为此本文将以一个经济区域的形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可进入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包括包括:上海、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盐城、淮安)、浙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金华)以及安徽(合肥、马鞍山)等22个城市。为保证课题研究数据的统一性,本文研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系统不包括2010年3月新加入的盐城、淮安、衢州、金华、合肥、马鞍山6个城市。

1 自然条件

表1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汇总

地理位置上的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北纬28°至33°25',东经118°20'至123°25',共16各城市。该区域处在中国的中东部,东面临海,有水路航线与大连、青岛、广州等区域城市相通;北、西、南有京沪、浙赣、温福等铁路线和沪蓉、沪宁、杭瑞等高速公路与山东、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相连,起着连接东北、华北、华南的枢纽作用,同是也是许多内陆省份通往国外的连接港。

长奖三角洲各城市处在太平洋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极少出现极端异常现象,常年皆为旅游适宜时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虽都有增加,但都是城市化效应带来的影响,与其他地区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没有影响到游客的适宜度。

长江三角洲这种枢纽型的地理位置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极易留住过往的旅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可进入性条件。

2 政策条件

为了创造良好的可进入性,长江三角洲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个官方组织,为游客进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扫清各种障碍,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共同发展旅游创造了政策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等各种组织的协调下,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无论是合作政策和功能政策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1)合作政策方面,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政府早在2003年7月5日就在“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上就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合作(杭州)宣言》,通过取消区域内国内旅游地陪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区的限制措施、允许其他城市的旅行社在本市开办分支机构、在各入城口设置醒目的旅游指示系统等措施,逐步取消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确实保障旅游贸易的自由化、竞争的公平有序。进入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取消了国内地陪制,外地旅游车可以自由进入城市和景区,同时其他城市旅行社也允许在本市开办分支机构了,入城口的旅游指示系统也已部分完成。

(2)功能政策方面,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政府主要是在竞争、社会、旅游部门政策上制定了多项相关的协议规则,在地区政策上鲜有成果。每年一届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都把竞争的有序性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充分保证无障碍旅游区的运行;2004年,针对社会政策中的人力资源问题,江苏、浙江与上海三省市的人事部门也进行了合作活动。

3 经济条件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大的一个城市群,其经济条件比较好,2010年人均GDP达到了7.59万元,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2.99万元。本文选取2011年每万人拥有星级饭店数、公路密度、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三个指标来分析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营情况。

每万人拥有星级饭店数代表一个区域的可接待能力,公路密度代表一个区域的可运输能力,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代表一个区域的城市内部便利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接待能力方面,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中只有接待能力最差的泰州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全国的2倍;可运输能力方面,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全部高于全国的平均值,长江三角洲平均值达到了全国的3倍;城市内部便利性方面,有5个城市低于全国的平均值,省会城市大大高于全国水平,但长江三角洲的平均值仍然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表2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区域运输能力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城市内部便利性方面发展稍有些不均衡,有待加强。尽管如此,长江三角洲已初步建立“三小时经济圈”,城市间的交通运输能力一定弥补了城市内部便利的不足,基础设施运营良好。

4 社会条件

一个区域的旅游可进入性还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文化接纳性。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同属于吴越文化圈 ,各城市拥有彼此认同的文化基础。

(1)浅层面文化基础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是我国居民构成最为复杂的一个地区。以上海市为例,长三角的北翼的江苏启东、海门地区60%的家庭有上海亲戚;长江三角洲南缘的浙江萧山地区70%以上的家庭有上海亲戚,血缘关系的复杂正是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居民善于接纳别人的鲜明表现。

(2)核心层次文化基础。王德峰等学者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认同的核心文化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四个方面:一是合理的个人主义;二是在文化价值上的宽容态度;三是务实精神和意识形态中立;四是积极学习新事物的开放心态。文化价值上的宽容使得居民更容易接受外来的游客;务实精神使得居民总是大力支持政府出台的各项旅游发展政策;开发的心态造就了居民善于学习,创新的意识。

通过浅层面文化基础和核心层次文化基础两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文化特点的总结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居民在对待外来文化,外来人员时是非常开放的。

通过本文对自然条件、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作为一个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其外部的可进入性和内部的可接纳性都已具备很高的水平。

[1]蔡道成,王吉花.可进入性与海南旅游业的发展[J].琼州大学学报,2007(2).

[2]何燕,杨新军.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2007(4).

[3]黄秀娟,黄福才.基于PCR的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7(9).

[4]宋言奇,马乙玉.以文化认同促长三角经济合作[J].江南论坛,2004(10).

[5]王德峰.第6城市群经济联动的文化基础[N].国际金融报,2003(10).

猜你喜欢

长江三角洲条件区域
排除多余的条件
分割区域
选择合适的条件
区域发展篇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及发展思路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开发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