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粮食市场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2-10-16秦志勇李远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进口量大豆

秦志勇,李远景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价的稳定又是关系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系日趋紧密的背景下,研究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对保证国内粮食安全和稳定粮价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粮食净进口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关系

粮食的净进口是连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纽带,通过研究净进口这一纽带与国内外粮食市场最灵敏的变量——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国内外粮食市场的紧密关联程度,进而揭示两个粮食市场的动态均衡关系。

1.1 变量的选取与简单特征分析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粮食问题时对粮食概念的界定主要指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的统称。本文研究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与国内粮食净进口量三个变量的关系,是通过选取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小麦的国内市场价格和小麦的国内净进口作为变量进行研究。之所以选择小麦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是因为在对这四种粮食品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小麦的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与净进口量之间的关系。小麦的国际价格为美国海湾离岸价格,单位已经通过汇率换算成(元/t),小麦的国内市场价格为中等小麦市场价,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单位:元/吨,小麦的国内净进口量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单位:万t。

从图1 可以直观地看出:小麦的国内市场价格和小麦的净进口量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1993年到1995年为上升阶段,1995年到2000年趋势都是一致下降,2001年到2003年平稳的维持在低谷,2003年到2004年上升,2005年到2007年是一个下降的趋势,2008、2009 两年又有上升,虽然在个别年份变化有所区别,但是总体上看趋势是一致的。从1998年开始,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和粮食净进口量呈现一个相反的趋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粮食小麦市场价格和小麦的净进口量是一个正向的关系,而国际粮食市场小麦价格和国内小麦净进口是一个反向的作用[1]。

图1 国内外小麦价格与净进口折线图Fig.1 Line char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heat price and net import

1.2 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根据小麦的国内净进口量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和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直观分析后,得出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变量为国内小麦净进口量,自变量为国际粮食市场小麦价格和国内粮食市场小麦价格。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Q 为小麦净进口量,P1为小麦国际市场价格,P2为小麦国内市场价格。运用Eviews5.0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国际、国内小麦价格与小麦净进口量的计量模型分析结果Table 1 Econometric model analysis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heat price and net import

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到模型的方程为:

Q=-377.831 167 7-0.737 973 850 7 ×P1+1.091 372 239×P2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国内粮食小麦市场价格P2和国际粮食小麦市场价格P1的系数均通过了5%置信水平的T 检验,从方程的拟合优度上看,方程的R2值为0.83,调整以后的R2值为0.79,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高,且Durbin-Watson值为1.95,接近于2,不存在自相关,方程整体拟合较好。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系数为1.09,即国内小麦净进口量对国内小麦价格的弹性为1.09,国内小麦价格上升1%,国内进口量将上升1.09%,这符合国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净进口的正向作用的现实经济意义。国内小麦价格净进口量对国际小麦价格的弹性为-0.74,说明国际小麦价格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小麦净进口量将下降0.74个百分点。国内小麦价格和国际小麦价格对粮食净进口的作用是显著的,且国内小麦价格对小麦的净进口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国际小麦市场价格对国内粮食净进口的影响程度。

2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关系的滞后变量模型分析

由于经济活动存在惯性,经济变量的当前变化往往受到其他变量及其过去水平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滞后效应。经济变量除了受到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以外,很多时间序列的变量还会受到自身的上一期甚至是上几期变量趋势的影响,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是自回归现象[2]。对于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也一样存在着时间滞后与自回归现象。首先,由于粮食产量直接反映出粮食价格的变化,对于国内粮食价格来说,今年的价格如果很高则势必会鼓励下一年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下一年粮食产量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下一期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化。其次,国际粮食价格不仅影响当期的国内粮食价格,同时也会影响后一期的国内粮食价格,这是因为,国内粮食市场会根据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来调节本国的粮食市场的价格,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把国内粮食价格作为因变量,以国际粮食价格当期和滞后期以及国内粮食价格上一期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2.1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含有自回归变量的滞后模型公式如下:

