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性前置胎盘41例临床分析

2012-10-15杨金乾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高危因素前置胎盘

杨金乾

【摘要】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鹤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产妇4489例中,中央性前置胎盘41例,发生率0.8%,其中胎盘植入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0,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存活率100%。结论 对中央性前置胎盘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很重要,积极期待疗法加适时的手术处理有助于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

【关键词】 前置胎盘;中央性;高危因素

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早,量多,是严重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生命的产科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母婴不良预后。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4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有效处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住院确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41例,其中胎盘植入3例,孕妇年龄20~41岁,孕次1~6次,平均1~3次,产次0~2次。初产妇20例,经产妇21例,人工流产史25例,自然流产刮宫史6例,中期引产史2例,子宫肌瘤剔除史2例,剖宫产再孕3例,合并胎位异常5例,其中臀位3例,横位2例,胎儿窘迫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

1.2 诊断标准 ①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②B超确定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1]。

1.3 治疗 对妊娠37周以前胎儿不成熟患者采取期待疗法,在保证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孕周达到或更接近足月,提高胎儿的成活率。孕妇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严密监测胎心,胎动及阴道流血情况,每周做B超检查1次,胎监2次,了解胎儿,胎盘情况,禁止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吸氧3次。有出血时用止血药物(如止血芳酸0.5 g)静脉滴注,若有宫缩时用宫缩抑制剂,首选硫酸镁,常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25%硫酸镁20 g,第一小时静脉滴注5 g,以后1~2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直至宫缩停止。硫酸镁每日总量25~30 g,治疗过程中监测镁离子浓度,防止镁中毒。所有患者分娩方式全部为剖宫产。其中13例因出血多急诊行剖宫产术,包括急诊就诊及期待治疗中的大出血患者,另28例行期待治疗以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择期行剖宫产术。

2 结果

41例产妇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存活41例,存活率100%;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月至1年,母婴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

3 讨论

3.1 前置胎盘高危因素 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可能与既往宫腔操作次数增加,如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史等有关。本组有宫腔操作史31例,剖宫产史3例。上述病因均可损伤子宫内膜,创伤性子宫内膜缺陷或者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萎缩,使底蜕膜部分性或完全性缺乏,血供不足,为获得足够的营养,胎盘面积扩大伸展至子宫下段甚至宫颈内口[2];加之受精卵抵达子宫腔时,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着床的阶段继续向下游走到达子宫下段;前次剖宫产疤痕妊娠可妨碍胎盘在妊娠晚期向上迁移,均可发生前置胎盘。多胎、胎儿过大使胎盘面积过大,副胎盘造成胎盘总面积过大,也是发生前置胎盘的原因。

3.2 期待治疗 本组中28例采用了期待疗法,无并发症出现,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如出血不多,综合情况允许,特别是妊娠36周以下孕妇,为了母婴更好的预后,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期待治疗,定期B超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羊水指数,适时终止妊娠。一般主张妊娠36周以后,胎儿进入成熟阶段可考虑终止妊娠。有条件者,可行胎儿成熟度检查,胎肺成熟后即可终止妊娠。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前置胎盘一旦发生严重出血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时,不论胎龄大小均应立即剖宫产[3]。

3.3 前置胎盘急救 众所周知,前置胎盘对产妇与围产儿均有严重的威胁,在目前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B超的普及显著地提高了诊断水平。但急救上仍有不同的见解。本病在产科出血中占主要地位,4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中大出血13例,包括入院时已经多量流血但无法估计出血量者。本文据测血压、脉搏、心率三项测定休克指数及平均动脉压、血液分析等判断出血量进行输血与输液的客观依据,进行急救,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抗休克过程中输血是不可缺少的手段。除输血以外,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大量输液,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DIC的发生,这对抗休克有一定作用,同时降低围产儿死亡确有较好的作用。

3.4 胎盘植入的治疗 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的治疗有保守性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除术。本组胎盘植入3例,1例因胎盘大面积植入且术中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余2例出血不多,胎盘浅肌成植入,行病灶楔形切除,残余灶刮匙骚刮,术后配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避免了子宫切除。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17.

[2] 杨延冬,杨慧霞.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诊断和处理策略.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6):416.

[3]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7.

猜你喜欢

高危因素前置胎盘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头胎剖宫产 再孕当心“前置胎盘”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不同附着位置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诊疗效果对比研究