Yt=α+ΣβiXt-i+ΣδjYt-j+μt(i,=0,1,2,3…)(j,=1,2,3…)

公式中,Yt表示国内粮食市场价格,Xt-i为国际粮食价格现期和滞后期的价格,Yt-j为国内粮食价格个滞后期的价格,μt为方程的误差项[2]。通过滞后变量模型和因变量的自回归相结合分析国内粮食市场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关系。

通过对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四种粮食品种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分析后发现,大豆的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相互关系。选取大豆的国内市场价格P作为因变量,大豆的国际市场现期价格P1和滞后一期价格P1(-1)和国内粮食市场大豆滞后一期的价格P(-1)为自变量。大豆国际市场价格的数据采用一号黄大豆的美国墨西哥湾的大豆离岸价格,国内大豆的市场价格数据采用中等黄大豆的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来源于历年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数据已经经过平减处理。

2.2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2.2.1 平稳性检验

因为大豆的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为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如果为非平稳序列数据,则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所以,在对模型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ADF检验结果Table 2 The result of ADF test

表2结果显示,P、P(-1)、P1和P1(-1)都是非平稳序列,但是他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由于四个变量是同阶单整的,且有两个变量是另外两个变量的滞后一阶数据,所以四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2.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含有自回归变量的滞后模型公式,利用Eviews5.0对国内粮食价格P,当期国际粮食价格P1和滞后一期价格P1(-1)以及国内粮食滞后一期价格P(-1)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国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价格的计量分析结果Table 3 Econometric model analysis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ereal price

拟合以后的方程的结果为:

P=-393.378 4+0.707 8×P (-1)+1.145 8×P1-0.472 1×P1(-1)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调整后的R2=0.942,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方程的变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所要描述的变量的关系。各个统计量均通过了95%置信水平下的T检验,F检验显著,方程整体通过检验,Durbin-Watson值为1.745,经检验没有自相关,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P(-1)的系数T检验显著,说明大豆的国内粮食价格受自身上一期国内市场大豆价格的影响显著,这是符合现实经济意义的,上一年的大豆国内市场价对下一年的大豆国内市场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其支撑能力可以达到71%。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弹性系数达到了1.146,即国际大豆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变化1.146个百分点,这是符合中国大豆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近几年大豆的国内价格出现平稳上升的趋势,这和国际市场大豆的价格增长趋势相同[3]。

3 结论与建议

在国际粮食价格、国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净进口的关系方面,选取了中国小麦的粮食净进口和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做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对国内小麦的净进口量的作用显著,其弹性系数分别达到了1.09和0.74,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要强于国际粮食市场。在国际粮食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的关系方面,选取了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建立了滞后变量模型。结果表明,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弹性达到了1.14,说明两个价格之间的反应是灵敏的。因此,利用粮食的国际贸易来进行国内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方法可行的[4]。

因此,国家在利用粮食国际贸易改善国内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时应该做到:首先,利用国内外粮食价格的纽带——粮食净进口,来调控中国的粮食供需平衡。在中国逐步放开粮食市场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在逐渐加强,这样为利用价格和净进口这两个关键变量调节国内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要进一步放开国内外粮食市场,加强粮食市场的法制和体制建设,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适时适度地调节粮食的进出口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其次,通过粮食市场上灵敏反映供求变化的变量——价格,来建立国内粮食安全预警,利用国际粮食价格的当期和滞后一期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同时注意到国内粮食价格本身滞后的影响来控制粮食价格,实现比较平稳略有上升的合适的价格政策来调节中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6]。

[1] 朱希刚.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12):12-19.

[2] 田维明.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唐齐鸣.中国近26年粮食生产的回顾与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5(4):387-391.

[4] 魏剑锋.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潜力及实现机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168-174.

[5] 张初贤.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平衡情况分析及立足粮食自给的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08(5):13-17.

[6] 李先德,王士海.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9(9):9-15.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进口量大豆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 确保乐山粮食市场供需平衡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2016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